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107第一季,第八天
2016年10月6日
Day8,衡山
徐霞客的《楚游日记》中的衡山游历含了二天: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六日,中间三天都借宿在山顶的上封寺。
我前一天晚饭时听饭店老板娘说,她儿子刚去了回来,山上游客很多,排队等缆车要三个小时,但有环保车直接送到南天门,票价单程45元。我一早就赶去游客服务中心,看到游客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多,环保车先把游客送到半山亭,游客可以选择继续乘环保车到南天门,或者换乘缆车到南天门。到达半山亭站时,大部分的游客都下去坐缆车了,我看了一下,排队的人不算多,应该不用三个小时那么夸张,但早晨的衡山很有凉意,我一身的短打扮,就留在环保车上,一直到南天门。从南天门到山顶的祝融峰是需要步行的,大约4公里的山路,挺陡的。太阳已经出来,走了一会身上就暖和了。从南岳最高峰祝融峰回来,拐去会仙桥,再去上封寺,之后是一路步行下山,一直走到半山亭。半山亭是个交通枢纽,我先坐环保车去福严寺,25元,再步行至南台寺,坐环保车回到半山亭,转下山的环保车回游客服务中心,另一个25元,中间在南岳忠烈祠参观。回到山下,步行去岳云中学,最后步行回酒店。我的行程基本上和徐霞客的相反。昨天晚上把前几天积下来的衣服都洗了,一早晾在酒店的楼顶,今天是大晴天,阳光充足,游览回来衣服全部干了,心情大好,后面几天不用洗衣服了。
徐霞客于元月二十二日一早从南岳大庙西度将军桥,应该是南岳镇的金沙路,然后向北一里到紫云洞,紫云洞其实没有山洞,是三面环山围成一个空间,感觉像是洞,如今是湖南省岳云中学所在,却是我一天行程的最后一站,从金沙路拐到岳云路,大约五百米,至少从外表上看是一个很气派的中学。
徐霞客翻过紫云洞后面的山岭,到络丝潭,这儿有一个神州祖庙,名头很大,庙很小,和衡山上大部分的庙宇一样,据说也没什么香火。络丝潭的北面有一个报信岭,翻过这个小山岭,向上一里到达玉板桥,原来这儿有一个宝善堂,现在是一片农田。再向上三里,是半云庵,位于巴巴岭下,有几个农家乐。抗战时国民政府在武汉失守后一度把军事指挥部设在南岳,后来几次长沙会战日军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国民政府在南岳设立抗战英烈祠,位于半云庵和南岳风景区正门的中途。
继续向上,开始有石阶,如此五里路,到达半山亭,如今是热闹的交通枢纽,环保车、缆车都在此换乘。半山亭,又叫半山庵,其实是一座全真教的道观,叫十方玄都观,初建于南朝的齐梁,再向上几百米是紫竹林,也是一个道观,据说是送子娘娘的道场,《游记》中没有提及这个道观。南岳的道观应该不止二座,但肯定远远少于佛家庙宇,在这条主干道上我只见到二座。
玄都观
向上是铁佛寺,不知始建于什么年代,寺内曾有一尊万斤铁佛,如今没了踪影,我感兴趣的是,万斤铁佛当年是在哪里铸造的?又是如何运到这半山腰的寺内?
