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一低」的老年髋部骨折,该拿它怎么办?
骨质疏松症可见于任何年龄,但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尤为多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髋部骨折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仍会处于增长期1。
关于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曹永平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课程▼
老年髋部骨折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髋部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尤其绝经后女性发病率猛增,可达同龄男性的 4~6 倍。老年髋部骨折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骨折本身,而是有着「四高一低」的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低生活质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目前治疗趋势为早期手术、早期活动。
如果患者可耐受手术,建议在伤后 28~48 h 内进行,以争取减少并发症和死亡。但老年患者慢性疾病较多,如果存在需要调整血糖等情况,可在伤后 7 天进行手术,手术时机不可强求。对于不适合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策略
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预期寿命、骨折分型等具体情况,来决定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总体而言,手术应该快速完成,原则上不超过 1.5 小时,另外出血量应控制在 400 ml 以内。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内固定物及植入物相对而言易松动、脱出,增加了治疗的风险。若想保证患者骨折愈合、降低二次骨折风险,手术治疗并不是全部。比起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还要加上尤为重要的第四点: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很高,应重视积极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降低再发骨折风险。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全程干预的基础手段,骨吸收抑制剂(如地舒单抗)、雌激素、双膦酸盐、促骨形成的药物(rhPTH1-34)等药物均是抗骨质疏松的选择。近年来,RANKL 抑制剂已被证实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存活,使骨质吸收减少、骨密度增加,不仅降低新发骨折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已成为治疗及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