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
读《荀子》第二十一章 《性恶》一
(峻岫)
(原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认为人“性恶”,与孟子“性善”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有伪善的一面,因此人性是恶的。“伪善”的情况有没有?当然有这样的人了。假装善良,伪装慈爱,假心假意,两面三刀,虚情假意,面慈心狠等等都是伪善的行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荀子说:人生来好利,顺着这一性情而争夺,不避让,不退让,就是一个明证。“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再一个例子,人人都怕死,怕得病,顺着这一性情,有些人就会以牺牲忠信的方式来苟延生命。“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人都喜欢听好听的,看好看的,用好用的,顺着这一性情,所以就有人骄奢淫逸,不惜破坏法律、礼仪。“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因此按照人的性情,顺着人情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争夺,就有人犯法,有人破坏法律,任意而为。“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所以人类社会要有法律,要有礼仪,有制度,有辞让,有进退,有先后,一切皆合于礼仪,天下就会归于大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因此说:人性就是恶的,善良都是伪装的。
人活着,要吃、要穿、要住房子,要养老婆,养孩子,传宗接代。所以人活着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这是生存需要。满足生存之需而占有物资,拥有财富,享受生活,不能说明人性就是恶的。人间有施舍,有怜悯,有同情,有舍己救人,助人为乐,因此善良也不都是伪装的。只有不顾他人的生存,损害他人的利益,惯于侵伐掠夺,杀人越货,不惜残害人家的性命,这才是恶的,应该加以反对,加以讨伐的。荀子说:因此要有法律,要有礼仪,要有制度,要有退让、谦让、有先后,有秩序,并做出具体的规定,让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则是对的。任何文明社会,都必须是有法可依的社会,有章可循的社会,有纪律的社会。(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