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数码摄影后期处理高手之路》
每周一书
No.042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让我对照片更有信心
--《数码摄影后期高手之路》
推荐程度:****
(想看到的都有,难易适中的干货)
2017年一上来就看了几本大部头,着实死了不少脑细胞。而这本可以说是最重的一部了。不是说有多重要的,而是真的很重,A4的幅面,满满430页全彩页的铜版纸,家里除了两本教材外鲜有这么扎实的书了。
不过其实对于我来说也是蛮重要的。在一个没有美颜就不能曝照片的时代,后期是一个大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原本只想做做纪实摄影的,所以99.9%用不到后期处理,平时的照片处理也就相对粗糙了点。但随着摄影钻研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发现后期的重要程度。如果单纯从呈现美的角度来看,必要的后期也是一种补充,能够让我对自己的照片更有信心。就像李大师在书里说的那样如果是艺术类或者影像类摄影来说后期就占一半,如果商业或创意摄影来说后期要占80%。当然也许还不至于像李大师玩的那么花,当然我也不太喜欢增减元素,但一些基本技巧还是要烂熟于心的。
就如李大师在书中展现出来的后期思路,六个字,发现、联系、重组。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一点不光在后期处理上,而且在摄影本身也是应该多加锻炼和发挥的。不过每个人后期的习惯都略有不同,李大师的套路基本上就是用Bridge管理照片,然后用Camera Raw里面完成基本处理,而且在RAW阶段就已经完成了70%的工作,最后进PS进行深加工(合成)。为了照顾不同程度的读者,对于各个方面的运用都介绍的非常仔细到位。虽然有些知识已经是知道的,但完全不影响再温习一遍,毕竟更加的系统和专业。哪怕是最熟练的操作都学到一些新的技巧,比如像是一些快捷键的操作,尤其是option键貌似用途很广,但以往我也用的最少。其实像这种纯术的传播貌似就应该这样,或者说这种深度和广度最适合我。有些内容已经知道了,但会学到新的知识。虽然有些地方有点难,需要多练习才能掌握,但你仍然可以真正掌握,因此深度刚刚好。从广度角度出发,原本学习后期是按需拉动,需要做什么缺什么就去学什么,而这些的书籍能够相对完整的呈现所有的功能,很多功能只有学会了才会产生需求,才知道原来我还能这么做。而且这本书的一大收获是很多矫正和处理在我看来都不是必须的,而在李大师做法中却是一切的起点。殊不知这些基本的修饰点只是一个常态,无论怎么构思后期,这几个点都是要考虑的。这也许是专业的素养和态度吧。
而且个人感觉这本书的后半本更有料些,因为在后期处理基础上开始介绍了一些更实用的完片处理,诸如通透、影调、电影色调、Cinemagraph、LAB调色、接片、堆栈、创造光线。除了创造光线会增加元素,不太和我胃口,其他其实都是我想熟练掌握的技巧,的确收益满满。书本最后一章回到了我最熟悉的LR,将LR的功能更加的完整的展现出来,仿佛为我定制了一个总结。而且意外的彩蛋是最后附赠的PS和LR的快捷键键盘示意图,不断的增加且充实了体验,感觉自己更有信心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好照片了。其实这本书还有配套的APP及视频教学,把学习的体验发挥到了极致,真是一本不错的教材。
说那么多后期处理,其实这个技术绝对应该是处女座的天下,很惭愧之前没有把处女座的优点发挥出来,也许这就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突破。这本书可以说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目标让我去努力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希望能在数码摄影后期高手之路上越爬越高。
2017-1-13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版块介绍:
"每日糊图“,每天会推荐当天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和一些感悟的文字。
“每周一书”,每周五晚会推荐给大家过去的7天看过的好书,分享读后感想。
“每月一片”,每月1日晚会推荐给大家上个月看过的精彩电影,分享相应影评。
“书海遨游”,Ricky看书的口味很杂,什么都看。所以除了每周推荐一本外,大家还可以看看Ricky还看了一些什么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每日糊图
微信:intoRicky
每日拍张照,每日想点事,
糊理又糊图,人世走一遭。
这里有关摄影、生活、
还有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