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二十八,冯野王的前辈
亭林镇保留了顾野王读书堆的一部分,作为亭林八景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宝贝,用围墙围了起来,在外墙上有顾野王的介绍,提到其“因仰慕汉代野王郡长冯服孝,更名野王,字希冯。”
野王郡在三国魏咸熙元年设置,到西晋泰始年间撤销,前后不到十年。汉代有野王县,一直到隋代改名为河内县,历时近八百年。汉代郡的首长叫郡守,从来没有郡长一说。县一级的主官,大县叫县令、小县叫县长,那段文字里可能是想说汉代野王县令?野王县相当于今天的焦作市。
冯野王和冯服孝应当是同一个人,赵孟頫的《松江宝云寺记》有云:“西汉有冯野王,列九卿,性刚洁。顾公字希冯,盖慕之也。”
冯氏家族在秦汉年间非常显赫,有确切记载的可以上溯到冯亭。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伐韩,取野王邑(注意这个地名)。原来属于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君臣决定割让上党给秦,担心上党郡守和驻军不同意,任命冯亭为特命大使,前去处理。没想到冯亭到上党后,同样拒绝割让上党给秦国,而是转去降赵,赵国的孝成王欣然笑纳,秦国自然暴怒,于是引发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是是非非依然迷雾重重,结果比较清晰而且悲剧,赵军的前线总司令赵括将军,主动进攻秦军,结果大败,战死沙场,而且把“纸上谈兵”的骂名背负了二千多年,陪同赵括殉葬的还有四十万赵军和始作俑者冯亭。
冯亭死后,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有的留在赵国,还有一支前去秦国,也许是被秦军俘虏过去的。很诡异的是,其后裔有很多人进入秦国最高领导层,仅五十年不到,在秦始皇去世前后,冯去疾担任右丞相、冯劫为将军、冯毋择任御史大夫,都是三公级的高位,相当于今天的国级高官,握有秦国的军、政、监督大权,而他们都是冯亭的后人。
秦二世上台后不久,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山东豪杰并起反秦,这几位冯氏高官联合左丞相李斯,向秦二世劝诫,试图挽回即将崩溃的局面,结果秦二世(赵高)派人来抓捕,冯去疾和冯劫认为“将相不受辱”,于是自杀,李斯认为事情尚能挽回,结果被腰斩于市,另外冯毋择逃走,不知所踪,冯氏在关中的势力烟消云散。
又过了二十多年,西汉进入汉文帝的时代,汉文帝原先在代这个地方当诸侯王,被周勃、陈平等中央首长迎接到长安,当上了西汉的第四任皇帝。他从代地带了一批部下一起去了长安,其中有一个冯唐,他的祖父可能是冯亭的兄弟辈,在冯亭战死后,先去了赵国,后流落到了代。代国在今天河北蔚县一带。
汉文帝的时候,最大的外患是北方的匈奴,汉朝基本上只能是防守,最靠近匈奴的是云中郡,经常受到匈奴骑兵的进犯和剽掠,当时的云中郡守是魏尚,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来款待宾客和军吏,很受大家的拥护,在对抗匈奴骑兵的进犯时,不落下风。但是用税金犒赏士兵,可能不合汉朝的法规,另外在上报军功的时候,多报了5个杀敌人数。因为这样二个事情,魏尚被免职,这样一个能干的官员得到这样的处罚,还能有谁敢去那个危险的边疆任职呢?魏尚很可能还留在云中郡,等待候任者来接替。
冯唐在汉文帝面前,把魏尚比作赵国名将廉颇、李牧,建议赦免他的小过错,让他官复原职,继续戍守边疆。汉文帝听从了冯唐的建议,而且就派冯唐持节前往云中郡,宣布此项任命。后来在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云中郡一直是汉军主力前进的根据地。
苏东坡的《密州出猎》中后面二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很难想像,苏大学士上了战场,会是怎样的“少年狂”态。
冯唐很长寿,汉文帝、汉景帝都去世后,汉武帝登基了,他还活着。汉武帝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但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提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历经秦汉,汉代从刘邦开始,一直到他的重孙辈,要还能不老,成妖精了。不过看得出来,西汉初年的人才真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