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迟到:西江千户苗寨,古朴与现代的心灵对话|游记
图文/老迟到
【作者简介】老迟到,现居山东烟台。爱生活爱旅行,愿走遍万水千山,归来仍少年;人生路上且行且忆,遂成文字,愿伴余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由凯里市前往西江千户苗寨的路上,听着导游讲解苗族历史、生活习俗,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苗族史上5次大迁徙的镜头。据传,黄炎两帝在涿鹿之野联合大战苗族首领蚩尤,蚩尤战败被杀,苗族人开始了第二次苦难迁移史,背井离乡、颠簸流离,苦难伴随着他们上千年的岁月。据称,苗族与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两个最苦难的民族。至今,苗族把蚩尤信奉为其始祖,代代相传。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苗族第五次大迁移的主要集散地,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有1200多户,5600多人,白水河穿寨而过,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完整,是全国最大的苗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素有“千户苗寨”之称。
车下凯雷高速,停在景区西门。趁着购买门票间隙,就近闲逛。广场上的苗族妇女尤其引人注目,身着华丽服饰,围成一圈,载歌载舞,中间依次摆着11张桌子,两个盛装苗妹站立桌边,桌上放着酒壶和碗,美酒飘香,供游客体验苗族迎宾最高礼仪12道拦门酒,客人每过一道门得喝上两碗,不怕你喝多,就怕你不喝。一道恭喜酒、二道善良酒、三道勤劳酒、四道勇敢酒、五道聪明酒、六道美丽酒、七道明理酒、八道美丽酒、九道宽宏酒、十道长寿酒、十一道富裕酒、十二道美满酒。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至今仍然盛行,很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喝了两小碗,感觉有点飘飘然。
进入景区乘车到达观景台,驻足远观近看苗寨真容。只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满满的原生态风情,构成了美妙的风景。这些苗寨房屋以木质吊脚楼为主,分平地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工具、关养禽畜、储存肥料或作厕所;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三层用于存放谷物等物资。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游方街,连接成片的吊脚楼与周围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面对美景,谁都会心醉。这里出租苗服生意很红火,面对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但凡路过的女游客都会难免心动,花上十元钱,租一套穿在身上,以吊脚楼为背景,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孩子也抵不了诱惑,穿了一套,俨然一位盛装的苗族少女,在镜头中记下了此刻的美好。
游客等候乘观光车排起了长龙,自己索性徒步而行,远离拥挤,慢下来欣赏周围景色。于是,顺着山坡公路走走停停,走进巷子里,停在小楼下,坐在台阶上,感受一梁一木,一墙一瓦,古朴典雅,寂静悠然。不到半小时,走过一号风雨桥,石头铺就的古街上,游人明显多了,络绎不绝;四处商铺林立,卖吃的,卖喝的,卖纪念品的,充斥着吆喝声;饭庄客栈鳞次栉比,招牌醒目地挂在门前,迎宾的苗家少男少女热情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午餐长桌宴独具特色,品的是当地酸汤鱼,辣得瞪眼,酸得可口,这道流传至今的美食有着令人敬佩的古老传说。落坐后,苗家姑娘四人一组先自我介绍,接着边唱歌边敬酒,合着当地传统和风俗,有几分调皮,也有几分可爱,她们配合默契,保证让你乖乖喝下。因为对当地敬酒风俗早有耳闻,手不触碗,得迅速咬住送到嘴里的佳肴,不然喝了这碗又得再罚一碗。尽管提前有些了解,也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在规则面前喝了一碗,已经值得庆幸了。
饭后在街巷自由活动,沿游方街信步而行,古城的吊脚楼、风雨桥,以及穿流而过的河,近距离体验风土人情,完全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大有返璞归真之感,无比轻松自在。遇见现场打糍粑的,苗家大哥甩起膀子,用大木槌敲砸蒸熟的糯米,直至变成面团一样。吃的时候,揪下一团,放上芝麻的、红豆粉的、花生等各种馅,热腾腾,粘乎乎,放到嘴里细腻柔软,真是爽口极了。行至博物馆,因没带身份证只能却步,在门口雕塑拍照纪念,感谢素不相识的朋友举手之劳。走进用于芦笙舞表演的小广场,脚下是大小相称的鹅孵石铺出一个又一个的凤尾形状,从一头延伸到另一头;广场两旁全是木楼,透着古朴之气,不远处是各种铺子,里面摆满了镯、环、簪银饰、牛角梳子和各种图案的苗族服饰。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闻名海外;服饰华丽,极具民族特色,给人深刻印象。走走看看,停停坐坐,风雨桥头,游方街上,吊脚楼下,风情抹不掉,回忆在眼前,一切的美好象扎了根一样驻留心间。
到了约定时间,在六号风雨桥集合,坐观光车到景区北门,再换乘大巴。车子缓缓启动,享有“苗族露天博物馆”誉称的原始民族建筑吊脚楼群淡出视线,车窗外,群山叠嶂,郁郁葱葱。
“以美丽回答一切”,这应当是对西江千户苗寨最好的诠释。在一路上,心境愈发亮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