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拨乱(7)|揆度之乱点鸳鸯谱

东汉张绍祖(仲景叔父)古墓出土六壬式盘文物

揆度思维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应用颇为广泛。

《淮南子·兵略训》说:“能治王官之事者,不可揆度也。”《管子·揆度第七十八》也用到“揆度”一词。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亦云:“图画要范,揆度得失。”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古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黄帝四经》四篇,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中期。在此四篇书中“度”也称之为“恒度”、“尺寸之度”、“四时之度”等,《经法·道法》说:“变恒过度,以奇相御。”《素问·玉版要论》说:“揆度者,度病之深浅也;奇恒者,言奇病也。”可见,在《黄帝内经》的中医里,揆度的主要意思就是诊断。

以上基本上是古代文明计算机模式的象数思维模式及逻辑机器

在讨论中医诊断的现代化之前,我们有一个概念必须明确,那就是,中医诊断到底是什么?是理论,还是方法论?

在传统中医体系里,中医的理法方药、医药、各科都是不分家的。汉唐中医,都是现代中医所谓的“全科医生”,遇到女人则为带下医、遇到小儿则为小儿医、遇到外科则为外科医、遇到内科则为内科医……,所以你看,古人写的中医书,基本上都是大部头、全科医书,治百病的书。当然专科书也有,但在中医古籍中那不是主流,原因就是,中医关注的是医道,不是医术,所以就没有内、外、妇、儿、五官、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泌尿等等这些具体分科。只要医道、病机掌握了,一切内外妇儿都只是表现而已,不需要有那么强的分别心,从根子上解决就可以了。而现代中医的这些具体分科则完全是效仿、模仿西医,因为现代中医没有理解古代中医的精髓,所以只能鹦鹉学舌了。

中医分科模仿西医分科,照猫画虎,反成犬类

不只是在中医的形式上,现代中医有这种不明就里的分别,在中医理论上也同样如此。中医本来是医药不能分家的,医者就是药者,药者就是医者,医生必须亲自去采药、炮制药物、制药等等,而现在的中医有很多人都不认识中药,更不用说去采药和制药了,甚至有些草药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同样,在中医诊断上也是如此逻辑,在古代中医体系中,本没有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方剂等等分科说法,你只要通读内难伤寒等中医古籍,一切中医法尽在其中,浑然一体,本来就是一体。而现代中医模仿西医的分科体系,照葫芦画瓢式的就弄出来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等说法,硬生生的将古代中医有机和谐的整体给撕裂开,造成逻辑断层、理论断层和传承断层,还美其曰为规范化、现代化、中西医结合。

可见,中医诊断的内容是没有错的,中医诊断的逻辑分别是错误的,现代中医的中医诊断概念其实只是中医方法论层次上的东西,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等医道层次的学术背景,一切分别都是方法论,都是有为法,对于继承和发展古中医都是徒劳的。方法论与理论是完全的两回事,不再一个平面上,却又不会穿越虫洞,现代中医的诊断就是这样。自话自说。

马+驴=骡子(不能生育,绝种了)

医学方法论的意思就是中医有的西医也有。中医有望闻问切,西医有视触叩听,也叫望触叩听闻。中医有辨证论治,西医有对症治疗。中医有整体观念,西医有分子生物学、组织、器官、神经内分泌等等系统观念。

如德国医学界有一本《不需要辅助手段的紧急诊断》的书,深受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首任主任邵孝洪教授的崇拜,就是因为这本书将西医的“望闻问切”,即西医的视触叩听的体格检查写的非常全面和准确。西医的“望”就是通过观察来提示患者是否有某些疾病,例如黄疸肝炎患者皮肤、眼球巩膜等会部分发黄,如肾性出血热有典型的三红三痛醉酒貌等等;西医的“触”就是用双手去摸,如腹部触诊等有很大的提示作用,摸周身的动脉可检查血管的病变或心律的变化等等;西医的“叩”,就是叩诊,手指像小锤子一样叩击,听声音有什么不同,例如叩击肺部时,清音代表肺部正常,鼓音则可能有气胸,声音很实则可能有炎症胸水占位等;西医的“听”则主要是借助听诊器,听血管杂音、心音、呼吸音、腹部肠鸣音等,也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变化。西医也有闻患者发出的气味来诊断疾病的闻诊,如苯丙酮酸尿症患者的鼠尿味、严重肝功能损伤患者的肝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烂苹果味、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出气体的尿臊味、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呼出的气体和呕吐物及染有农药的衣物都可散发出大蒜气味儿、急性氰化物中毒时呼气中带有杏仁气味儿、苦杏仁桃仁枇杷仁李子核仁中毒时亦可在呼气中带有杏仁味儿、三甲胺尿症的臭鱼味、枫糖尿症病人会散发出一种烧焦糖味的气味儿、高甘氨酸血症患者会散发出猫尿味儿等等。

