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策略派NLP的任督二脉 --《大脑操作手册》│ 书海遨游 No.17146

书海遨游 No.17146

打通策略派NLP的任督二脉 

--《大脑操作手册》

推荐程度:*****

(虽然现在变化很多,但毕竟源头是道路的起点)

四大原始手稿之一,也许也是所有NLP书中最难啃的一本,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书阐述了引出、确认、运用、设计及安置那些可以让我们掌控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策略。NLP是一种为你而设计的后设策略——它可以改变你的经验范围限制,由环境可变性换到决策可变性,而且如果运用得当,你还可以协助别人这么做。”

或者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从表象系统(Representation system)出发,讨论了NLP最难的一部分,策略(strategies),进而借用牵连感觉(Synesthesia)衍生出一系列工具或模式。

很有感触的一个观点,模式和理论的区别,也许这也是NLP与众不同的地方。“模式只是事物如何运作的一种描述,它不需要任何的约束来认定为什么它可以是那种方式。理论则需被课以某种技能,让它可以寻求出多变的模式均可适用的理由来。”

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能够充分体现NLP的行为弹性,或者也可以说模式就是环境可变性到决策可变性的转化。

如果说NLP是复制卓越的工具,那它的复制思路就是一种模式,即“假使任何人或团体表现出任何别人觉得有用的行为结果,我们运用NLP的工具及规则,就可以归类及联结这种结果为一些小单位,这小单元可以被任何人种来练习及迅速的学习。”

再来看看具体的内容:

首先,很多NLP书都会从表象系统开始。之前看过许多介绍表象系统的书,不过这次总算是把VAKOG认全了,Visual、Auditory、Kinesthetic、Olfactory、Gustatory。也许是因为这是最原始的一本书,所以相对比较完整,也会有些缺乏推敲修饰,进而会感到些晦涩。

然后,从TOTE模式入手,“我们选择了让这种TOTE架构更简化为一线性的表象,我们称之为’策略’”。虽然TOTE最早是在《行为的计划与结构》中提出的,但这样类似公式简化的工作进而形成策略就变成完全NLP的东西了。

从这个策略的定义出发,相对应的“意识”就被看成是一个策略的表现形式,“意识仅被视为在我们表象系统中活动的相对程度的结构。它是某一特定表象系统被运用了多少次的指标,而不是一种存在(如许多人对它的想法)。在NLP中,意识被当作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一个意外的产物。”

其实班德勒已经把这些概念完全程式化了,当看到表象强度和时间的图表时,不得不佩服他的分析能力和脑洞大开的想法。貌似我们的意识,或者说策略的表现形式也的确像如此这般。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很多地方没有达成目标就是因为策略无效,或者是原来有效的策略失效了。而我们所谓的学习乃至成长就是在模仿有效的策略或者是产生新的策略。

所以参照有用比真实更重要的假设,策略对于我们来说只要那时有效即可,至于表现出来是什么样的,或者在意识层面体现出什么其实并不是关键。而且要牢记很多策略过程中的表象强度都达不到意识的水平。

而对于那些用力过猛的朋友来说,“曾试过在自己的策略里让自己能确保在策略的步骤中的每个表象都能达到意识层面所需要的讯号值。要求这么高的讯号值,可能可以适用在某些情况下,但是如果太频繁,会让过程变慢,因为试行者必须去维持增加讯号值的运作。”

因此也有一个觉察就是觉察本身并不是意识化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策略的了解,如果需要改进再用方法或者工具去调整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策略过程。

进一步,再整理下运用策略的整个过程:

第一步、引出策略

用微积分来分析行为,看到这我也是要给班德勒跪了,心理学届的数学天才呀。把VAK几个字母玩的真是溜。

当然这只是一种用来理解的方法,我觉得不管最后得出了何种策略,关键点还是在于觉察,或者说感官敏锐。通过语言、眼球、手势、呼吸、姿势、音色甚至于EEG基线(这个有点夸张了)等信号来觉察出相应的表象。

至于策略公式总结的部分,那完全是内功,多练多写才能融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策略。

而且很关键的是如果说策略是NLP最难也是最核心的内容,需要在策略上做文章就必须准确乃至正确的引出策略。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引出部分的介绍都是基于最原始的身体反应,会少了许多评判和分析。或者我们可以说策略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而更多的是我们体会到的样子。

另一方面,在运用策略部分有一个“一致性反应”、“两极化反应”和“后设反应”的区分相当有启发。虽然“只有在它们在达成你所想要确保的目标上相当重要有用时,你才去运用这些区分。”,但是往往有时候我们不能简单使用一致性反应去确认策略时,也许这个区分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策略的所在。

第二步、运用策略

觉察策略之后就是如何运用,无论是模仿还是影响都是基于策略的工作。而且很重要的是策略只是基于表象系统,而并不是策略的内容,或者说策略只是一种模式框架。

对于策略的决策点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测试点,只是一般的测试点是回馈动作,而决策点是选择动作。

