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治兵自强为第一义,在选将练兵上切实用功

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曾国藩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镇压太平军。

他不仅创建了湘军,还参与组建了淮军、练军,在建军、治军和作战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原则。

由文臣转而成为著名的军事家,他为推进晚清军事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01  以治兵自强为第一义

曾国荃奉旨授湖北巡抚,曾国藩嘱咐他“到任后,须以治兵自强为第一义”。

曾国藩大量网罗、培育军政人才,涌现出了如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军政要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晚清政局影响颇大。

曾国藩强调军人行为以“勤恕廉明”和“谦慎”为准则。他要求各级官长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身体力行,知人善任,使部队保持紧张、融洽的气氛。

他告诫部属务必谨慎谦虚,戒骄戒惰,因为军队有了骄气、惰气,必然要打败仗。

曾国藩认为“精练勤训”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措施。

他指出不练之兵断不可用,训练不精,不可征战,要求营官坚持不懈抓好部队训练。他还将“训”和“练”分开,分别提出具体要求。

训分“训营规”和“训家规”两种。训营规主要是点名、操练、巡更李鸿章、放哨。训家规主要是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

练分“练技艺”与“练阵法”,并说明阵法虽好而士兵无胆艺,临阵还会奔逃,还强调“立法行令”“宽严相济”的治军方针。认为溺爱不可以治家,宽纵不可以治军。

他强调部队要规矩森严,进止划一。为此制定营制、营规以为准绳,编《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爱民歌》等歌诀让士兵学唱,以求自觉遵守。

他提出治军应宽严相济,宽在利和名,严在礼和义;四者兼备,即使骄兵悍将也能统驭。

02  在选将练兵上切实用功

在治兵方面,曾国藩强调将必亲选、兵必自招。
他继承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舍节制不能成军”的思想,把统领归大帅调遣,自统领至兵勇逐级自选、层层节制的优点概括为“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
曾国藩一改中国古代国家招募军队的方式和“兵不识将,将不择兵”陋习,由书生文士来招募军队。
将士的选择,给养招兵都由主帅自己办理,由将在户籍所在地募集军队,这样将士来源主要是湖南同乡。
曾国藩吸收戚继光的募兵标准,亲自制定《招募之规》,规定“以技术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之气者优先用之”。
他指示将领“募格须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之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之气者、有衙门之气者概不收用”。
他说:“山僻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之民多游情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
所以,曾国藩在招募士兵时,专招朴实健壮的山僻之民,由统帅亲自募兵选将。

03  位重权高皆危道

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说:“你收复了两个省,这个功劳绝不会被磨灭,你的地位也是很稳固的。只担心你做事不够圆融,不怕不成就功名;只怕不稳当,不怕不显耀。”
他希望弟弟以后能够平平稳稳地做人,不要总想做什么翻天覆地的事情。
他声称自己原先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近年来经历了许多变化,总想在平稳安全上下功夫。不是自己委靡不振,而是位置太高,名望太重,不这样做,到处都是危险的道路,容易招来灾祸。
四十岁之前就建立了大功业,对于曾国荃来说,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但曾国藩更希望弟弟考虑如何安稳地把官当好,而不是再建功立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曾国藩深知“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陌路者”。老子曾说过“物极必反”,如果太过炫耀自己的功劳,早晚有一天危险会到来。
做事圆融,踏踏实实,并非甘心做平庸的人,而是一种成熟的处世方法。只有做到藏而不露,才不至于招来灾祸,而不按事情的客观规律做事,凡事一意孤行,终究会遭受挫败。
曾国藩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坚持做到位,所以他才做到了善始善终,并影响到他的整个家族,影响了他的后代子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