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黑镜》的答案是:保护Ta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也许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
也许他们用360度无死角的“关心”,逼得你透不过气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
《黑镜》第四季中的一个故事,就引发人们关于亲子关系、养育方式、以及人性的思考。
(剧透预警!)
Sara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三岁那年的一次走丢,激发起了妈妈强烈的保护欲。
妈妈决定,一定要保护好女儿,再也不让她受到外界的伤害。
于是,妈妈通过一个叫做方舟天使(arkangel)的程序给Sara的脑子里植入一枚芯片。
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妈妈可以随时看到Sara的位置。
监控Sara当前的身体状况。
看到Sara眼前正看到的景象。
甚至,可以控制女儿看到的内容:只要出现让Sara产生压力的画面时,比如少儿不宜的黄暴场景,“滤镜功能”会让Sara的眼前的画面自动打上马赛克。
妈妈选择了开启这个滤镜功能。
在这之后,平时邻居院子里总会吓到Sara的恶狗、男生打架流血……这些画面令Sara害怕而导致生理指标变化,系统检测到之后,她看到的画面就是一团模糊的马赛克。
但芯片带来保护的同时,也隔绝了Sara接触一切外界危险的可能性。
面对中风摔倒的外公,Sara仍只看到一片模糊,因为眼前的景象让她紧张。
甚至,连外公去世后,妈妈脸上悲伤的表情都成为了Sara的压力源,她无法看到任何负性情绪的表达。
但越是看不到就越好奇。
愤怒和无力之下,Sara开始试图用铅笔扎自己的手,想看一下流血的样子。
Sara自残的举动震惊了妈妈。
意识到事情发展的不对之后,她带女儿去见了医生。
医生给Sara做的测试表明,她判断人类基本情感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她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愤怒,也无法理解画面中发生冲突的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家长对待孩子方式:
想尽一切办法去避免伤害,于是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不让Ta接触世界。
强大的保护层,却让孩子丧失了自己长出铠甲的能力。
医生指出了问题所在,方舟天使存在很多技术和伦理问题,已经在很多地区被禁了。
妈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关掉了芯片系统,不再监视女儿。
但已经习惯了被滤镜保护的Sara,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风险评估能力,她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暴露于暴力、危险的环境中。
失去了“保护层”的Sara逐渐长大,情况并没有变好,她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男孩发生性行为。(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还因为好奇,缠着男孩给她毒品尝尝。
而这一切,其实都被因担忧而又一次偷偷打开监控程序的妈妈看在了眼里。
这时,护女心切的母亲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终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Sara发现了妈妈仍一直在监控自己的事实之后,盛怒之下,她用监控的平板电脑狠狠地砸向妈妈的头,直到砸烂。
Sara残忍的举动看似疯狂不合理,但这也正体现了,她的应激反应是不健全的,因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愤怒、危险,所以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毫无概念。
平板电脑被砸碎了,随之一起碎掉的,是母女间的信任和亲密。
最讽刺的是,从头到尾妈妈的目的都是保护女儿的安全。
但在剧的末尾,Sara离家出走,在公路上随意搭上一辆陌生人的卡车远去了,带着一大片的未知和危机。
相信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家长,可遗憾的是,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所以只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把孩子保护起来。
剧中为了使妈妈的保护欲情有可原而做了很多铺垫:
女儿三岁时的走失,她在生孩子时以为孩子差点死掉,她自己小时候就被父亲不细致地养大……
这一切都成为了妈妈监控女儿的理由,让她一点点突破边界,最终酿成悲剧。
所谓边界(感),就是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而彼此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妈妈的养育方式——在美国被称为“helicopter parents”:
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生活的上空监视,在中国被叫做“为你好”的父母——
错就错在,无视亲子之间的边界,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用一切手段去控制孩子。
妈妈每一次都是暗搓搓地偷窥监视,而不是光明正大地询问引导。
例如,在她发现女儿说谎、吸毒之后,整个过程并没有和女儿进行任何直接的情感沟通,每次想了解女儿的情况却从来不亲自问,而选择直接打开屏幕,直接去找那个“把女儿带坏”的男生。
所有的管教都是通过一枚芯片在背后发生的,这剥削了女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有的自治(autonomy),也让母女之间的边界消失殆尽。
直到最后冲突爆发,妈妈还在解释“我只是想保护你,我想让你好好的”。
但错误的手段不但掩盖了善良的本意,还造成了背道而驰的结果。
“你总说为她好,可她过得并不好”
《黑镜》总能用科技感、反乌托邦的外壳,把生活真相包装得更为残忍,熟悉《黑镜》系列的人可能知道,它的故事多为悲剧,而其中很多故事的悲剧内核就是:
科技管了它不该管的事情。
以这集来说,它无视孩子成长中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科技也丧失了边界感。
很难说到底是谁引发了悲剧,其中母亲、男孩、和女孩自己都有责任,只是因为'方舟天使’芯片的介入,放大了在家庭养育中的冲突,也将解决方式极端化了。
无论是恋爱、婚姻、还是家庭养育,这些事务属于人类可以应付得来的范围内,但都被一套侵入式的程序所掌控,也许刚开始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和便利,然而背后所引发问题,终会以让人震惊、或哀叹的方式浮现出来。
与其自以为是地去控制另一个人的人生,不如选择去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长大。
作者:可达鸭,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学点有温度的心理学知识,找到全球专业心理咨询师。心里有事儿,找简单心理。
315母婴消费者维权调查
1、你曾经在哪买到过假冒伪劣母婴产品?*()
电商(网购/海淘/代购)
大型超市
母婴用品专卖店
其它
2、你曾经在哪个电商平台上买到过假冒伪劣母婴产品?*()
淘宝
天猫
京东
苏宁
网易考拉海购
国美在线
小红书
亚马逊
唯品会
聚美优品
蜜芽
贝贝网
宝贝格子
孩子王精选特卖
大V店
拼多多
其它
3、你曾经购买过的假冒伪劣母婴产品有?*()
奶粉
纸尿裤
辅食
奶嘴奶瓶
玩具
图书音像电子产品
服装
洗护用品
孕产、早幼教等机构产品
其它
4、当遇到权益被侵犯时,你会怎么处理?*()
忍气吞声,生闷气
发微博或朋友圈吐槽
向上级部门或者监管机构投诉
5、你在维权时存在哪些困境?*()
投诉多石沉大海
走法律途径成本太高
被相关部门踢皮球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