沿着铁佛寺后面的台阶再向上一里,沿路细竹蒙茸,就到了丹霞寺,寺由唐代著名的石头和尚希迁的弟子“丹霞禅师”天然和尚所建,又名天然禅寺。希迁曾在禅家南宗惠能门下,惠能逝世后,在行思禅师门下学法,得道后和当时师承南岳怀让的马祖道一,称并世二大士。禅宗南宗分为怀让的南岳和行思的青原两大法系,两大法系又衍化出五个宗派,合称禅宗五家,其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属青原法系,在传承上都渊源于希迁,曹洞宗后来传入朝鲜和日本,是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丹霞禅师本来是个儒生,应科举途中偶遇禅僧,于是转入佛门,先参见马祖,马祖觉得他的佛性更像希迁一派,让他跟着希迁学法,三年后在希迁座下披剃受戒,再往谒马祖,马祖夸奖丹霞无凡无圣,一片天然之心。从此,丹霞禅师以天然为法号,丹霞禅师兼具南岳和青原两大法系的禅法。清朝末年,僧人玉洁把五岳圣帝神像放置佛寺内,以便吸引更多的朝圣者,改名为五岳殿,沿袭至今,徐霞客路过时依然是丹霞寺。
从丹霞寺而上三里,是湘南寺。该寺被称为“天然道场”,是天然和尚坐禅的地方,湘南寺也始建于唐代,天然和尚曾为住持,香火旺盛,后来寺院荒废,明嘉靖二十三年重修,徐霞客路过时应该是重修差不多一百年的寺院。如今寺庙门柱上写着“观音送子殿,有求必应”。
这几座寺庙和高僧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过进入唐朝以后,佛教就渐渐地世俗化了,到了明朝已经和今天差不多了,中国人到寺庙里去只是求平安求发财求送子。到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更是没有人关心宗教本身的意义,更不会有人思考宗教背后的那些哲学内容,徐霞客关心的是如何快速登顶,“过诸寺俱不入”。
湘南寺往上二里是南天门。南天门现在是缆车和环保车的终点,像个火车站似的,熙熙攘攘,看起来是很大的一片,分布了石牌坊、祖师殿、卧龙碑等等,我最后也没弄明白,究竟哪个是南天门。
南天门往上只能步行了,不过还是有几辆私家车开上来,也有几个同道中人骑车上来,我有点羡慕。大批的游客提着香兴冲冲地爬山,太阳已经出来,气温升高了,短衣短裤正好。再向上是狮子岩和摩崖石刻,是抗战期间国军将领刻下的豪言壮语,那就不是徐霞客时代的遗迹了。
然后经过高台寺,游记中也没有提及。南宋乾道3年,朱熹、张栻、林用中等人游南岳时,与当时高台住持了信和尚有过交往,并题诗赠墨,可见寺宇在这之前已经存在,并具规模。寺院后来倒毁,到嘉靖25年由楚石和尚在废址上重建。徐霞客来的时候应该是有的,不过这儿有一条岔道,可能他们一行从边上绕了过去,联想到他们后来一连三天住在上封寺,估计当时大雪封山,天气不好。
按照《方舆胜览》的说法:“上封寺在祝融峰绝顶,早秋已冰,夏亦夹衣,木之高大者,不过六七尺,谓之矮松。”其实祝融峰绝顶上的是另一座寺庙,叫祝融殿,如今寺庙边墙上记载了惠思禅师来衡山建立佛教寺庙的传说。祝融是楚人的最高神祗,有别于中原先民崇拜的神灵,楚人被秦人击败后,对祝融的崇拜南移到衡山,惠思要在南岳传播佛教,必然要和本地的原始宗教发生冲突。于是惠思在梦中或者面壁过程中,与古老的祝融神心灵沟通,最终得到祝融神的认可,于是在南岳的最高峰修筑了这座寺庙,同时供奉祝融和佛陀,这个山峰也被称为祝融峰。至于说南岳衡山是五岳中惟一佛道共生的圣山,那就不知从何说起了。匾额上的威镇十方,我一直不明白十方指的是哪十个方向。
前置相机镜头设成了镜像模式,后来才发现
上封寺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据说是杨广敕建的,所以得名上封。一千四百年来,上封寺起起落落,兴兴废废,同样历经风霜。南宋时,中原落入胡人之手,“五岳至今余一岳,北望乾坤双泪落。”一批南渡官员和知识分子,到这唯一的南岳来游历,登高远眺,北忆中原,慷慨激昂,可以想像。抗战时期,国军将领也在此再度慷慨。其实山岳就是山岳,寺庙就是寺庙,不应当承载那么多世俗的负担。上封寺肇建以后,前期属天台宗,后期属禅宗,到宋朝则是禅宗黄龙派道场。
