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文征】曾氏宗祠碑文
相关文章:
【文章导读】
这是一篇碑记文,原载于一民国诗文手抄稿本,封面题为《博噱》。文章撰写于民国丙子年(1936),作者不详。按稿本其他诗文署名及某些信息推测,该文可能为民国时曾任资丘高级小学校长、当时长阳著名文人杨执恭所撰。碑文记叙长阳曾氏家族悠久的历史以及曾庆儒主持修建长滩曾氏宗祠的过程,赞扬作为曾子后裔的曾庆儒等人弘扬儒家仁礼思想的行为,提出“功业成否恒攸关于天时人事者甚钜”的观点。文章逻辑缜密、引经据典、记叙流畅、用心用情,不落一般应酬文窠臼,反映作者学养深厚、文风独特。碑文后附录曾氏宗祠对联两幅。其一为:“祠宇维新,式凭祖宗灵彝;堂构克皆,表现民族精神。”其二为:“宗功衍百世,明德新民,永遵遗烈绍先代;圣教垂千秋,省身念祖,克展孝思裕后昆。”(向家舟记)
【原文】
窃闻有一代之时势,斯有一代之人才;有一代之人才,斯有一代之建树。大而国,小而家,莫不有具其才力以泛应(1)乎社会之纷纭,而曲当(2),而智慧,乘势鎡基(3)待时。功业成否,恒攸关于天时人事者甚钜。如长阳曾氏,自某公来籍兹土,人丁近千,家口达百,议修祠堂者屡矣,率未成功。越民国丙子(4),其族人庆儒等,议购长滩(5)废址改建为祠,而自董其役,筹画有方,布置就绪,不期年而工竣。乃走书属予记其事,而刻诸石。
按曾氏,自宗圣公(6)而下,衍其绪于东鲁(7),流其支派于湖南(8),族几涣(9)也。清中叶,湘乡曾文正公国藩(10)任兼将相,学究天人,事功赫然,诚大才也,而笃念宗祊(11),考详渊源,始分东宗、南宗。其建祠,皆崇祀宗圣公。
长阳某公为南宗嫡派,今其祠,亦追远宗圣公。夫公接孔子之传,得一贯之旨,著为《大学》。海内之士读其书,故鲜不家尸而祝之(12),又安用此区区之一祠哉?然而礼重伦常,以仁率亲,尤当以义率祖也!合而分之,各亲其亲;分而合之,同祖其祖。木本水源之思,其即曾氏建祠之意也欤!
《礼》(13)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儒既修房舍于巴山(14),门庭焕彩;今复建宗祠于长滩,栋宇维新。则是举,为有礼矣,吾甚契(15)焉。
【注释】
1.泛应:多方应酬。2.曲当:委曲得当;完全恰当。3.镃(zī)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原为农具名,此指才略。(4)民国丙子: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长滩:地名,在今鸭子口乡巴山村。(6)宗圣公:曾氏远祖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7.东鲁:原指春秋鲁国。后指鲁地(今山东省)。8.湖南:即清代及今湖南省,长阳曾氏宗支多迁自此省。9.涣:散。10.湘乡曾文正公国藩:即曾国藩,晚清名臣,清代湖南湘乡县荷叶塘白杨坪(今属双峰县)人,谥文正,宗圣七十世孙。11.宗祊(bēng):宗庙;家庙。12.尸而祝之:尸祝,意思为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尸而祝之,在这里指供奉曾子神主祭祀。13.《礼》:《礼记》。14.巴山:在今鸭子口乡巴山村。15.契:相合;相投。(向家舟注)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ycro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