所以现代中医建议的用现代科学技术验证中医理论,确定中医诊疗的标准,以便发展中医精确诊断和技术诊断,研发多种中医诊断设备和技术,使“望闻问切”标准化、程序化、精确化、全面化。而事实上,现代中医的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中医西医化,很多方面甚至还不如西医。

普通高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对中医诊断基本原理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却不知,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藏气法时、五运六气、全息互藏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这三点不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而只是中医诊断的方法论而已,在关于中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现代中医屡屡犯原则性错误,还自我感觉不错,不知所以然,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而且,西医也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特点

如,现代医学根据冠心病患者有牙痛、胃痛、后背痛、心前区的症状,就会知道是心绞痛;根据瞳孔大、小或不等大,就会发现是中毒、脑疝、脑死亡等等;根据瞳孔角膜边缘有黄绿色沉淀区,就会联想到肝窦核变性;根据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深浅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共济失调、膝跳反射强弱变化等等神经病理反射,就会知道是大脑、小脑、脑干哪一部分出现病变;根据视野偏盲的不同区域,就会知道哪一根视神经的哪一部位(视交叉前后左右)出现问题;根据反跳痛,就会知道可能有化脓性炎症;根据典型的三红三痛醉酒貌和发热就可初步确诊肾性出血热等等。

很多患者都说,西医免疫科的大夫会“相面”,就是因为很多免疫类的疾病都有表面的特征。如年轻女病人的脸上有跨鼻梁、双颧部,不累及鼻唇沟的蝶形红斑,极有可能是红斑狼疮;如果病人的手呈现对称的关节梭形肿胀(中间粗两头细),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还有银屑病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等。

再如,现代医学如发现患者有蓝色巩膜自幼出现,发热时变深,中年后变浅的规律,就会倾向于诊断先天性成骨不全1型(17q21.3-21.1)。

再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临床表现为足内翻,脚底弯曲,跗骨间的关节内收,前足内旋和脚跟倒转,其它还有小腿肌肉萎缩,可伴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再如法乐四联征:临床表现为杵状指(趾),指端紫绀,呼吸困难,发作性缺氧性昏厥。

再如Down综合征:即先天21-三体综合征,面相是眼距宽,外眼角上斜,内眦赘皮,鼻根低平,枕部扁平,腭弓高尖,张嘴舌大外伸(伸舌样),流涎,(典型卑墙基相);其皮纹:通贯掌(猿线),三叉点t',足拇趾球区有胫侧弓形纹,第5指只有一指有褶纹,第1,2趾间距宽等等这些特异性临床表现。

这些都是西医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方法论,也叫辨证论治。

在真正意义上给传统中医诊断学赋予现代科学意义内涵的相关研究始自上世纪50年代,先后开展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证本质(或客观化)研究、中医诊法的科学仪器替代研究及病证结合相关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基本涵盖了中医诊断学诸多方面的内容,期望通过这些研究能促进中医学临床和科研的进步、中医诊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揭示中医证的微观本质。

60余年过去了,研究的广度不能说不全面(涉及中医诊断学的诊法、断法、证的本质和疾病模型等)、研究的深度不能说不彻底(已然深及分子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但从总的来看,诸多问题不是愈来愈清晰,而是愈来愈困惑。

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之一。

证是现代中医对患者病状所做出的临床诊断,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前文所述的理论局限,现代中医证的诊断缺乏客观化的标难,这使得经验成了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只能依靠师带徒、医者意也、方证相对等经验思维来揣度,让人难以把握。所以,中医诊断的客观化问题成了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项目之一,似乎只要解决了证的客观化问题,中医学就可以从困境中被解救出来。基于这一出发点,六十多年来众多现代中医学者投身于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工作中,国家中医管理和决策机构亦在不同层面上向这一方向做过重点导引。可以说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构成了20世纪中叶之后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基调。

