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代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遗迹,背后原来还有这些故事

【原标题】古代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实证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科学考古学发轫时期东西方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传播、丝绸之路兴起与中西交通、新疆古代文明的源流与性质等诸多方面的讨论,相关研究领域至今仍然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与中亚考古学的兴起源自近代西学东渐,得益于科学考古学的发展和传播。1904年发现的铜石并用时代的中亚安诺遗址,以显著的彩陶文化闻名于世。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对中国仰韶彩陶文化来源的探讨,使得中亚与中国考古学开始发生联系。安特生在《中华远古之文化》中认为,“河南与安诺之器相较,其图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起同出一源之感想”,彩陶“当由西东来,非由东西去也”,并据此提出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史前中国文化西来”假说。

安特生在仰韶文化诸遗址发掘结束后,将部分彩陶与相关资料寄至瑞典,交由考古学家阿尔纳(Ture Algot Johnsson Arne)作进一步研究。在《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一文中,阿尔纳基于陶器的制作、形式、色彩与纹饰等方面研究,认为仰韶彩陶来自西方,但对于“史前中国文化西来”,他则谨慎地指出,由于未能对安特生所采集之石器、骨器等进行研究,无法与中亚及其以西地区诸史前文化进行更为广泛的比较研究;河南各地遗址文化面貌是否相同,亦无法进行详细考订,关于彩陶的研究意义有限。

即便是安特生在甘肃的考古研究或可在人种学、年代学上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可消除“东西文化之独立,而确定李希霍芬氏中华民族西来之旧说”,但有关中国公元前1000年以前之年代尚无信史可依,旧石器时代之人种研究亦一无所知,故而需要在河南东、南、北进行考古发掘,尤其是在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寻找彩陶等史前遗存。

无论是李希霍芬的中华文化起源于新疆说,还是安特生、阿尔纳关于河南、甘肃、青海的考古研究,均将仰韶彩陶起源问题的解决指向“位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连接线上,地理位置尤其关键”的新疆。瑞典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的中亚及中国西北考察,则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1927年,他为开辟中德航空线准备前往新疆考察,安特生提议在考察团中设置一名专业考古学者前往新疆进行史前考古,探寻中国彩陶文化的传播路径,遂有后来以发现“居延汉简”和“小河墓地”而闻名于世的年轻考古学者贝格曼(Folke Bergman)加入“西北科学考察团”。

贝格曼在内蒙古和新疆的考古证明:“在地域上很难把仰韶彩陶同西方彩陶连接起来”,仰韶“彩陶艺术是由其他的文化发展进化而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并进一步断言中国北方地区乃至中亚更多的史前考古发现将会对东西方文化源流问题的探讨复杂性提出更多的挑战,“新增加的材料很难使东西方在铜石并用时代的关系问题变得简化,很可能我们最后的结论与早先所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为安特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思其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斯文·赫定和贝格曼的考古活动为安特生的史前“彩陶西东来”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开启了历史时期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与传播研究的新篇章。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一词由李希霍芬根据古代东西方文献记载提出,并由德国地理学家、汉学家赫尔曼(Albert Herrmann)作进一步阐释,逐渐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斯文·赫定是第一个考察“丝绸之路”的探险家,使“丝绸之路”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有“立体感,并普遍为学术界、读书界所接受”的具体的古代交通路线。他在1938年出版的有关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著作中,首次以“丝绸之路”作为书名,对“丝绸之路”的考察与研究有开创之功。

以中瑞联合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为契机,形成了“丝绸之路”研究的第一个高峰。1929年,斯文·赫定为拓展“丝绸之路”考察,决定拨出部分考察经费支持阿尔纳在中国新疆以西的考古研究,用以探索中亚地区丝绸之路上的古代文明,阐明历史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从后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来看,阿尔纳的考古研究还有进一步解决仰韶彩陶来源和验证“史前中国文化西来”假说的目的。

1932—1933年,阿尔纳率领考古队发掘了伊朗东北部戈尔坎平原的Shah Tepé遗址。他通过研究200余座墓葬中出土的陶器等考古遗物,揭示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这一研究是最早通过中亚考古探讨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中亚及其以西地区的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从彩陶西东来到丝路东西去,无不体现出中国科学考古学自产生之初便与中亚考古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中亚考古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拓宽了学术视野,中国考古学的建立亦为中亚考古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二者共同构筑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考古研究的基石,为中华文明起源和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这两大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的开端,并对当今两地文化交流研究及“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新春(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

(0)

相关推荐

  • 远古文化 现代乐章——探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两人雕塑再现仰韶先民饮酒的场景.记者 赵力文 摄 100年前,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 ...

  • 今晚讲座:仰韶百年及其文明成就

    壹 仰韶遗址发现百年,也是中国考古百年 2021年,中国考古人迈入了神圣的"仰韶百年". 说他神圣,毫不夸张.在中国考古界,"仰韶文化"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仰韶 ...

  • 听小姐姐讲彩陶第6期 | 这条彩陶之路早了张骞四千多年

    想必大家对张骞开凿的"丝绸之路"一定不陌生,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早在距今6000年前,有一条"彩陶之路"已经将中西方联结在一起了. 这条"彩陶之 ...

  • 百年考古|仰韶遗址发掘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文 | 李新伟 安特生在1934年出版的<黄土的儿女>第五章提到,他第一次到渑池是1918年.第五章的题目为"龙和龙骨矿",当时他的兴趣是中国民间被称作"龙骨 ...

  • 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名称:仰韶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河南省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1920年发现,次年首次发掘:1951年和1980年对该遗址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与研究工 ...

  • 回望仰韶,找寻失落的文明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这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就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1921年4月,渑池县的小村庄来了一位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他就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4年他被北洋政府 ...

  •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文/本报记者 柴锦玉 图/本报记者 杜杰 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人担负起使命,在中华大地上孜孜以求,薪火相传. 走过百年,中国 ...

  • 仰韶文化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魏兴涛 日期:2021-11-05 ■魏兴涛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魏兴涛在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网络讲座中,以<仰韶文化与黄河史前文明探索>为题,介绍了仰 ...

  • 安特生:开启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值此追昔抚今之际,我们既要怀念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披荆斩棘,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也要怀念外国一代又一代的热爱中国,献身汉学的考古学家.本公众号推出此文,来纪念发现 ...

  • 科学考古领路人

    科学考古领路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9 05:31 X [读书者说] 科学考古领路人 --纪念中国考古诞生一百年及<李济传>读后 作者:曹兵武(中国文化 ...

  • 严文明: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

    ▲ 严文明先生 中国考古从一开始就在探索中华早期文明 从1921年河南仰韶村的考古算起,中国考古已经走过百年.这百年间考古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严文明先生从书房摆满考古报告的书架上取出新版的< ...

  • 中国考古学者百年追寻:仰韶文化从哪来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则是距今7000-4700年.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发现.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