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张永军:如何写好状物记叙文

张永军:河北省学科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石家庄市藁城区语文教研员,市基础教育专家,河北基教考试科学研究中心、河北名校联盟特聘专家,全国评优课一等奖、全国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获得者。

状物,就是描绘事物,类似绘画中的“写生”。状物记叙文,是以某一事物为表现主体,以描摹刻画为主要手法,写其貌,传其神,寄寓作者的感情。所状之物,可以是植物、动物、器物等。

写好状物记叙文有几个小妙招,大家不妨学学:

1

准确逼真摹其形

第一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多彩的大千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同学们就要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目的、分主次、多角度、有顺序、认真细致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总览整体,把握局部、捕捉特征,洞察变化,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观察可以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以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可以是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第二要抓住特征

   特征是事物的特点、个性,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世界万物各具情态,即使是同一类事物、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也会各不相同。描摹事物只有准确把握其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形象才能具体、逼真。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石榴的热烈、鹅的傲慢、燕子的隽逸,才使得形象更鲜明。

第三要言之有序

   写文章既要“言之有物”,也需“言之有序”。其顺序与观察顺序、事物本身构造、主题表达需要紧密相关。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按构造状物,常以空间、主次为序。按表达需要状物,其顺序应与事物的内容相呼应,体现其内蕴。

《白鹅》以观察顺序为序,对鹅的外形、叫声、步态、吃饭等方面对进行描绘。

《石榴》以时间顺序,从“小茄形的骨朵”到“安普剌”、“金罍”,最后“露出一口的皓齿”,写出石榴的生长、成熟过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晰是“摹其形”的保障。

2

生动形象传其神

第一要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传其神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斜飞”形象地描摹出燕子的轻灵,“唧的一声”生动地写出燕子的迅捷。

第二要以生动的形象绘其神

“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形象地将神气的白鹅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三要以妥贴的修辞现其神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通过对比凸显出了石榴的特质。“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想象奇特,比喻精致,形象逼真,引人遐想。

3

托物言志寄我情

状物写景,意在托物寄情。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寄托作者的抱负和志趣,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使读者受到感染。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

郭沫若把石榴比成“向上”的夏天的“心脏”,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郑振铎写海燕是为了寄托如烟的乡愁;

江口涣用《鹤群》,来赞颂团队精神;

茅盾以黄土高原上“极普通”而又“实在不平凡”的白杨树,赞美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和伟岸、正直、朴质的精神。这样使景物描写更有深度,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总之,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要同学们学会观察自然,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各种描摹方法和生动优美的语言,状物绘景,寄寓感情。

同学们请用我们的慧眼去观察,用灵动的大脑去思考,用勤劳的双手去练笔,挫万物于笔端,写景则巧言切状,状物则如在眼前,如此要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难的呢?

【名师下水文】

西湖边上一卧龙

侯晨雨

今年国庆长假,我去杭州游览,有幸遇到了你——西湖边上的卧龙树。(开篇点题)

那天,我绕游西湖,走到西湖西北方时,我不禁停住了脚步。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你粗壮的身躯盘虬卧龙般地匍匐着,树皮疙里疙瘩布满青苔,胸口处的树洞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四五根不粗的枝条上顶着稀稀疏疏的叶子,像一位年迈的老翁重又长出的秀发。啊!你虽至耄耋之年,却洋溢着青春的生机。(生动描绘:环境、特征、树干、树皮、枝叶——实写)

你究竟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推测其命运——虚写)

或许是多年前一个顽皮的孩童从此路过,在你还是一株小树苗的时候,将他一脚踏在地上,你深受重伤,从此再也没站起来。可能是遇上一场狂风暴雨,将你无情地放倒在地,但你异常顽强,弓了弓身子,努力向上生长,才长成今天这样的吗?也许你曾经是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树,幻想着与苍天比高,在你就要长得很高时,一道闪电劈下来,将你几乎折成两半。你好不容易挺来了,但是身上落下了巨大的伤疤,你扭曲着身子,把两半身体顽强地长在一起,又匍匐着向前生长了。

你这棵遭遇巨大不幸的无名树,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倔强不屈地生长着,五年、十年、百年,终于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西湖岸边的卧龙树。(回到眼前,总括抒情)路过的很多人都对你肃然起敬。

那天,我驻足欣赏你的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大个子外国男人经过,忽然他停下来,凝视片刻,举起手机就给你拍了一张照片。又过一会儿过来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妇,看到你后,也停下来,站在树旁与你合影。(以人衬树)

我想,你身旁那么多高大挺拔的树,湖边那么多婀娜多姿的垂柳,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垂青于你呢?(以树衬树)

或许,就是就因为你有着遭受不公后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活法吧?

卧龙树如此,人何尝不如此呢?(由树及人)

关于一堂作文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