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任之:一只眼看临床路径

最近一则医疗纠纷网上热议,艾医生在一家上市企业下属医疗机构进行白内障手术,王医生为其手术,手术很顺利,术后视力0.6。5个月后,艾医生突然视物不清,有遮挡,去医院就诊,诊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

后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这段时期内艾医生经历了很多痛苦。然而事情发生了转折,艾医生咨询了另外一位眼科医生,得知如果能事先发现眼底病变,用激光治疗封闭眼底变性区,就有机会预防视网膜脱落。

还有艾医生认为王医生给的术前照片有P过的痕迹。艾医生认为无法进行信任沟通,选择网络维权。一下子网上众说纷纭,类似以往的纠纷讨论,医生一边倒的倾向医疗机构(虽然那家医疗机构不是公立医院),普通大众比较同情艾医生。

相信有人说看法律法规怎么说,正巧前几天,2020年末国家卫健委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强医疗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在加强医疗行为管理中,明确了目标:2022年底前,三级医院50%出院患者、二级医院70%出院患者要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从目标看,至少两层意思,

第一,目前出院患者不少还不是按照临床路径的

第二,临床路径管理会越来越严格

包括医保局推行的DRG和DIP付费中,临床路径也被认为是重要因素。在《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中提到付费目标是:医保应用DRG 付费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通过DRG 付费,医保基金不超支,使用效率更加高效,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患者的管理更加精准;医院方面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支出得到合理补偿,医疗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患者方面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同时结算方式也更加便捷。

而在诊疗行为规范方面,该技术规范认为实施DRG 付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诊疗流程相对规范,医院质量控制机制健全,并且广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在《国家医疗保障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技术规范》中也有类似提到:

因此,回到开始的那个案例,相信接下来的判定就是看该诊疗路径是否合理,是否有差错,甚至是否有违规。

从涉及的上市公司回应看,第一次说视网膜脱离和手术无关,有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眼底检查记录。第二次说没有复查记录,以及医生未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不到位。

那么该病种的临床路径到底是什么?或者有临床路径,是否就能避免该事件发生呢?

我搜索了一下眼科疾病的临床路径,2013年6月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之后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在224个临床路径中也有眼科疾病的8个临床路径,其中第一个就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其中术前检查,包括: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酶免疫分析及心电图,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记录晶状体混浊发生部位及程度、眼底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A+B超及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无论是上述提到的眼底检查,或者OCT检查,都不能称之为全视网膜检查,因为后者检查属于有创伤,而且费用高,而且白内障手术后出现视网膜脱落发生概率也非常低,因此在该版的临床路径里也没有这么高要求。

结合该医疗机构的回应看,的确算符合临床路径,所谓的之后复查,不是临床路径可以涵盖的。那么该起事件问题在哪儿呢?

我本文标题是一个眼看临床路径,另一个眼看医患沟通。相信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可以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过那还是从道理上讲。而作为患者,作为主治医生的心理也是一个问题。

艾医生经人介绍到该医疗机构诊治,有没有错?没有

主治医生王医生处理是否得当?目前看起来没问题

因此,前期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的。

之后,患者艾医生视力下降,检查出视网膜脱落,医患双方还积极诊疗。

患者从其他医生那里得知自身情况可以不是这样。

患者向医生索要术前照片,患者怀疑被P过。

医患关系破裂,患者质疑医生、医疗机构。

事后,有医生就表示,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肯定让患者把相应检查都做过,以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医患关系建立不容易,破坏很方便。除了行政管理需要制定规范(临床路径),监督执行以外,更关键的是引导大众,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智慧医院新局面:DRG、医院资产管理等千亿市场开拓在即【2019VB100】

    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召开主题为"信息化质控和智慧医院建设"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就信息化建设现状.智慧医院建设要求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明确圈定了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 ...

  • DRG专栏系列之五: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如何解决高码率和医疗质量下降等难题(DRG监管篇)

    任何一种支付方式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DRG 支付可能引发高编码.分解住院等负面影响,各国都会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包括数据质量监管.费用控制措施和医疗质量监管.医疗效率监管及成效监管等 ...

  • DRG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些要弄懂!

    精品导读 医疗信息化水平对实现全面DRG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化基础建设迫在眉睫.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之前,你需要先了解关于这些DRGs的基本知识. ●一.DRG概念 ● DRG(Diagnosis Rel ...

  • 八部门发文,未进临床路径药品或大面积淘汰!

    <医药经济报>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日前,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国家卫健 ...

  • DRG下,智慧病案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病案是患者在医院诊治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体现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具体而言,病案为医院医疗质控.教学.科研.处理医疗纠纷.医疗决策.推行DRGs支付制度等提供基本材料,其重要性自然不言 ...

  • 基于DRGs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如何构建?

    一.明确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思路 构建基于DRGs的成本核算体系依靠临床路径.DRGs分组技术.成本核算三个方向的共同着力,需要各层面大数据支撑.首先需要规范及优化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规范诊疗行为,管控 ...

  • 新游戏规则DRG+DIP来了 医生走老路子还能赚到钱吗?

    医生忙忙碌碌,既为治病救人,也为碎银几两.工作虽然辛苦,咬咬牙也还能勉强支撑,挣得钱不多,也还能度日. 本来以为日子就这样一直过下去,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家先是试点DRG.刚有点摸清门道,又开始要试点 ...

  • 上海这家医院,把DIP用得出神入化!

    这家医院便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今年,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即DRG(按疾病相关诊断分组)和DIP(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注定仍是医疗领域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7个 ...

  • DRG入组权重低?原来是其他诊断的“锅”

    我们都知道主要诊断在DRG入组中的作用,但是同样其他诊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其他诊断关系到CC和MCC,影响权重,最终影响医保支付,如下图所示: 01 其他诊断的定义: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 ...

  • DRG支付:医院的撕裂与定力

    面对DRG支付改革和绩效"国考",医院要快速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管理,并保持发展定力,不能让外部影响因素"击穿"医院这个平台,直接抵达科室和个人. &quo ...

  • 临床路径是“鸡肋”?还可以用来“DRG控费”!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一个永恒的主题,按项目付费与DRG收付费两种不同支付方式下,对于医疗质量安全的引导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一个胃癌的病人,在按项目付费方式的阶段,如果术后出现吻合瘘.切口感染等一系列 ...

  • DIP与DRG:相同与差异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应亚珍 DRG和DIP,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热议焦点.到底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本文对DRG和DIP两种支付方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