23日、24日、25日,徐霞客的记载都仅是“上封”二字,很可能是大雪封山,那时候没有空调、壁炉什么的,估计这三天过得很艰辛。
二十六日,徐霞客继续出发,先到观音崖,再到会仙桥。观音崖在祝融峰的一侧,现在没有大路通过去,从观音崖到会仙桥需要从祝融峰的后面绕过去。
如果从祝融峰的另一侧过去,可以走朝圣古道,据说曾国藩为了方便家乡人来祝融峰顶朝圣,特意在唐宋古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这条古道,从他家乡的双峰县石坳一直通到祝融峰。如今这条石板路犹在,保存完好,从会仙桥望下去,很多路从险峻的山脊翻过,朝圣客走过的时候,正好培养一颗虔诚的心。
朝圣古道
会仙桥位于青玉坛,坛基是一片平坦的大岩石,可容数十人。岩下有大小两石,小石仅大石半,中有石桥可通,桥极险窄,仅可容步,人多不敢过,故又名试心桥。现在石桥两侧建了栏杆,就没什么危险了。据说会仙桥乃群仙聚会之所,也有说是凡人遇仙的所在。
金龟朝圣
会仙桥
不语崖在会仙桥和祝融峰之间,是一个石洞,过去南台寺有一个和尚经常在这里打坐,终日不语,自号不语禅师。以前西域僧人行脚时必携带锡杖,进入室内锡杖不能着地,必须挂于壁上之钩,挂锡一语,特指禅僧至修行道场之住宿。不语岩上的石刻“不语挂锡”,是指不语禅师修行居住之处。我路过时,几个人正围坐在洞内的石桌打牌。
不语挂锡
徐霞客从不语崖西下山,在祝融峰的后山转悠了很多地方,然后到福严寺。福严寺是慧思禅师创建的,当时名叫般若禅寺。唐朝时怀让禅师来到南岳衡山,驻锡于此。今天福严寺的山门上有“天下法院”的横额,两边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竖联,即是指这一段历史。宋朝时,寺中有位名叫福严的僧人增修寺院,并栽柏树10株,福严寺因此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我在半山亭转车,终点是南台寺,需要中途下车步行去福严寺。一条不长的小路引我来到寺庙门前,如果是一条更窄的泥路,感觉会更加清幽。
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
庙里在装修,仅我一个游客,门内一个灰衣僧和一个黄衣僧,年纪和我差不多,黄衣僧看来地位高一些,问我为何来此?我问当年徐霞客是否住过一晚,灰衣僧摇头不知,黄衣僧说是听闻过此事。我说那就看看慧思禅师的道场,黄衣僧说现在装修,你尽管转,不过当心安全。
寺庙依山而建,层层高升,规模只能算是中等,方丈室内布置得很干净,边上的祖堂因为装修堆了好多东西,显得很拥挤,墙上有二位高僧的图像,想来是慧思和怀让二位禅师,那个无为斋可能是方丈修行之处,颇有道家的意味。我转了一圈出来,黄衣僧以葛优瘫的姿势优雅地坐在一张太师椅中,向我微笑地点点头,灰衣僧跟着我走出大门,听说我是上海来的,很肯定地说上海是个好地方。然后说到他们每日要做功课,早晚各一个小时,诵经为主,我望着四周的群山,很不恭敬地想着“天下名山僧占尽”,衡山的诸多庙宇依然在坚持佛教本身的事,没有被世俗过多地侵扰。灰衣和尚很友善地告知我前往南台寺的路径,转身去和装修的工人交代什么了,我顺着那条小路离开。
