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喵粉们说过,我接下来一年都会跟随一位大师学习,上个周末刚去上了第一课。我会在公众号记录这段学习的历程。因为内容太多了,且非常非常重要,我大概需要花3周时间才能更新完。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部分是前期的机缘、我自己探索的路径,正课会讲一个“安心立命模型”(心理学中叫理解层次),下周是“怎样形成新的模式”和“怎样让内心安定”;下下周的主题是“人的输入输出系统模型”与“相信”。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喵今明年不是在光华管理学院读MBA吗?为什么还要学别的?丁老师教的又是什么呢?打个比方,一个人要驾着马车去远方,光华的作用就像换成更好的马、更优质的车轮和其他零件;丁老师的作用是直接把驾车的人换了。如果关于“人”的区别不太好理解的话,你想象成同一辆汽车,刚拿驾照的新手司机开上高速,对比已经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上高速,这其中的差别。光华教的是科学系统的商业知识、底层的学科思维;丁老师教的是“我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二者同样重要,不好直接用“谁更好”来比较,就好比一日三餐很难说哪一餐更重要。因为所有企业发展中的决策归根到底还是人来做的,既依赖决策者的心智,也依赖决策者的商业逻辑。我想要寻求帮助,源于我近一年关于事业和生活的思考。我最初决定从国网辞职开始创业,是因为“恐惧”,不想过一眼看到老的生活;公司后来发展到稍微大一丢丢规模,是因为“渴望”,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而这些都需要花钱。但是到去年开始,我发现自己刚毕业时候的“人生理想”都已经实现了——物质欲望已经被满足,买买买不再让我快乐;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有闺蜜可以倾诉,还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份还算可以的事业;学历刷新成了TOP2;童年的一些小遗憾,诸如学芭蕾,都已经被弥补了;前几年的经历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身心灵都备受煎熬,过了7年也终于走出来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失去方向了,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就是啥都不缺了,于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了。
我不再想为了金钱而工作,于是工作中的不完美开始被无限放大,以前还可以忍,去年开始已经忍不了了;我开始对自己和家人要求越来越高,直接体现就是看刘丞哪儿哪儿都不爽,当然了,看我自己也不爽;我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了,因为“赚钱”这件事已经没办法激励到我,在我看来没有多一个零的增长都不配称为“增长”。那不为钱工作,总得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吧?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长情”地喜欢啥。以前我认为自己热爱写作,这就是我毕生的事业,写了2年之后,觉得还是当个消遣吧,当事业真心吃不消,太累了;顺便说在这个阶段也满足了“被夸”和“被人关注”的需求,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再通过外在获得自信了,像现在这样分享生活还行,但是真没动力“为了涨粉”写作了。后来去做广告公关业务,开始做的时候非常享受“在幕后当老板”和“跟大厂打交道”的感觉,现在2年多了,说实话也疲了。这些工作看起来是创意类的,其实做多了在我看来都是流水线。如果你去跟靠写字为生的作者,或者是跟设计师聊聊的话,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在别人看来写作、画图是“创意”,在他自己眼里就像封装罐头一样。比如我经常用的词是“组稿”,意思就是,当客户给到一个需求,要具备根据需求和素材快速组装一篇文章的能力,包括1.懂客户需求2.理解素材3.可以用用户语言将素材以满足需求的形式进行表达4.要具有公众传播性。我的写手团几位主稿写手们都有这样的能力。在我看来,一旦一项工作被标准化,它的乐趣就没有了。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就进入了一种丧丧的状态,只是因为去年比较忙一直被工作推动着,今年才真的“躺”下来。我就像是一个“空心人”,发动机坏了。内在的动力没有了,外源性的刺激再多,也支棱不起来。如果说,前几年一直在追求的是“外在价值”的话——影响力、金钱、别人的认可、赞美,到了今年,我开始探索“内在价值”了——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生命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什么才是我真正的理想和追求?于是,就如大家所见,我今年开始接触一些诸如正念、禅宗、身心灵一类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受启发。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对于“商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因为时常出去学习,我观察到一些很成功的企业家,在内观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并且也观察到,一些修行人去做生意,因为心态与常人大不相同,会做的更深、获得更大的成功;并且由于他们心念很“正”,是做对社会有好处的事积累的财富,并不会因为有了钱就遭遇厄运,而是有更多的钱就可以帮助更多地人。这些观察让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当内在价值实现的时候,外在的价值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会自然而然地获得。眼睛只盯着钱,或者只是在“方法”的层面努力,没有改变模式和系统的话,很难实现阶跃性的突破。但仅仅通过读书来思考、悟,其实获得的提升是有限的,会比较慢,还有可能误入歧途。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高人”来引路,还需要同修。忘记在哪里看过的一句话,“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老师会自然出现”。于是丁老师就出现了。是我第一任合伙人周杰老师推荐他给我的。丁老师的机构叫“亮心”,我在亮心遇到的同修们大多是比我年长许多的成功企业家,大家都为自己的内在问题而来。能够在现在这样的年纪接触到这样的学问,觉得自己真的还挺幸运的,因为这个不是完全靠个人努力、有钱支付学费就可以遇见,还需要机缘。丁老师收学生需要申请书、自我介绍,还需要面试。