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选对的,只选贵的
『写在前面的话』
对的,也是好的;贵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但是可能是我们就想要的。
谁不想要对的,除非。。。没有除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是这么选择的。
对于对错,我们心里都有一把尺。可是我们的言行却出卖了我们,明知故犯。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太想要的大于了对错。
『正文』
棉棉常纠结于“为什么有些人要闯红灯” 这件事。
我可以给她解释这样做不对,但却很难让她理解动机。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这件事。
很多人明知道闯红灯不对,运气不好真的会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
难道他们就不能等上个一分半钟吗?一个人一天也才能过几次红灯啊?难道省下来的时间真的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实际上是不可能,但他们一定要这么做。这是因为,等红灯并不是他们的需求。没有需求,便谈不上值得时间的付出。
昨天晚上,我下班回来。棉棉告诉我,她白天趴窗户时,发现楼下的那个高个子的人在洗他的两台车,但是他没有戴口罩。
现在,在一个孩子的眼里都觉得戴口罩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成年人却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在这里,简单的对错是解释不了一个人的行为的。
反过来,当我们尝试去说教孩子时,很多时候的无效便是由于我们看重了行为的对错,却没有意识到与孩子需求的冲突。
说一遍不听,说两遍不听。。。说八百遍还是不听。孩子选择性失聪的后果,很可能引发明知故犯的对抗。
难道错了就不应该说了吗?难道我们就容忍不去矫正孩子的对错吗?长此以往呢?
我相信孩子有觉知对错的能力。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游戏中主动扮演坏蛋。无论男孩女孩,都想去扮演英雄去拯救世界,扮演警察去抓住小偷。他们自发形成地对正义光明的珍视和渴望,对黑暗邪恶的厌恶和恐惧,使得他们很小就可以明辨是非,无论对错。
有时,我在关着灯的小卧室里看手机,棉棉便会跑进来,近似严肃地告诉我,“房间光线太暗,不可以看手机。”我便乖乖遵命。
她在自己的iPad上看动画片时,只要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在她旁边轻轻说一声,“看完这集,休息一下眼睛。”她也一定会在听到片尾曲时,立即合上iPad的皮皮。
动画片固然好看,但她已经知道保护自己的视力更重要,想看动画片,明天还可以再看的。这里,她的两个可能彼此冲突的需求都被很好的满足了。
孩子有各式各样的需求。在不同的时刻,他们的需求也会有不同,甚至瞬间反转。我们只要耐心去观察,总会发现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即使这一次没有找到,也不必大动干戈;不如放下对错的执念,真诚地陪在他们身边,也许后来比我们想要的还要好。
『写在后面的话』
初中那会儿,我宁可让妈妈买一双有点挤脚的、价格有点小贵的、纯白色的旅游鞋,也不愿意空手从柜台边飘过。
我们一生都在对的与想要的之间挑选。
『题外话』
棉棉告诉我,疫情结束了,她就去跳蹦床,要跳得更嗨!
然后,她现场编曲编词给我唱了一首疫情之歌,大概意思是疫情来了,我们都要戴口罩,全地球都生病了,北京这边真棒(并翘起大拇指)。。。唱着唱着,突然停下来,凑到我跟前说,“咦,这儿什么?”弄得我猝不及防,她却在一边哈哈大笑起来。
— END —
*** 第一百二十三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