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东星︱怀抱古今——当代中国画中坚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怀抱古今——当代中国画中坚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主流艺术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流量巨大,综合浏览点击量预计将达到上亿次,一次参展,永久在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力舟
傅东星
参展画家
傅东星1947年生于黑龙江,祖籍河北乐亭。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员,黄河石林书画院名誉院长。早年,创作的以人物为主的各类美术作品,发表于《哈尔滨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甘肃文艺》等省内外二十几家报刊杂志,出版年画三幅,有作品赴日本展出。近年,关照自然“外师造化”。走遍大江南北,面对处处名山、民居采风写生,创作的山水画、油画风景作品连续参加省、市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兰州举办“走进自然”个展。应邀在晋中举办甘肃画家三人联展。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派画家《傅东星画集》。发表论文《试论中国诗画的结合》《小议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联系与区别》.有作品被中央党校收藏,在中国少儿基金会举办的助残活动中,《秋水出山意不凉》等四件作品在2012年8月河南汇丰共拍得近50万元资助儿童。
作品欣赏
激情涌动的心弦 为大山高歌咏叹
——读当代山水画家傅东星先生的山水画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傅东星先生的山水画创作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动鲜活、意境深邃的画面,与他多年走进自然,深入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这就是他山水画创作永不枯竭的“活水”与“源泉”。
读傅东星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看不到“古董”气、“陈腐”气、“程式”气,看到的是“时代”气、“生命”气、“个性”气,犹如夏日里的一股清流,沁人心脾。打开他的山水画卷,看到是那劈面而来巍峨起伏的山峦,雄伟苍茫的高原,纵横深邃的沟壑,远近高低的村舍,还有那晨曦落霞的余晖……,这些似乎都跃然于纸之上,显露出勃勃生机。这一幅幅笔墨纵横、色彩交织的画面分明就是情感世界的一种表达,一种宣泄。
傅东星先生是活跃在西北地区、甘肃省、兰州市画坛的实力派画家。少年时,他在读过私塾的母亲的启蒙下,爱上了画画。20世纪70年代曾跟随刘希立、杨志印、李宝峰学习速写、素描、插图、版画、中国画。其作品屡屡发表于省、市及国家报刊,多有单幅作品出版发行和出国展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美术界已崭露头角。20世纪80年代,他转向繁忙的美术教学工作,逐渐淡出人物画坛。选择走进自然,寄情山林。把目光投向对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把诠释和表现人与自然的内在精神作为最高境界来追求。多年来,他走遍了大江南北,从陇原大地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原到太行南北,从云贵高原到鄂、湘、皖、赣,登峨眉、上黄山、穿雁荡、走武夷,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近20本的原始速写画稿,色调和谐的油画风光,精美的国画写生画卷。多年的勤奋努力,锲而不舍的坚守,成就了傅东星先生的艺术事业,山水画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傅先生的艺术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解读。
首先,傅东星先生对艺术事业一生执着地追求、挚守,正说明了他对生活炽热的爱,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发自内心的原动力。他自刻一枚图章“万水千山总是情”,正是他内心的写照。他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他要置身在它的怀抱,聆听大山的脉动,感悟蕴藏在它那博大的魂魄和斑斓色彩中流动的节奏和旋律。只有面对它,他那情感之火才会燃烧,他的灵魂才会纯真地升华为水墨的精灵飘落于纸上。
其次,傅东星先生对山水画艺术创作“致广大尽精微”的意蕴表达,展示了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度的理解。他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澄怀观道”,就是指通过山水画来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王微在《叙画》中讲,“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山水画的艺术性就在于人们能在山水画中得到精神解放。“神明降之”在理论上为山水画确立了正确的创作道路。古代画论的思想精髓让傅先生悟出了山水画创作的真谛,为他山水画创作注入了动力。一旦步入真山真水,他就心旷神怡,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达到“神与物游”“情景交融”的“写心”。这种与山对话,展开心境里遨游的山水画创作活动,不正是达到了使人精神愉快的“暢神”和“天人合一”之境吗。
再次,傅东星先生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表现赋予时代审美气息、审美意味的山水画作品,彰显了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明了对艺术创作规律的遵循和艺术价值观的取向。石涛是中国画创新的一面旗帜,“外师造化”“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是傅先生山水画创作前行路上的坐标。“才有多深,艺有多高”,气质、格调、境界、艺道高低更是一个人的学养所决定的,画家一直以来,把一个艺术家的学养视为画品高低的内功来修炼。他潜心研习古今名家之画论、之力作,写心得、做笔记,并撰写论文《试论中国诗画的结合》《小议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联系和区别》发表于《美术家论坛》《甘肃教育》等刊物,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与见解。他尊重传统,但又不为成法所囿。“峰高无坦途,有志方可达”,探寻自己的创作语言,追求自己的艺术特征,就是傅先生的艺术价值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大自然,到生活中去,画家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审美造型语言的有机结合,不知疲倦地体悟蕴藉在山野林间,田园村舍中的宁静与变幻、平凡与博大的生命状态。他的作品或具象或抽象,或焦墨或水墨,或浅降或积色,或用点皴或用线勾,力求语汇的丰富性,趣味性。他用笔遒劲、雄奇而奔放;用墨浑厚、苍润而洒脱;用色或清雅或凝重,极尽情感的抒发与意境的表达,已逐渐形成疏朗清新,自由舒展的画风。画家崇尚自然,师法造化,达到了“无法之法”的自由王国的蜕变与升华。多年来,他的山水画作品屡次在省内外大展中入选、获奖,并有作品义卖捐赠少儿基金会。
步入古稀之年的傅东星先生已无须奢望名利。“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道出了画家艺术人生的品格。傅先生对祖国大地上山山水水的眷恋,从未有过削减。青山不老,青春依旧,画家将继续撩动手中的画笔,与大山为舞,荡起激情涌动的心弦,为大山高歌咏叹,“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
冯文明 于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