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


从广元南河坝长途车站坐去普安的车在翠云廊(青树子)下车即到,大约18元.


先到剑阁,这里的豆腐非常有名.


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和绵阳梓潼县。   翠云廊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三条路蜿蜒三百里,全是林荫道,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树为柏树,经过历朝历代无数劫难,留存至今的古柏,还有8000多株。最大的须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  得名   翠云廊得名于清初剑州知州乔钵的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剑门路柏”的雅名。  皇柏、张飞柏   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  古柏驿道保持得最好的一段,现在建成一个游览公园,就叫翠云廊。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翠云廊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使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形成   关于翠云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许多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张飞倡导所植,谓"飞作巴西太守时,因传达政务军情羽书频繁,令士卒植树表道。"翠云廊最大的柏树之一,就叫"张飞柏"。但据专家考证,翠云廊的形成,应归功于李壁。李在任期间,大规模整修蜀汉年间的驿道,以青石砌路,并在路旁补植柏树。他不仅种树,尤其注重护树,下令"官民相禁剪伐"。  在翠云廊各段抽样调查的900多株古柏中,胸径2米以上的有7株;1.8至2米的86株;1.5至1.7的363株;1米至1.4米的854株;1米以下的669株。这说明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栽植而形成的历史产物。  根据文献记载和科学工作者对现存古柏研究考证以及民间的传说,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次。  第一次是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此后群众便把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据科学工作者考察,凡胸径两米以上的古柏,树龄约2000多年,应是秦代所植。  第二次是三国鼎立时期。“张飞柏”在剑阁人民群众中已成了翠云廊古柏的代名词,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两米左右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剑阁人民曾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当时叫栽“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   第四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枣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  第五次是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六次是明朝。明正德年间(1506枣1521年),李璧(字白夫)任剑阁知州时曾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翠云楼附近有李璧词.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已任。这种优良传统沿袭到现在。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看成是为后人造福,因而也自有爱路护树的良好习惯。加之历代统治都也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据《宋史》记,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边境林木”的诏令。明代又有“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官府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形成,也是与历代官民的保护分不开的。  1935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  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采取果断措施,禁止任何人砍伐,颁布了古柏管理条例,还先后三次清理登记、挂牌编号;对枯萎和处于危险环境的古柏进行了加固维护;每年都要进行群众性防病、治虫、补植幼柏等工作。这些保护措施的实行,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美名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她不仅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瑰宝。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家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的确,无论如何赞美“翠云廊”都不过份,她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更给以古蜀道无微不至的呵护,才使古蜀道有了良好的行驶环境及平整的路面。

  翠云廊---当之无愧的蜀道明珠!


门票50.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文人墨客的笔下,都离不开剑门关?

    剑门关的美,从来都不是单调的. 从眼睛看,它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云海,有崖壁,眼之过处,处处是自然绘就的画卷. 从心看,它串起了岁月悠悠.历史华章,无数故事在此上演,为它添上了一笔精神底蕴,镀上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冯显茂《翠云古柏,蜀道上的壮美诗行》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文/冯显茂 [作者简介]冯显茂,散文.诗歌爱好者.入伍服役11年,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一定数量作品,并有获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魅力中国] 先秦古蜀道上的古柏雄姿

    幽幽山谷,森森古柏,琴瑟和鸣,清风徐来.徜徉于巍巍七曲山,仿佛身临仙境.七曲山古柏林是梓潼县翠云廊的重要景点之一,现存古柏2万余株,被誉为"蜀道奇观". 1994年这里被批准为&q ...

  • 走进翠云廊

    走进翠云廊,就走进了自然的怀抱. 森森古柏构建的翠云长廊古朴宁静,绿意盎然,仰视是绿,平视是绿,俯视还是绿.走进翠云廊,就走进了绿色的海洋.前头是古柏,回头是古柏,苍桑的古树,是阅尽数百年春色的老人, ...

  • 翠云廊精华一一拦马墙(中)先秦时代所修三...

    翠云廊精华一一拦马墙(中) 先秦时代所修三百里'金牛道″和秦汉历代所遗十万株古柏历经战乱,特别是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古道古柏损毁严重,现存古道古柏道路设施十不及一.思之令人唏嘘,潸然泪流.知名摄影 ...

  • 从梓潼到剑阁的翠云廊,种满了张飞当年命人种下的柏树,张飞柏

    从梓潼到剑阁的翠云廊,种满了张飞柏,可惜,最漂亮的一段被七曲山景区封闭了,只能绕道看剑阁那段.要看七曲山的张飞柏,只能买景区门票坐观光车才能看到了.

  • 耍郊丨文昌祖庭七曲山 十万皇柏翠云廊

    耍郊丨文昌祖庭七曲山 十万皇柏翠云廊

  • 广元 翠云廊

    翠云廊,曾经和朋友一家在几年前来过,相较于拦马墙景区(参见美篇:金牛古道翠云廊拦马墙景区 https://www.meipian.cn/ve368ke),为旅游打造的人工痕迹较重.因剑门关景区山高坡陡 ...

  • “天下第一廊”——何园

    上下两层贯通全园的复道回廊--天下第一廊 复道一侧步移景异的什锦窗 水池中央兼有赏月.演戏功能的水心亭 园东片石山房石涛大师的叠石造园孤本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千姿百态绕回廊 --何园 ...

  • 百听不腻《 酒廊轻音乐》放松解压

    百听不腻《 酒廊轻音乐》放松解压

  • 龙华公园:龙廊景点内不一样的风景,分享给大家,说说你的看法

    在深圳的这几年中,去过很多次龙华公园,但每次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不过这次我一个人,很用心地欣赏着园内一景一物,阅览了二十四孝图,在长长的廊子上走了走,忽然发现在一片很青翠的竹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好 ...

  • 辽西古廊道对中华文明有多重要?

    辽西地区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形成史,以红山文化为标志,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领先地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而交通在文明起源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