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反观潮汕地区,祖坟却能守40代
《尔雅》:'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
南方地宗族文化比北方要保留地好的多,像潮汕地区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自己的祖宗祠堂。这也使得同姓之人,有更多的认同感。
(一)、同姓,从宗者合族
宗族其实就是若干个家庭源于同一个老祖宗,他们有着共同的族谱,有的族谱上甚至能容纳数十万人,还有的大宗族有百万之众。
他们在村子里设有宗庙,并专门圈出一块地来,用以充当族人的坟地,因此祖宗灵位和祖宗坟地保留的十分完整。下去好几十代以后,仍然有人会去祭祀很老的祖先。
每每发言都能语惊四座的郑强教授表示:'现在很多人都想着给子女在城里买房子,但儿子不想回来,就算你买十套房也没用。儿子跟你两个可能还有点感情,当你到孙子这一代,房子都给你卖掉。别说房子,清明节你在地下哭的资格都没有,这个坟是守不过四代的!可潮汕人为啥能守40代?'
郑强的这番言论的确有些扎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人为了给子女美好的未来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讨好。
为什么说讨好呢?因为想以此来激起子女们的感恩之心,想让他们为自己养老送终,不论是清明还是七月十五都能回来扫墓祭拜。
在郑强的言语间不难看出,他认为儿子若是没有那份心,即使付出再多都没用。人家在城里定居了,又不经常回来和孙子辈的接触又少,人活着的时候都不愿意经常返乡探望,何况是百年以后呢。其实在北方很多地方,别说四代,连三代都守不下去。
有多少孙子辈的,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坟茔在哪都不知道,指不定那一日就被人填平了。所以郑强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别为了牵住儿子,而给他在城里买房子,因为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事死如生'的土壤,付出再多都无异。
郑强说'反观潮汕地区,祖坟能守四十代,那都算少的'。其实不仅仅是潮汕,像福建还有江西以及广西的部分地区,都能做到此点。
因为他们有宗族文化为之牵绊,在很多人的心里,一声宗族大过天,每逢清明或者七月十五大家都会不远万里的从四面八方回家祭祖,场面甚至可以媲美过春节。
那么,宗族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有怎样的魔力可以将那么多人黏合在一起?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像潮汕这样的南方地区,虽然也曾受过胡人的统治但因'天高皇帝远'所以外族对此影响较小。所以,它可以很好的保存着千百年前的传统而不动摇。
北方倒是也想着保存,可因为中原还有关中战略位置太过重要,所以总是有异族来这里扎根,因此没法完整的保留宗族文化。
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社会,完全得看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所以,需要很多人团结起来,同舟共济,共同抵御风险。而血缘就是最好的纽带,将同是一个老祖宗之人,连接起来,遇到困难大家共同背负。
又合力选出一名族长,他的任务就是带着族人发展下去。他负责工作的分配以及帮助那些老弱病残,因为大家有或多或少的亲情掺杂其中,所以就少了很多的磕磕绊绊。即使吃点亏,也不会特别的在意。
同时,宗族之中特别容易培养出人才。往往一个科举中第之人或者一名成功的商人,是举全族之力培养出来的。待到他们成功以后,再报效族人,于是整个大家族就变得越来越好。
时至今日,也是如此,虽不用看天吃饭但在做生意上,潮汕人也很擅长利用宗族抱团取暖。因此,他们还获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福布斯富豪榜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潮汕人登榜。就是因为宗族作为牵绊,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飞黄腾达以后就会想方设法地帮着族人们上位。
经过代代繁衍,同宗同族之人越来越多,可以加入到抱团取暖的队伍也愈发的壮大。所以宗庙也会连年修葺,感受到宗族好处之人也愈发的多,如此就可以生生不息。
能够将这么多人结合在一起的,就是那位共同的祖先。不论过了四十代也好六十代也罢,他就是整个族人的精神支柱。如果连他的坟茔都守不住了,那么这个宗族也离着土崩瓦解不远了。
(三)、因信称义,世代相传
很多人都是自幼耳濡目染宗族教育,所以在长大了以后也会将返乡祭祖当成是一种执念。
一来是表达对先祖的追思,二来也是借机和同宗族的亲人们有拉近关系的机会。他们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去,以让后辈也将这宗族观念铭记于心。
潮汕人的祖坟可以守四十代甚至更多,就是因为宗族二字。当人们体会过抱团取暖的好处以后,就不会轻易的舍弃,也想着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大家共同选举出来的族长,就是维护宗族势力的代表者。他们往往都极具责任心,将整个宗族的兴亡视作自己的责任。
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林耀东作为族长为了带领整个部族走向辉煌,而做乱纪之事,这种行为很不可取,但行为背后的却是族长们对宗族观念近乎执念的恪守。
不论是宗庙还是族谱亦或者是祖先的坟茔,都是增添族人向心力的具象表现。
因为宗族文化所以祖庙或者祖坟不会被轻易的舍去,许多传统的东西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因此,像很多传统节日有宗族在的地方,都比其他地区过得热闹过的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