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我的教学体会
□郭春娥
在语文课本中,记叙文占较大的比重。文本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语文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方法得当,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可以高效完成阅读练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考卷中,记叙文阅读是必考内容,一般占到了整张试卷分值的1/10,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不仅需要多读多记,还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记叙文阅读的技巧并加以运用。
增加课外阅读,重视课外积累
想要提高记叙文阅读成绩,要有语文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同时依托课外阅读的经验累积,因为在一些记叙文题目中,需要运用到学生的课外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增加一些课外阅读。
依托教材,夯实基础。教材中的内容跟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想要提高记叙文阅读水平,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记叙文题目中都需要用到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后练习题,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助学生打好基础,促进学生的记叙文阅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博览群书,注重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海量阅读的重要,大量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阅读水平。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课外阅读的读物可以不进行硬性规定,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购买,重要的是进行阅读。学生有了阅读的热情,教师再把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分类记录,有助于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激发学生潜能,提高阅读兴趣
在授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潜能,尊重他们的内心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准确朗读。但是,一定不能让学生只是机械地、反复地读,而是要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先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文中重点词语,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再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反复朗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进而带着问题读文,画出令人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感受,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进一步学习交流打好基础,这样,最终使学生顺利完成阅读。
通过反复的提醒以及训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时也让学生总结一定的阅读技巧:把文中不会的字词勾画出来,在最初的朗读中就要着重解决;通过朗读,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询问;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体会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法,理解它们的用法。学生自己购买参考书,或者上网进行查询并且进行记录,记录后,学生也要进行适当的背诵,将其运用到阅读题目当中。只有把各个方面的阅读技巧都带入到朗读中去,学生才能对朗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摸索,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初步感知文本,深入感悟主旨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朗读和感受语言、分析语言、积累语言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朗读中感悟语文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注意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对已经熟练朗读的课文就会有一定的理解,水到渠成,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去感悟课文主题了。感知了才能感悟,让学生在感知中去感悟课文,让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让他们逐渐培养阅读的能力,这样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这样,学生的阅读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获取知识和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对课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赏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所以我们要带领学生去朗读,让孩子喜欢朗读,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每一篇课文的讲解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都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如果教师能够逐渐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得审美能力,那么对他们进入高层次的学习是很好的助推。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想象课文中展现的情景,教师也可以再创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景中。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烦琐的步骤,在给学生分析的时候要抓住重点,取其精华。新课程标准提出“感悟、积累、运用”,朗读是学生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带动学生听、说、读、写感官的运用,因此,朗读是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训练方式。在当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朗读,用阅读来代替教师的讲,减少对课本的具体分析。语文的教学要注意学生语言的积累,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安阳高新区第三小学)
( 编辑:张晓萌 责任编辑:张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