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刀对着瓢切菜
孔子出游的时候,没有看好马,马吃了农民的庄稼。农民就牵了马不还给孔子。孔子先让他的弟子子贡去索要。子贡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后来在鲁国当过大官,相当于相国一类的角色。但他说了半天,农民就是不还马。孔子见他很懊丧地回来了,就笑了笑,又派他的养马人去要,可能他当时还对子贡说,这回一定能要回来。养马人见了农民,说:你种地不在东海种,我们游玩也没有到西海去,(都碰到这里了)我们的马怎么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农民一听(书上说是“大喜”,但我觉得是被这屎牙不论理的话吓住了),就把马交给了养马人。
这里就有个智慧,遇上什么样的人就得用什么样的人来对付,弯刀对着瓢切菜,才能发挥作用。
更深的一层意思却是,事非经过不能知。孔子为什么要先让子贡去?并不是因为孔子觉得子贡能讨回来,而是觉得不让子贡去,而让养马人去,就会伤了子贡的心,从此子贡就要和自己离心了。只有让他受了挫折,他才会明白,人各有长短,不是说所谓素质高的人就能办成任何事。
这个故事和陶朱翁的事有点类似。陶朱翁的故事更残忍,却更多情。
陶朱翁就是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看勾践是个可共患难却不可共富贵的人,就用“飞鸟尽,良弓藏”的话劝文种,文种却不听,他就一个人泛舟西湖去了。之后,他寻思,自己的想了七种策略,五种用来兴越灭吴,还有两种没用,何不拿来让家庭富裕呢?从此他就开始做生意,成了大富翁。成了大富翁之后,他的二儿子到一个诸侯国(好像是赵国,我记不清了)去办事,一时冲动杀了一个人。范蠡想救儿子,就派小儿子去救。大儿子一听,有些不乐意,说,这样的事怎么说也应该是我去,怎么大的不用倒用小的呢?父亲是觉得我无能吗?范蠡想了想,就让大儿子去了。大儿子一走,范蠡就哭开了,搂着老婆说,二儿子活不成了。老婆说,你让大儿子拿了那么多钱去救他,怎么会活不成。范蠡说,他救不了二儿子的。因为像杀人这样的大罪,不花大钱是救不回来的。大儿子经历了我们创业的艰难,知道珍惜钱财,他不舍得花,肯定救不了二儿子。我让小儿子去就是这个意思。小儿子一生下来,就落在福窝里,从不知道钱的珍贵,花钱一贯大方,只有他去才能救得了呀。老婆一听,有理,也哭了,揪着范蠡的胡子骂他,明知道大儿子去不管用,怎么还让他去?范蠡说,这也是没办法呀。大儿子一直以为自己出力多,看不起小儿子,也总对我们有意见,不让他去,别说以后他和我们闹矛盾,我们百年后,还要和小儿子闹矛盾,让我们在坟墓里也不得安静呀。让他去,虽说死了二儿子,却能让大儿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小儿子和睦相处,我们家才能过得和美。老婆一听这,没办法,只好放长声哭二儿子了。
大儿子到了那个诸侯国,巴结权门,许诺放了他弟弟就给十万钱。那权贵答应放了他弟弟。可就在这时候,传出国家要大赦的消息。大儿子打听了,弟弟也在大赦之列,就觉得那权贵用不着了,想这十万钱得花多少血汗才能挣到呢,就不把钱送到权贵那里去。结果,权贵一怒,又到君王那下说辞。原来,之前大赦,是这个权贵为救范蠡的儿子设的巧言。拿不到钱了,这个权贵又下说辞,说道路纷传,范蠡的儿子在狱,大王惧收了范蠡的钱,才有此次大赦。为了大王的尊严,大赦照样,可独不赦范蠡的儿子。就这样,范蠡的二儿子丧命了。
范蠡宁可死一个儿子,也让家庭和睦,这中间需要大智慧,也需要大感情,看似残忍,实在多情的学问。
这中间也有舍和得的学问,也有把握事物发展度的学问。
(这是以前的笔记,总想学人做事。如今看来,纸上谈兵而已)
找个美女加持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