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林:粑粑馍吃出仪式感
粑粑馍吃出仪式感
李巧林
今天,给孩子们做了南瓜糯米发糕。揭开锅盖的那一瞬间,金灿灿的发糕奶味浓香。掰开发糕,蜂窝状的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我迫不及待地送往嘴里,真是香甜可口,甜而不腻,糯而不粘,软糯Q弹。
不由自主发了朋友圈,并配了一组从面糊糊到蒸好的图片,顿时,朋友圈像发生了爆炸。
“求秘方!”
“求做法!”
“巧字占全了!制作方法?”
“你做的吗?怎么做的?这个超级姥姥 看娃做饭都棒棒的!”
……
多位好友要求说出制作办法,于是我在朋友圈里认真地写了。
梗米、糯米各一半碗,淘洗干净侵泡两个小时左右(上班族可以早上走的时候泡上,中午回来打糊糊,下午回来蒸,晚饭就直接吃了),南瓜一斤左右,去皮切片蒸熟,将泡好的米和熟南瓜一起倒入料理机里,大约打一分钟,打成糊倒出,另外再加入半杯温水,再次让料理机转一下,这一次等于清洗了料理机,把剩下的糊也倒进来,加入安琪酵母(四克左右)、奶粉、白糖、炼乳,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然后倒入一杯面粉继续搅拌均匀,倒面粉的时候边搅动边倒,加入面粉以后糯米糊糊变得筋道了,盖上保鲜膜放到暖气片跟前发酵至两倍大。
上班族做到这道工序就安心上班去,晚上下班回来糊糊就发得非常好,准备蒸之前再次搅拌排气。
准备容器,小碗或者小杯子,我用了女婿的咖啡杯,比较小巧,造型好看。给小碗或小杯子里刷上油,倒入糊糊,撒上芝麻,也可以把泡好的枣切碎,也可以把葡萄干洗净撒到上面,凉水上笼,锅开后蒸二十分钟,关火后不要立刻揭开锅盖,再捂五六分钟就可出锅了,不要小看捂这几分钟,是让热蒸汽向锅内回流,更容易取出发糕。
趁热吃了一个,香甜顺滑,心里美滋滋滴,就等着女儿女婿回来给自己的作品点赞了。
吃着今天做的糯米发糕,不由自主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发糕,那时候不叫发糕,而是叫粑粑馍。
母亲做的粑粑馍也是金黄色的,但那是玉米的金黄色。母亲将预先留下的面酵子用温水和稀泡软,薄薄地撒上一些黑面,取出油纸里面包着的糖精,用勺子尖蘸几粒,化成水倒进稀面糊里,然后舀好多瓢玉米面,用擀面杖把玉米面搅拌成能按压的块状,均匀地铺在笼屉,还不忘用筷子在铺好的玉米面上戳几个洞洞,用意是为了排气。
蒸锅里添上水,淘一碗米倒进去。麦秸烧出红彤彤的火苗,映衬在母亲的脸上,等锅里的热气圆了,母亲给灶头里搭几根硬柴。起身揭开老瓮盖,搬开老瓮里的石头,掏出一盆用萝卜樱子腌制的浆水菜,在案板上丁里咣啷地剁起来。大约过半个小时,母亲揭开锅盖,金黄色的发糕香气在屋子里飘了起来,真香啊,吃着软乎乎甜滋滋的发糕,喝一口滑溜溜的米汤,就着酸溜溜的浆水菜,简直幸福至极。长大后,尽管知道蒸锅里的水不能喝,但那时候柴禾少,主妇们想着方法节约柴禾,也节约时间。
玉米面发糕热的时候还有些筋道,但凉了后一掰就掉渣,经常吃发糕的时候,芦花鸡就会带着它的子女们在人跟前打转转,它们啄食掉在地上的发糕渣解馋。
如今吃发糕吃出了花样,加入大枣叫做枣糕;加入红糖叫做红糖发糕;加入葡萄干,加入苹果粒叫做苹果派。女儿告诉我,橱柜里有可可粉,下次做还可以加入可可粉,这样的话,岂不是做出了西式的发糕?
发糕基本的做法还是那样,没有变化,只是更新了食材,注入了新的元素,于是也就有了新的创意,新的意趣,新的仪式感,像我们日甚一日的美好的生活一样,蒸蒸日上。
作者简介:李巧林,网名丁香,西安市作协会员,长安区作协理事,擅长写民俗、美食作品,常有文字在各公众号发布。
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