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高建中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扭伤,多见于青少年。当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坡、下楼梯,或跑步、跳跃、由高处落地,踝蹠屈位,突然足底向内或向外翻转,即可造成踝关节扭伤。
临床以足内翻位扭伤多见,根据损伤情况可分为三种:
一、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骨皮质撕脱及踝关节半脱位。
二、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时,疼痛在外踝,踝关节明显肿胀,皮下可有瘀血,活动受限,走路跛行。
三、骨皮质撕脱者,疼痛肿胀较前者更剧,活动受限。
半脱位者患者自觉踝关节不稳定,屈伸时有声音,疼痛往往为刺痛,不能行走。局部检查时可见踝关节外侧压痛,内翻时加重。
骨皮质撕脱者内翻时踝关节不稳定,足跟叩击试验阳性。
半脱位者,内翻时外踝可出现明显凹陷。可行线检查以排除骨折。
踝关节扭伤后早期处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时持拐以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能过早活动,休息应在2周以上。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切忌热敷。
关节对应取穴法对踝关节扭伤有特效,往往针后疼痛可以立即减轻或消失,远胜于其他治疗方法。
(1)养老穴处压痛点
踝关节扭伤以足外踝扭伤最为常见,足外踝的扭伤又以足外踝下方申脉穴处的扭伤最为常见,对于这个部位的踝关节扭伤,都可在对侧腕关节的养老穴处找到一个显著的压痛点,只要找准了这个对应点,或按揉或针刺,皆有捷效。
我自己的踝关节就扭伤过2次,都是用此法立刻见效,1次治愈。
在第一章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中,我提到1991年暑期曾带队到沂蒙山区某县中医院进行扶贫医疗实践,有一天下午,在下班回宾馆的路上,我因躲避迎面而来的机动车,便从一堆横放于路边的水泥电线杆上走,等走到头却发现前面是一个小水湾,我奋力一跳,跌倒于地上,把右踝扭了。只好由同学搀扶着我,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宾馆。等坐于沙发上时,我发现右外踝下方已经肿得很厉害,其他老师和同学过来看我时,我已经无法站立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本来是来给老百姓治病的,自己却不小心扭了脚。再者,次日一早一位同学按计划还要到汽车站乘车到百里以外的山上采药,身为好朋友和队长的我,曾经跟他说过要去车站送他。怎么办呢?我一边愁眉苦脸地想着,一边拿出了针准备给自己针灸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句歌诀:“跌仆损伤破伤风,先与痛处下针攻。”便在肿痛的部位和四周进行围刺,留针约半小时左右,出针时每个针孔都有血或淡黄色水样物渗出,但肿痛没见明显变化。我又想起了关节对应取穴法,便用右手食指在左侧腕关节处寻找压痛点,果然发现在左侧养老穴处压痛非常明显,我忍痛使劲按揉了几下,接着一边按揉一边活动了一下右踝,没想到疼痛立刻明显减轻。我大喜过望,一边按揉一边试着站了起来,又试着走了几步,竟然可以行走了。我又重新坐了下来,自取一针,左手以掌向胸(取养老穴时应该采取的体位,否则不易取),右手持针刺入养老约0.5寸左右,用泻法,一边捻针一边活动右踝,虽然肿胀如故,但疼痛却全无。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下,我竟然可以几乎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了!就连快走、小跑也没事了!见疗效如此之好,我没舍得拔针,而是每隔数分钟便行针一次,同时进行踝部活动和行走,一直留针2小时等到第2天早上起床时,我发现不仅疼痛全消,连肿胀也基本消失了,便步行数里将采药的同学送到了汽车站。
记不清是1992年还是1993年了,在江西庐山召开全国针灸学术会议。到会后的第2天清早,一位年轻的代表约我去看日出,说从地图上看离住的地方不远。我便随他前往,结果走了近1小时,连续翻过了两个山头,在下到第二个山的山脚下时,发现路边是一条沟,我用力一跳,结果又立时跌坐于地上,还是右踝的下方,又扭伤了!这可怎么办?此时回去不仅扫兴不说,还不知道几个小时才能返回住处呢!我立即用右手食指按揉左养老穴处压痛点,疼痛立刻缓解,便站了起来,用十分坚定的语气说:“没事!我们接着走!”又走了一会,碰见了当地的一位老乡,经询问,才知道我们走错了方向,只好回返。但一边按揉一边行走,不仅疼痛全消,而且这次外踝下也没有肿胀起来。第3天,会议专门组织看日出,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就是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再次亲身感受到了关节对应取穴法的捷效,更体会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蕴还感悟到了学习中医也和走路一样,走错了路,是难以到达目的地的,只会越走越远。几年前,在学校原三层办公楼的楼梯上,看见一名年轻教师正在一瘸一拐地向上走着,当我从后面超过她时,顺便问了问,才知道是四五天前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工排球比赛时,不慎扭伤了脚。她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我说:“针灸效果不错,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她用怀疑地语气问:“真的吗?”