通常他会考察一段时间才决定是否收一个学生,很幸运的是,我在面试的当场就通过了他的考核。前面花了很长篇幅来讲自己遇到的困惑,以及探索的过程,有同学可能会疑惑,不能直接讲上课内容吗?还真不能。我觉得这个部分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学习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那就会停留在“记忆知识”本身,这在我看来是无意义的。世界上的知识太多了,我们不必要每个都要学。你要看看我的这些困惑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要看我说的“向内求索”是否是你现阶段需要的,是否认同我说的“当内在价值实现的时候,外在的价值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会自然而然地获得”这个价值观。因为如果我们没办法在这里同频的话,到后面你会越来越陷入“这个有啥用”的疑问。如果你现在没有对“内在价值”的需求的话,我觉得大可不必探索这么深入,解决商业层面的问题就好了;对于职场人来说,就是解决工作中具体的方法、提升技能就好了。等到有一天走到“需要解决内在需求”这个节点,再回头来看这个系列的文章就好。丁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关于跟随他学习的建议,这里一并分享给大家:1. 只有真实,没有优秀;只有学生,没有“总”。这个心态对在光华读书和在亮心跟丁老师学习同样受用。做学生就要放低姿态,才能向老师学到学问;一定要跟工作中的身份切割清楚,如果还是把自己当成“X总”的话,很难敞开内心学到这些更底层的知识。2. 成长的因和缘。不是说遇见好老师就能“学有所得”,还需要看自己的态度。老师就像太阳一样,在树荫还是在阳光下,是你的选择。相信老师,听话照做。这两点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有的人花了钱去学习但没有求学的姿态,而是习惯性质疑老师、以驳倒老师为自豪;有的人听过就过去了,并没有对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3. 相信、尊重、欣赏、付出、耐心。这句话适用于同修,也适用于我们与家人和同事相处。在心理学上,它叫做“理解层次”模型,不过丁老师说这个模型我们安心立命的基础,所以给它起了个更好记的名字叫“安心立命模型”。环境包括人、财、物、地点、圈子,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外在”。环境中的事物很多是来自于先天的。比如你爸有多少钱,你有几套房子,你和谁在一起玩。环境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总是被环境带着节奏走。人有很多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会带来一些好处或坏处。比如,早起的习惯会让人精神饱满,学习的习惯会让人感觉安定踏实,学习可以让人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环境很多时候是天生的,习惯有一部分原生家庭会给你,而能力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靠自己取得的。如果我们想要的话,可以让自己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我的核心能力是“超强的同理心,能够洞察用户需求,并且能够用人话进行表达”,这个能力被我用在写作、做客户服务、做咨询上。我还有个能力是“只专注做有难度的事”,比如我不能接受“差不多就行”,我选钢琴老师就不喜欢那种“让我多刷曲子”的老师,现在这个老师让我弹了半年《暴风雨》,这周又开始弹《森林的呼啸》,我就很喜欢她;北大难考,培训的老师说不一定能过,不行那我非要试一下,要是容易考的学校那我就不去读了,没意思。价值观和信念用在生活中就是处事方式,用在商业中就是商业哲学。坚定的信念会让你在逆境中也可以保持“心定”。比如丁老师讲到有个师兄的信念就是“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比较厚”,所以他即使是在人生低谷中也非常乐观,因为他坚信一切都是礼物,只是现在是在拆包装。丁老师认为“凡事皆赖原生家庭”是一种逃避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训练提升能力,形成新的价值观和信念,而已经足够“改命”了。身份和使命丁老师说可遇不可求,需要一些机缘才能遇得到。(最上层的“系统”,有些版本的说法也叫“使命”,都是指更高维度的概念;为了区别于平常说的系统,这里我们用“使命”表述更清晰一些)这个模型的牛X之处在于它不只是能用在自己身上,还可以用在一切我们需要跟人打交道的地方。比如说家庭,家庭需要有一个信念(通常体现在“家训”),家庭也需要有一个这样的系统(指这个六层级模型)。比如说企业,环境就是你在什么赛道、跟谁是上下游。一个企业的行为往往跟高层有关,比如你会发现一家公司老板喜欢打羽毛球,于是全公司都跟着打羽毛球;老板第一个到公司,员工也比较少迟到。能力对应着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护城河。信念在公司就是企业文化。身份是你是谁、在市场上别人怎么看你。这个之所以说是“安心立命”的模型,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世界与提升自我的方式。你依靠谁,就会被谁伤害。环境变化太多,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自己依赖的信念系统。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系统(就是你知道这个金字塔每个格子对应到自己的情况都填啥,并且真的按照这个模型来生活工作),我们就会变得“独立”,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在当中独善其身,活得自洽且安宁。独立不代表立群远居,独立代表你会成为领袖(啊我好喜欢最后这句话),去带着那些还不够独立的人往正确的方向走。我估摸着有同学会问“怎么建立这个系统”,但是吧因为只上了一次课,又是总纲,所以我现在也不会。老师说我们一年之后都会建立自己的模型系统的,并且是在个人、家庭、企业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系统。丁老师的课时长是一年,每个月一次,我可以每个月上完课跟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办法~而且老师说我跟着他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使命的,我选择相信他就好啦~下周会和大家分享“怎样形成新的模式”和“怎样让内心安定”,周四见~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01 | 开学一个月,我在北大光华MBA都学了些啥?
02 | 假期的一些想法碎片
03 | 分享一种令我惊叹的生活态度
04 | 北大开学啦!记录毕业5年后,重新成为学生的第一周
05 | 分享一个神奇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