徐霞客离开福严寺后,直接去了明道山房过夜,没有去南台寺。明道山房就是邺侯书院,邺侯李泌在安史之乱后投奔唐肃宗李亨,他和郭子仪二人,一文一武,辅佐李亨,筹划反击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最后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曾国藩曾经有诗句“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说的应该是他们二个。李亨回到长安后,中书令崔圆、宦官李辅国专权,他们看到肃宗对李泌重视,十分嫉妒。李泌怕自己受祸,托故请求退隐衡山。皇帝答应了,赐给他隐士衣服,并替他修了房子。李泌喜欢装神弄鬼,更喜欢读书,退隐衡山时一定读了很多书,韩愈在诗中提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唐代宗李豫继位后诛李辅国,李泌回到朝中,为翰林学士,之后外出为官,当过杭州刺史。唐德宗李适继位,任命李泌为宰相,封邺县侯。李泌死后,元和年间,他儿子李繁出任随州刺史,在南岳闹市创建南岳书院,用以纪念其父。到了南宋时,迁到集贤峰下,改名为邺侯书院,距福严寺不远。元代,书院遭到破坏。徐霞客借宿明道山房时,估计书院不在,但房舍是有的。清乾隆年间,衡山知县在烟霞峰下李泌曾经隐居之处,建了一个义学,仍叫邺侯书院,位于紫竹林和铁佛寺中间。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徐霞客在衡山风景区的足迹到此为止,有二个地方他没有去到,一个是南台寺,离福严寺很近,但不在他的行程之内。南台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传说海印和尚来到南岳后,草创此寺。因地处山阳,故名“南寺”,后又改名为“南台寺”。南台寺是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法源之地,源自于石头和尚希迁,而福严寺是怀让祖庭,二座不同宗派的庙宇比邻而座,相得益彰,佛教禅宗得以流传和发展。
曹洞祖庭
另一个地方是抗战忠烈祠,是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薛岳将军主持修建的,位于香炉峰下方,中华民族抗日阵亡将士的总神位就设立于此。忠烈祠由五个部分(或者是五进)组成,由下往上依次是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亭和享堂。享堂内有十多位将领的墓碑和事迹介绍,包括郑作民、彭士量、孙明瑾、寸性奇等人,生前都是师旅长级别,军衔为少将,死后追赠中将,像张自忠、郝梦龄这些生前为集团军司令或者军长级别的没有见到,应该有其他地方安放他们的灵位、坟墓和纪念碑。来忠烈祠这儿瞻仰的游客不少,但远远比不上烧香拜佛的人数。
《楚游日记》这二天的记载:
二十二日力疾登山。由岳庙西度将军桥,岳庙东西皆涧。北入山一里,为紫云洞,亦无洞,山前一冈当户环成耳。由此上岭一里,大石后度一脊,由络丝潭北下一岭,又循络丝上流之涧一里,为宝善堂。其处涧从东西两壑来,堂前有大石如劈,西涧环石下,出玉板桥,与东涧合而南。宝善界两涧中,去岳庙已五里。堂后复蹑蹬一里,又循西涧岭东平行二里,为半云庵。庵后渡涧西,蹑级直上二里,上一峰,为茶庵。又直上三里,逾一峰,得半山庵,路甚峻。里许,路南有铁佛寺。寺后跻级一里,路两旁俱细竹蒙茸。上岭,得丹霞寺。复从寺侧北上,由半山庵丹霞侧北上,竹树交映,青翠滴衣。竹中闻泉声淙淙。自半云逾涧,全不与水遇,以为山高无水,至是闻之殊快。时欲登顶,过诸寺俱不入。由丹霞上三里,为湘南寺,又二里,南天门。平行东向二里,分路。南一里,飞来船、讲经台。转至旧路,又东下半里,北度脊,西北上三里,上封寺。上封东有虎跑泉,西有卓锡泉。
二十六日晴。至观音崖,再上祝融会仙桥,由不语崖西下。八里,分路。南茅坪。北二里,九龙坪,仍转路口。南一里,茅坪。东南由山半行,四里渡乱涧,至大坪分路。东南上南天门。西南小路直上四里,为老龙池,有水一池在岭坳,不甚澄清澈,其净室多在岭外。西南侧刀之西,雷祖之东分路。东二里,上侧刀峰。平行顶上二里,下山顶,度脊甚狭。行赤帝峰北一里,绕其东,分路。乃南由坳中东行,一里,转出天柱东,遂南下。五里,过狮子山与大路合,遂由岐路西入福严寺,殿已倾,僧佛鼎谋新之。宿明道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