因此,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面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就人类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而言,这的确是一种广义的象征意义上的进步,但就解决中医诊断客观化这一问题所达到的目标与研究方向和思维逻辑来讲,应该说这些研究可谓建树甚微。失败的关键在于现代中医的研究思维逻辑与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严重分歧,以及一证对应多病,从根本上决定了证的客观化研究从开始之日起就走了一条绝亡之路。

后来多数现代中医学者又认为,彻底打破一证对应多病的现状,重新建立一套“一证对一病”的架构,也就是确立以病统证或以病规范证的范式。以病规范证是在辨病明确之后,再进行辨证分型。基于目前从生化指标来规范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困境,现代中医们又从中医学诊断特点出发,运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工具对中医诊断进行数理智能客观化的研究等等,但都没有抓住中医诊断的精髓和主线。

现代中医始终没有明白和定位传统中医学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中的核心地位。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中医界的西学中专家们就将病因病机与症状混为一谈,衍生出了证(证候、证型、证素)的现代中医概念。而这个证的概念既不能准确描述病因病机的核心机制,又不能完整说明临床症状的发生机理,成了一锅“夹生饭”。现代中医的“证”因为不能准确描述病因病机的核心机制,所以现代中医界就来了个证型、证候、证素等等新鲜概念的研究;因为不能完整说明临床症状的发生机理,就又来了个“证的规范化研究”。

而中医诊断的现代化研究就是在这一中医现代化研究背景之下的研究,须知方向错了,研究出花来也是朵罂粟花。

(0)

相关推荐

  • 量表为尺“量”证候,中医诊断迈向客观化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临床发病率高.此时心肌结构和功能受损,心脏的泵血量不能够满足组织.器官的需要,患者会出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中医药治疗可提高心衰 ...

  • 【中医诊断研究】四诊现代化研究原理与应用

    导读:中医诊断现代化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客观.规范地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中医诊断准确的基础.文章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述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现 ...

  • 中医拨乱(16)|再谈废医存药

    现代中医研究中的废医存药思路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 最大的因素就是没有真正的继承中医的精髓,不知道中医到底说的是什么,只知道可以治病,但是怎么治病不知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在西医面前就容易出现盲 ...

  • 中医拨乱(15)|废医存药

     医存则药存,医亡则药亡. 1920年余云岫的<科学的国产药物第一步>首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废医存药" 口号,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医. 现代中医"废医存药&quo ...

  • 中医拨乱(14)|方剂薪传之不学无术

    现代中医的不学无术,体现在方方面面.不论是中医基础理论,还是中医临床工具方面. 不学无术,还要装作学富五车,这也是需要能力的.      中医最主要的治病手段之一是方剂. 从现已发现的最古老医方< ...

  • 中医拨乱(9)|现代中医教材之腌臜泼才

    前面我们说了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的那些乱七八糟事,今天我再深入说一下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内科学的腌臜泼才事. 现代中医自身的诊断体系也不成熟,也是不断的在变来变去. 如<中医诊断学>的第四. ...

  • 中医拨乱(8)|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中医诊断是中医思维方法的一种方式,中医思维方式是以中医基础理论模型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中医诊断是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思维模式.无论是望闻问切也好,还是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提取出的一些有用信息也 ...

  • 中医拨乱(6)|“方宗”之耻

    现代中医的方剂学教材体系,基本是以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医家集解><汤头歌诀>为样本演化而来.从第一版至21世纪(或称新世纪)多版教材,虽然内容逐渐丰富,条理愈益清晰,具有一定的时 ...

  • 中医拨乱(5)|术乱

    常存库在<中医药科研问题的学术透视>一文中,透彻的指出了现代中医的伪证嘴脸,现全文引述如下.其中有一些学术观点,我不敢苟同,但作者关于现代中医研究思维与学术逻辑荒谬性的定性,是十分中肯与准 ...

  • 中医拨乱(4)|魑魅

    何谓大师?大者,传道也:师者,授业解惑也,此为大师矣.传道者,传天人之道,传释儒道之道,传古浑盖宣之道,此为天人终极之道,古中医为医道之一端耳.授业解惑者,道之流衍也,世间各种分业的理术之流,医术为百 ...

  • 中医拨乱(1)|降魔十八掌

    高中时代,一直痴迷的于金庸.梁羽生.诸葛青云.古龙.温瑞安这五位大侠的武侠世界,各有新意,路数不同,行文迥异,意境千秋,或飘逸.或玄幻.或厚重.或入胜.或快意,其中最得意的还是金庸与梁羽生二位大家,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