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故事】卢永祥亲笔信笺曝光,现在那些所谓的书法家们汗颜吧!
济阳县回河街道举人王村中心大街北侧,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大院落,蓝砖青瓦,雕梁画栋,屋檐上的鸟兽跃跃欲飞,那就是民国将军卢永祥的故居——卢家大院。
卢永祥(1867~1933) 原名振河,字子嘉,北洋皖系军阀代表人物,陆军上将。幼时因家贫吃不上饭参军,后考入山海关随营武备学堂,曾任淮军队官。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十师师长,淞沪护军副使和护军使,会办江苏军务,浙江督军等职。
后因受奉系军阀排挤辞职,隐居天津。1933年病死于天津,时年67岁。
卢永祥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虽然他本人接受过西式教育,但仍旧热衷让孩子们接受私塾教育。到天津后,他专门为孩子们请了讲解四书五经的教师,每年在孔子诞辰日开课。当时卢家实行晨夕定省制,即上课前和下课后,孩子们必须列队向父母问安。除了定省时,父亲很少和孩子交流,“俨然官场上的上下级关系”。
与很多与外界隔绝的“寓公”不同,卢永祥经常外出。除了散步、逛商场,和同僚也多有交往,其中和段祺瑞交往较多。段祺瑞曾这样描述他们当年的交往:“余与济阳卢督子嘉,为袍泽交。清光绪年间,小站共治兵事数年。每当训练余暇,则相与道乡邦故事。”从一无所有攀到山之巅峰,再到隐居避世,人生绝对不是从起点回到起点那么简单。同是曾站在高山之巅的人物,卢永祥和段祺瑞都不再提纷扰的过往,只是悠然地喝茶、下棋。
从一个穷小子跻身军政舞台,出生于孔子故乡的卢永祥赢得了不少赞誉之声。在主政东南后,最先提出“废除督军”,这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举动受到了孙中山的称赞,孙称其为“惟身任督军而肯牺牲个人权力以救国者,实以此为第一声”。这些与人们对军阀的印象格格不入。而他获得的另一美誉,则是从未娶过姨太太,一生没有绯闻。十八岁时,卢永祥在家乡与同乡的李氏女结婚,第二年长子卢兰芳(筱嘉)出生。李氏去世后,他才又娶夏氏,生下次子卢德芳、三子卢智芳(企愚)、四子卢元芳、五子卢瑞芳(雪岩)、长女卢琬芳、次女卢瑜芳。夏氏去世时,卢永祥已为淞沪护军副使,因忙于公务,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这成了他再次续弦的主要目的。而他当时的择偶条件也证明了这一点——品行端庄,粗通文墨,会针线活。经人介绍,他与常州邵氏结婚。邵氏又为卢永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六子早夭,剩下的孩子都需要邵氏照顾。
卢永祥虽然身居高位而且受过西式教育,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根深蒂固。卢永祥在天津时,生活琐事全部由邵氏安排,子女的教育则由塾师负责。邵氏出生于晚清一候补道台家中,学过文字绘画受过三从四德教育,还精通裁剪,全家一年四季的衣服,从购置布料到最后缝制,她都亲力亲为。淞沪抗战时期,她还曾组织女佣为前线赶制棉服。家里孩子多,邵氏一人难以照顾周全,卢永祥就让塾师住在家里,帮忙管教孩子。
卢永祥“不好美食,不打麻将,不涉曲艺皮黄,绝迹于声色犬马,可说是一个苦行之人”。卢永祥律己严,对子女管教也严,他的三儿子卢智芳曾说“我兄弟每承欢膝下,没有一人敢于言笑的”。他的大儿子卢筱嘉,曾因在风月场与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险些被卢永祥枪毙。
卢筱嘉是花花公子,一生最“恒赫”的一件事,就是大闹上海舞台。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为了捧坤伶露兰春,特意建了一个舞台,取名共舞台。每天都是流氓打手,分踞四座,只要黄金荣鼓掌,他们就拼命叫好。有一天,忽然有一个翩翩青年在包厢里大声喝了一个倒采。这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当即被打手们拖出去打了一顿。第二天卢筱嘉依仗其父卢永祥的权势,指使当时上海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的老部下何丰林,把黄金荣绑架到龙华的何公馆。关在一个地牢里,在杜月笙的斡琁下才得以脱身。从此以后,黄金荣声名俱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卢永祥戎马多年,很少回乡,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济阳,临终前还嘱咐他的儿子卢筱嘉续修《民国济阳县志》。在卢筱嘉所做的序言中,曾回忆父亲为家乡做过的事情:“设平粜以御荒年,筑石堤以防水患,建嘉惠小学以培养英才,修民刑看守所以尊崇人道……”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很多关于卢永祥的逸闻趣事。其中有一则类似于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卢永祥当了高官后,有一天忽然特别怀念小时候母亲做的水萝卜馇——一种用白萝卜和粗粮杂面蒸成的大团子。他立即让厨师去做,可是再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于是,他挽起袖子按照小时候的记忆,亲自下厨……家乡流传更多的,是他枪毙打着他的旗号作恶的远房亲戚阎瑞生和外甥阎朝福,痛骂私吞了他赈灾粮食的本家兄弟……这些流传的故事,总是试图表现出卢永祥朴实的本色、不徇私情和嫉恶如仇的品格。也许这些故事中有演绎的成分,但这就是卢永祥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存在方式。而且这种记忆,不只和卢永祥的身份地位有关。1933年5月17日,卢永祥病逝于天津赤峰道卢公馆,临终时,嘱咐家人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老家。
1917年——1919年时卢永祥在山东济阳老家盖了大宅院,属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由于没有人入住一直荒废,新中国初期时当过村小学。大门两侧由卢将军题写的“教育育人,为人师表”的标语。如今古宅大院, 大门粉刷一新,门前一对石狮子气势威武。大门左右,各有一扇小门,仿佛在诉说当年主家伙计、小商贩往来的繁忙。 四合院内布局严整 ,树木茂密,蓝瓦青砖,飞檐走兽,渐渐恢复了往日的人气。作者单位:济阳十中 刘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