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书追晋唐,不学时人
陆深明代中期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与其他松江籍书坛骨干自觉担当起云间书派的中流砥柱,其“取法乎上,书外悟书”的书学思想为云间书派的再度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后来以莫是龙、董其昌、 陈继儒为代表的云间书派的昌盛。
在朝是名臣,在野是名士
陆深(一四七七 — 一五四四),原名历,字子渊,号俨山。华亭(松江府上海县洋泾镇,今浦东新区陆家嘴)人。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举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嘉靖中为太长 卿,兼侍读,后进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赏鉴博雅,为词臣冠
陆深是一位学术成就颇高的博学者,明史称他“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这位大学士的好友何良俊在其《四友斋丛说》中认为陆深藏书量有“数万卷”,陆氏建于后乐园内土岗上的藏书楼名为“江东山楼”。
陆深学术研究精深,著述等身,“其文章书翰,极为史家推崇,名言德行,世人目为典范”, 传世有《俨山集》《史通令要》《书辑》等三十二种,约一百八十万字,且多为经世致用之作。清乾隆时所编的《四库全书》收录陆深著述二十一种,为明代上海人中绝无仅有。
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
明代书法史,是松江书派(云间书派——云间是今天上海的古称,明代设松江府,下辖华亭,故松江书派又称云间书派、华亭书派)和苏州书派(吴门书派),分别代表两个地域的书法彼此消长的历史。
针对云间书派与吴门书派两派之间一度此落彼长的情形,陆深在他的《俨山集》卷八十六《题所书后赤壁赋》中感慨道:“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
黄惇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指出:“陆深与文徵明为同代人,文徵明一生以仿效赵孟頫为目标,而陆深则开始越过赵氏,以摆脱吴门书派首领文徵明在这一地区的辐射作用。”云间书派从陆深开始就有摆脱赵氏笼罩、突破吴门书派独尊一家的竞争意识。
“吾松尝甲天下”这一书法流派观的提出,足见陆深对流派书法传承发展的清醒认识。如果没有这种对书法流派发展学识上的独到见解,那么他在家乡的书法影响也就不可能如此深广。
书追晋唐,不学时人
陆深书法主学李北海 (李邕),笔法精到,功力渊深,呈现一派端稳凝重、平和雍容的风格,字里行间散发出帖学派文人书法特有的书卷气。
晚明何三畏在《云间志略》 一书中有如此评价:“深真、草、行书,如铁画银钩,遒劲有法,颉颃北海(李邕),而伯仲子昂 (赵孟頫 ),一代之名笔。”
陆深《瑞麦赋》上卷局部
陆深的代表作《瑞麦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呈现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的显著特点。
明代前期的书法承袭元代的复古之风,沉溺在赵孟頫婉转流利的柔美之气中。对此,身处明代中期的陆深,受到李北海在提倡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与创新关系时所持的“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的书学观的影响,形成了跳过赵氏,去追宗赵氏源头 —— 晋唐的强烈的书学思想。
陆深曾说:“读古人书,须从己躬合处用工, 不可如矮人观场,随众宣喝”,可见其“不随众”的读书观;陆深还说:“文章虽小技,要之天地灵秀之气,借吾泄之笔端,苟不出自胸襟,何名作家?”可见其“出胸襟”的为文观。这样的读书观与为文观自然影响并支持着他的书学观及书法实践。
陆深《芣苢诗册》
从陆氏所书《芣苢诗册》看,他在参用唐李北海的笔势之下,用笔内擫而收敛,虽较赵孟頫的用笔为放松,但其书风较赵孟頫峻拔瘦硬。
在当时吴门书派文(文徵明)、祝(祝允明) 风靡之际,陆深面对“尚体”“好看”“近亲繁殖”而求变式微的时风,开始孜孜以求于另辟蹊径。在明中叶俱学宋元及时人的书坛上,陆深“正书学颜尚书,行书学李北海”的书学思想及实践,起到了擎旗扛鼎、振聋发聩的作用。云间书派崛起于明朝的前期,在稍有低落的中后期,随着陆深的引领,又重新恢复了甲天下的独特地位。
云间书派的中流砥柱
陆深,这位明代中期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与其他松江籍书坛骨干自觉担当起云间书派的中流砥柱,其“取法乎上,书外悟书”的书学思想为云间书派的再度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后来以莫是龙、董其昌、 陈继儒为代表的云间书派的昌盛。
陆深曾说:“士贵博古,亦要通今。博古而不通今,无用之学;通今而不博古,无体之学。”其“熔古铸今,融会贯通”的书学主张直接影响并主导了云间书派,能在汲取“二王”书法的精髓、积累起丰硕成果的同时,又涌动创新思潮,在书法艺术上力求推陈出新。
董其昌曾以“几无遗憾,足为正宗”评价陆深的书法,并指出:“然兰生之谷,岂待人而馥哉?”意言陆深书佳,原本如此,岂是等人推出才佳呢?董其昌“唐书不如魏晋”的观点是在继承陆深“书追晋唐、不学时人”的书学观点基础上的进 一步发展,使他在明末时期成为一位直接继承“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真谛、锐意创新、开宗立派的先驱。
据书法史学家研究,从影响上看,云间书派横跨明代初期和晚期共约一百七十年,再加上董其昌在清代的巨大影响,时间就更长了。而吴门书法影响中国书派只一百年,云间书派多出整整七十年。
四百多年前浦东先贤陆深为家乡云间书派能再甲天下而承前启后,引领发展,彪炳于中国书法史册。今日陆家嘴因陆深的故宅、祖茔于此而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陆家嘴矗立起来的东方明珠塔,似含有一份特殊的纪念,更似带有一种特别的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