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博士应聘北京市西城区初中老师,告诉孩子,高学历是谋职时最大的体面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1548)
北大医学博士应聘北京市西城区初中老师,告诉孩子,高学历是谋职时最大的体面
(一)
前几天,我写了两篇关于搓澡工的文章,引发了粉丝们的热议。我妻子怼了我几句,也有粉丝站在了我妻子的立场上,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实际上,有人硬是说“行行出状元”,只不过几十年前那句“革命工作分工不同”的翻版。
当年,在我村,开社员大会时,公社书记在台上讲话,提到“革命工作分工不同”,马上就有人质问他“你为什么不分到牛圈里喂牲口”。
但凡是喊叫着“行行出状元”的人,都是在学业上没有建树,以为在不需要多少学问的领域,轻而易举地成为佼佼者。
从道理上讲,各行各业都有精英,但是,成为领军人物的,都是优秀者。即便是搓澡工,懂得医学常识者,也才能成为“状元”。即便是沦落到丐帮帮主,让一众乞丐言听计从,不也得有见识,有计谋,有能力吗?
2020年是疫情之年,春节校园招聘被推迟到秋季。事非经过不知难,在首都的大学校园招聘中,一个好点的岗位,真是竞争激烈到白热化。
胡小鹄曾经在几百人中,闯到最终面试的前几名,但最终都是铩羽而归。这篇文章,如果让胡小鹄来写,恐怕感触更深。
还好,胡小鹄谋职,总算是有了个尚可的结果。他私下说,他的谋职结局,在同班的毕业生里,算是比较理想。
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看到了一张图片,上面显示,北京西城区某初中招聘老师,竟然有几个北大医学的博士报名。天啊,北大医学博士做初中老师,岂不是学非所用,且有点忒屈才吗?
转念一想,一点不屈才,僧多粥少,也是逼得北大博士生没有办法,才想到去初中当老师,因为去了西城区的中学,给转户口啊。
难怪说,外地孩子努力了20年,自己的天花板,才是北京孩子的出发点。但是,人生是马拉松,最终的胜出者,一定是匀速前进、最有耐力的那一个。
(二)
谋职过程可谓非常艰辛,像胡小鹄这样的人大本科、留学海归,即便是到房山区或昌平区当一个小学老师,给转户口,就会高兴得屁颠屁颠的。
遗憾的是,即便如此,他报名应聘,也会被迅速地隐没在偌多的清华北大研究生报名群里。
为什么那么的清北博士、硕士,不惜降低身价,去应聘担任中小学老师呢?
因为,这种岗位不仅稳定,而且有户口。只要有了北京户口,成为北京人,那就好说了。毕竟自己有名校的学历,成为北京人,那就天高任鸟飞了。
有户口,收入稳定,生活有保障,这就是所谓的体面。这种体面的背后,还有一个极具价值的名校学历。
试想,如果孩子仅仅是高职毕业,到北京某个建筑工地上打工,奔波到老,都不会在北京赢得立足之地,在北京很难有自己的家。他们很难成为本行业的“状元”,只能为谋生和有限的经济积累而艰辛打拼。
有些人絮叨着“行行出状元”,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无奈寻求解脱,貌似自己是学渣,干点别的,就能成为状元。千万不要相信这种腔调,因为身为学渣,干哪一行都很难成为佼佼者。
在“状元”论调之外,老祖宗还有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实际上,这验证了学历的重要性。
(三)
那么,在学历之外,那些不喜欢课本学习、高考成绩不突出的孩子,难道就没有前途吗?不是的,这要看他们喜欢什么。
他们喜欢的行当,一旦成为特长,就会成为行业内的翘楚。譬如,如果孩子喜欢厨艺,那么,他就不会沦落为街边饭馆里只会炒饼、煮面、调凉菜的普通厨师。
再就是,我们必须承认,考入名校者毕竟是少数,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荒废青春,要看看他的学习态度,是不是青春无悔。因为,那些名校的毕业生,在勤奋之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潜质——天资。
即便是一个孩子天资很一般,如果他不断地积极进取,未来的结果也许不如名校毕业生那么辉煌,但是他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极致,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之一生,肯定会遵循一条生存法则,那就是,越努力,越幸运。
所谓的体面,不是“勤劳的双手不丢人”,而是能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生活是不是稳定,收入是不是有保障。
无论是谁,丢人不丢人其实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生活得舒服、优裕,遇到困难能够化解,能够被大多数人尊重。在职业上,能够被绝大多数的丈母娘认可。
可是,体面的背后,最重要的支持,就是学历啊。学历越高,被体面工作容纳的机会也就越多。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它直接决定着人生某一个阶段的起点和生活质量。
学历不会决定人生的一切,但是,学历能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有关学历的问题,没有必要争辩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竭尽全力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业成绩。然后,就是相信人生造化,听从命运的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