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传
张汤父亲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吃了,大发雷霆,抡起鞭子将张汤狠狠地揍了一顿。张汤窝火极了,当即找到了老鼠洞,不但当场抓住了它,而且找到了剩肉,立刻升堂审讯。人证物证俱在,张汤将它处以磔刑,老父亲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
他父亲目睹了这一切,本以为是自家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在瞎胡闹,但看到最后,尤其是看了儿子写的文书甚至要比积年老吏写得还要老辣,他不禁对儿子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眼看着儿子在办案这方面如此出挑,自此他只要外出办事时,就会趁机带上儿子,并且让儿子代替自己书写治狱文书,着手全方位培养儿子。
就这样,张汤跟着父亲学了不少狱治知识。渐渐的张汤长大了,等他父亲死后,如愿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别看他父亲只是一个小长安丞,但油水却不少。
张汤在基层岗位上一做就是好多年,在基层的时候,他压根没想过自己后来能成为三公,更想不到自己最风光的时候,甚至比宰相还要略高一筹。不过,这时候的张汤的人生理想,无非就是多捞几个钱,伙同一些富商大贾干些有油水的活。
当然,张汤也不是鼠目寸光,他也是懂得审时度势的。当权贵周阳侯田胜不幸落难入狱的时候,张汤可是费尽心思营救。自此,张汤和当时的许多权贵搭上了关系,并且推荐给了汉武帝,成为了御史。
当时,陈皇后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帝和新宠卫子夫,案发之后,汉武帝命张汤审理此案。其实,这就是一件简单的后宫争宠事件,可张汤却株连甚广,前前后后处死了三百多人。
然而,对于张汤这种滥杀无辜的行为,汉武帝不但没有丝毫的责怪,甚至非常赏识。
你会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张汤准确的掌握了汉武帝的意图。'外戚干政'一直是大汉王朝绕不开的问题,而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仗着自己是窦太后的女儿,又有拥立汉武帝之功,嚣张跋扈,手底下集结了不少官员,常常干预朝政。
汉武帝可是个权利欲望极强的皇帝,他肯定不能容忍。而那些被张汤构陷的官员,大都是馆陶公主的人,所以汉武帝才如此赏识张汤。
从此,张汤飞黄腾达,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最后汉武帝几乎片刻都离不开他,而丞相却成了个打酱油的。
汉武帝想要打压豪强,张汤便挖空心思冤枉他们,汉武帝喜欢儒家,张汤就专门请来一大帮儒家子弟,以儒家经典案例来解释现行法律。
最重要的是,张汤办案只遵循一个原则:'唯汉武帝意图是从!'说白了就是会拍马屁,功夫绝顶。
只要办案,张汤都会把案情详细信息汇报给汉武帝。只要汉武帝想收拾谁,他就舞文弄法、构陷致死,如果汉武帝想要宽恕谁,张汤又会引经据典,让属下从轻发落。
张汤是汉武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于大老板也是知恩图报、投其所好了。
张汤可不仅仅是个法律高手,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理财家。汉武帝讨伐匈奴缺钱了,张汤立即发明了'告缗法',甚至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货币'白皮鹿币',想方设法地帮汉武帝掠夺民财。
对于这样一个尽心尽力且能力超群的狗腿子,汉武帝自然是爱不释手。于是,张汤用了短短十五年时间,就从一个基层小吏,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御史大夫。
虽然张汤坐上了三公的高位,权势滔天,但并不稳当,总是有一些看不惯张汤的人。这不,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当时,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断了赵王的财路。赵王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弟弟,经常和盐铁管理人员打官司。张汤自然是打压赵王,维护朝廷官吏,一来二去,两人就结下了梁子。于是,赵王开始四处搜集张汤的黑历史,准备将其置于死地。
由于张汤不但'整人'一绝,而且治国敛财也颇为出色。因此,汉武帝大事小事都找张汤商量,导致丞相庄青翟成了个摆设。
张汤越俎代庖,丞相心里自然十分不爽,只不过不敢找张汤的麻烦。不过,凑巧的是当时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庙里的财物被人盗了。
作为丞相当然得自我检讨,庄青翟拉着张汤一起去了,可张汤不但不检讨,反而准备收集证据,趁机收拾了庄青翟。
这样一来,张汤就给自己找来了第二个死敌。
张汤如此作死,哪能没有黑材料呢?
没过多久,赵王就有了关键性突破,竟然发现张汤假公济私,处死过自己的政敌李文,而丞相庄青翟的门口也相继找到了张汤的一些罪证,甚至说张汤在和皇帝制定完经济措施后,会私下告诉商人牟取暴利,泄露机密。
汉武帝得知后,当然是质问张汤。张汤不知道这里面的曲折,信誓旦旦地就是不承认。而赵王又揭发了张汤,这下汉武帝着实怒了,张汤下狱论罪。
张汤本想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翻案,不料汉武帝将他的铁哥们心理学家赵禹派了过去,只见赵禹笑着说到:'你有没有罪皇帝不清楚吗?只不过你办案得罪了太多人,皇帝不好处理你的案子,只想让你自己想办法自杀。'
于是,一代酷吏张汤自裁而死。抄家时,只有五百金。也就是说,张汤泄密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看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