我说:“你可到我们学院办公室,我给你针一针试试”让其坐下,脱下鞋袜,扭伤部位是在右踝,整个右踝下方及前下方均明显肿胀,颜色青紫,行走时感觉最疼痛的部位及最显著的压痛点均在外踝下方。我让其重新将鞋袜穿上,并站立起来,然后在她的左腕关节养老穴处找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压痛点,我先用手指在此压痛点按揉了约5~6秒钟,然后说:“你现在走两步试试。”她走了几步,高兴地说:“痛得差多了。”我说:“我数一二三,当我数到三的时候,你大声咳嗽三声,同时使劲跺右脚三下。”她说:“这几天右脚肿痛的厉害,连走路都困难,怎么敢使劲跺脚啊?”我说:“没事。当我数到三的时候,你尽管一边大声咳嗽,一边使劲跺脚就行。”当我数到三的时候,我迅速将针刺入了养老穴,并快速提插捻转等她咳嗽和跺脚完毕后,我也停止了行针,又说:“走几步试试。”她走了几步,然后又迎面向我走来,一边走一边说:“真是神了!怎么一点也不痛了呢?”听到这句话,我非常高兴,没想到她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闹了个大红脸:“高老师,您太伟大了!我真想拥抱您!”在同事们的欢笑声中,她手上带着针,跑回了她的办公室。
养老(SI6)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有救急之功,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养老穴的取法很重要,取法不对,就难得其穴。取穴时,应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于尺骨小头最高点处的骨缝中取穴;也可以先把掌心向下,用另一手的食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这时食指下就会出现一个骨缝,便是养老穴所在,见图50
(2)阳池穴处压痛点
当踝关节的扭伤是在外踝的前下方,相当于胆经的申脉穴处时,或者外踝的扭伤针刺养老穴后,外踝下方的疼痛缓解,但外踝前下方仍然疼痛者,就应当在对侧腕关节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处找压痛点针刺了。
针刺方法同养老穴,应先按揉一二十秒,看疼痛有无减轻,若有减轻,则跺脚并随咳进针,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若按揉后疼痛无变化,说明还没有找对地方,应再仔细揣寻取显著的压痛点处,只要找对了地方,按揉后疼立即减轻。
阳池(SJ4)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见图51。以上病例都提到了针刺时咳嗽三声并使劲跺三下脚。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咳嗽和跺脚为什么都是三声或三下?咳嗽的问题在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中已经提到了,跺脚的目的和咳嗽有相似之处:一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针刺时的疼痛,预防晕针(站立位针刺时容易晕针);二是为了活动患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叫做运动刺法,凡是取远端的穴位治疗某一部位的病痛时,若配合活动患部会明显提高疗效。再就是针刺时让病人保持最痛的体位或状态,止痛效果会更好,这一点我是从千佛山山会游医处学到的。
前些年,每年的千佛山山会我都要去,就是看一些游医的表演或“骗术”,你想一想,在省城不少有文化的人都让这些游医“忽悠”了甚至受骗上当了,为什么呢?除了游医的三寸不烂之舌外,不可否认有些游医也确实有一二招让人刮目相看的“小绝技”。
如一游医治疗腰痛,就是让病人在腰最痛的体位针刺,可立时见效,之后我在临床试用,确有效果。清代医家赵学敏曾收集整理了民间走方医的经验写成了《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其中的许多治法和方子都是切合实用的。如我主持完成的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熏灸脐部治疗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其药物组方就是本于《串雅》的“温脐种子方”。现在许多科班出身的中医,看不起民间医生,是不对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曾问道于七岁的儿童;孙思邈说:“有一技长于己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陈乃明教授经常说:“谦虚不是口头上说我不行,行动上却没有任何表示,真正的谦虚不是唯唯喏喏,而是在思想和行动上能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他们的成功是不是也与他们的这种态度有关呢?
至于咳嗽和跺脚的次数,不一定是“三”,四、五、六、七、八……都可,一般三次的时间即足以将针刺入并捻转行针了,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让病人重复咳嗽跺脚,妙用在人,不必拘泥。古代的数字有阴数阳数之说,《素问》也说“法于阳明,和于术数”。针刺手法的烧山火,一般是行九阳数,透天凉水则是行六阴数,要理解古医书,不懂术数怕是不行,但现在不用阴阳数也照样可以做出来,甚至用六阴数也可以做出烧山火,用九阳数也可以做出透天凉水来。这就值得我们去思考了。留针时应经常活动扭伤部位,怎么痛就怎么活动,并配合行针,效果会更好。
临床上内踝处的扭伤比较少见,若是内踝的扭伤,压痛点就不在养老穴和阳池穴处了,而是应该在太渊穴和神门穴处找压痛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