当看到书上一大串含决策点和测试点策略公式的时候,在脑子里瞬间想模拟出此人的思路,会发现实在是太复杂,或者说能分析出这个公式那绝对是感官敏锐到不行。而且关键是当你“成功的模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所以这才成为NLP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模拟只是一种方式,我们更多的是利用甚至是改变。于是“内在生成经验与外在生成经验交互替代的能力,以及结构或相信经验对记取经验之间的相互替代的能力”就成为工作的重要思路,或者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于是书中就开始了我认为的究极心锚。全表象系统的心锚加上折叠、层积,光看逐字稿就已经赞叹不已。想象中的现场更是行云流水了。也许这就是一种目标,成为一个NLP执行师一个重要的技能。

还好书中提供了一些心锚的练习,不至于只能看大师做秀。NLP的目的也是把大师的技巧教会每个人去操作。不管是外在表象、内在表象、折叠,还是最终的创造经验,都是将整个工作拆分成一个个的部件,只有每个部件都熟练掌握,加上灵活贯通才能组成一套漂亮且有效的操作。

心锚的练习完全是按照计算机编程的方式来进行,虽然这样看上去能更清晰些,但毕竟这是计算机的语言,背后是需要很强大的运算,因此要用好这个策略也是需要大脑很强大的运算。甚至我觉得只是运用意识部分已经过载了。

特别是看到在团队中的运用,“要模拟每个人的策略,即使同时她还要维持一个对团体表达的架构。”到这里我是崩溃的,那段同时模仿五个人策略的脚本如果不打草稿是怎么出来的。甚至于我草稿也许都要打半天。

也许这就是差距,也是目标所在。或者说我们学习策略乃至学习NLP的目的就在于要改变,而NLP也提供了很多改变的方法。既然知道目标,其实也不远了。

很喜欢引用艾瑞克森的一句话,“如果我能让人们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今天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会过得好多了。”

另外,看NLP书经常会被假设前提所提醒。之所以被提醒那只能说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就比如今天这句,“你从与之沟通的个人及团体得到的反应,正是你的沟通的意义,这无关乎你想要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改变可以从此刻这句开始。

策略工具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具体的方式都可以参照心理治疗的三步程式:“(1)引出及运用的人的资讯到(2)现有或问题的状态上,来协助客人(3)达成意图状态。”

可以说策略是这本书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然而我想说的是其实方法再多工具再强也没用,特别是NLP。如果只是看书,那只是乱七八糟的一些文字而已。关键还是要练,只有练了才知道,“哦,原来这就是策略。”

第三步,设计策略

光学会运用,只能说懂得策略,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设计一个新的策略去改善原有的策略。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新设计的策略一定要符合旧有策略的广域情境。也就是说并不是什么样的策略都可以去替代旧策略,只有在一定使用条件和环境满足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效。

而且我看下来设计的一个重要思路并不是彻底改变,而只是换一个表象决策点,让对方能多一个选择。

作为设计策略的一个重要思路,如何让策略有效:

1、策略必须有一个具有明确效果的表象。

2、三种主要的首要表象系统都得包含在策略的排序之中。

3、在N个步骤后,要确认有一个外在的修正。

4、策略中不应该有两点连环。

第四步,安置

这里又说到心锚,可以把新策略通过心锚的方式替换乃至增减旧策略的部分。不过有一个感觉就是最好是利用对方自己的策略,或者说是来自于资源的策略去作为设计方向。还有就是在要开始工作之前一定要预先设计好正向和负向两套心锚方式,也许这将是NLP执行师的风格区别,别个个都是对膝盖下手。

说到用排练的方式安置,感觉就是设计一个完全新的体验环境,然后让案主体会到有效。旧的联结并没有打破,而是反复强化新联结以弱化原有的模式。

“打断策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可以通过过度承载、转向以及消磨的方式,这是安置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的方法。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干扰的,或者是说新的策略无法轻易的被安置。而最有效的应对干扰技巧还是“重新架构(Reframing)”,这可以说是NLP的核心技巧之一。

个人感觉,重新架构更像是一个豪华版的TOTE,甚至还包含了内在冲突整合。对于重新架构的步骤在原文中比较拗口,加上拙劣的翻译就更为晦涩,于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整理下,也是一种反刍式的学习:

1、就TOTE而言,先要测试,即无论是旧的还是新设计的策略都要测试是否能达成目标;

2A、一致性测试,如果测试合格,则策略是可以有效达成目标,且可以成为程序性行为;

2B、如果测试不合格,无论是策略本身还是目标无法满意,则会出现一个干扰的表象;

3、针对干扰表象进行“重新架构”;

4、首先从目标入手,干扰的意图可能是对目标不满意,则需修正目标,或者是修正目标的表象进而来满足干扰;

5、针对修正过的目标,重新修正甚至设计新策略,以达到新目标。

6、将干扰本身作为一个决定点,测试新的策略是否有效及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新目标。

步骤看似简单,但其中所有的具体操作都是相当烧脑的,或者说一定要建立自己潜意识的NLP策略才能运用自如。当然这个策略本身也可以在团队及公司里得到应用。

进一步的看,甚至于我们可以把其他所有的NLP技术都破解到策略层面去分析。如果说NLPer在平时就是在用不同的积木来搭建不同的应用,那策略就是其中形状最复制也是百搭的积木。学好策略也就打通了NLP的任督二脉。

2017-11-17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每日糊图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