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分型论治 郭维琴
分型论治
(1)气虚血瘀
主症:胸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劳则加重或诱发。气短乏力,心悸,自汗,面色白,舌黯淡,舌体胖有齿痕,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止痛。
方药:(1)益气活血汤。
(2)补阳还五汤。
(3)桂枝黄芪五物汤。
用药:党参、黄芪、当归、赤芍、白芍、甘草、远志、酸枣仁、木香。
加减用药:若脾气虚者,可见腹胀便溏,食后胀满,加茯苓、白术;兼肾气不足者,常见腰酸腿软,夜尿频,则可加用补骨脂、菟丝子、益智仁等。兼阴虚者,常见虚烦不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为苔中剥脱者,以生脉散合方,加牡丹皮、地骨皮。
(2)阴寒凝滞
主症:心痛甚,胸痛彻背,遇寒加重或诱发。乏力自汗,气短,心悸。咳喘不得卧,咳吐稀白泡沫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下肢水肿。舌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1)瓜蒌薤白白酒汤或瓜蒌薤白桂枝汤。
(2)瓜蒌薤白半夏汤。
(3)宽胸丸。
(4)自拟助心平肺汤。
(5)生脉散加参附注射液(心脉灵注射液)。
用药:瓜蒌、薤白、半夏、丹参、赤芍、桂枝。
加减用药:兼肾阳虚,心悸头晕,腰酸腿软,夜尿多,脉迟者,加用补骨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若肾阳虚,水饮不化,外溢肌肤而见水肿者,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以温阳利水;若水饮上泛心肺,而出现心悸,喘咳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者,予乌头赤石脂丸合五苓散,加白果、苏梗、紫苏子、炒酸枣仁。若阳气虚损,短气汗出如珠,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全身湿冷,四末不温,脉微欲绝,应予参附汤或参附汤与右归饮合方,以回阳救逆固脱。
(3)气滞血瘀
主症:呈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情志改变诱发疼痛。两胁胀痛,胸闷不舒,常叹息,时而烦躁欲哭,心悸,梦多,苔薄白,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1)血府逐瘀汤。
(2)丹栀逍遥散。
(3)一贯煎合安神定志丸。
加减用药:若疼痛轻者,可予丹参饮,若痛甚则可酌加降香、郁金、延胡索以活血理气止痛。若因肝郁化火,可酌加牡丹皮、栀子。若为女性,七七肝始衰,因肝失濡养,而致肝失疏泄者,当以逍遥散加桃仁、红花、郁金等。
(4)阴虚血阻
主症:心痛时轻时重,多呈隐痛,伴憋闷,劳则加重或诱发。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舌黯红,或有瘀斑,苔少或剥脱,脉沉细弦。
治法:育阴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1)通幽汤。
(2)天王补心丹。
加减用药:若胸痹心痛且虚热甚为明显者,上方加牡丹皮、知母、鳖甲、地骨皮等。若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者,上方加夏枯草、龙骨、牡蛎等。兼心悸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5)气阴血虚
主症:胸痛时轻时重时止,劳则加重。心悸气短,倦怠少语,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加减用药:偏于气虚者可用生脉散合保元汤,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偏于阴虚者可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以滋阴养血,益气复脉;兼有瘀者,生脉散合丹参饮;痰热互结者,生脉散合温胆汤,益气养阴,清化痰热以止痛。
(6)湿热阻遏
主症:胸憋闷伴疼痛,阴寒天气则加重。脘腹胀满不适,食欲欠佳,重则恶心、呕吐,大便正常或便秘。舌黯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化湿清热,宣痹通脉。
方药:(1)小陷胸汤加减。
(2)温胆汤加味。
加减用药:若兼胸脘满闷,咳吐黄痰者,可予温胆汤加黄芩、桑白皮;便秘者加酒大黄;体质稍差者加全瓜蒌或熟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