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技术如此发达,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现场看网球比赛?

从前的远方很远,从前的车马很慢,从前的别处就是别人之处。时光倒退几十年,观看体育比赛只能是去现场,对于比赛以及球员的资讯,人们只能靠有限的文字报道和别人的口述去了解。

而现代就不一样了,得益于摄影、传媒、通讯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你坐在家里就可以跟随摄像机去往地球另一端的网球场。高清摄像机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球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捕捉到汗水的滴落以及热气的升腾。慢动作回放可以让我们看清球员击球的细节,如何跑位、拉拍、击球以及随挥,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球与球拍线床的碰撞,透过线床的形变来看清包裹球那一瞬间真切的景象。赛后的技术统计可以让我们能更科学全面地看透比赛得失,胜利者因何获胜,落败者又是因何落败。

可是你想过没有,现代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我们体会到的美打了一个折扣,减损了美原本应该带来的幸福感和震撼感。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观看体育比赛其实也是贴近美、欣赏美、感受美的刺激的一项活动。

对于已经读了数千篇网球文章,看过万兆影像的网球迷来说,真的还需要去比赛现场亲身经历吗?真的还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去走进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比赛场馆,去亲眼看它,亲手触摸它,亲身感受它?

事实上,不亲身经历,永远感受不到它有多震撼。

家里的电视屏幕很大很清晰,沙发也很软很舒服,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一定不是待在家里看电视而是去现场。只有到现场,在球员准备发球时,你才能感受到2万名观众一起鸦雀无声带给你的震撼,那一刻世界安静得仿佛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比如你是费德勒的粉丝,在他面临破发点时你的心该是多么紧张,在他今年温网决赛中连续错失两个冠军点后你又是如何地捶胸顿足,你一定也会清晰地记得上一次他在对阵纳达尔的澳网决赛中拿下冠军点时的那份狂喜,你甚至可以激动地与旁边的球友一起疯狂地拥抱喊叫,虽然你们并不认识彼此。

比如你是大菠萝的粉丝,在北京中网决赛现场亲耳听到大菠萝因为感冒发出嘶哑的咳嗽声,你的心一定是揪起来的;你在现场看到大菠萝移动迟缓的脚步和哑火的正手,你的心该是多么焦急;你在现场亲眼看到大菠萝跌倒时,你的心该是多么疼。

这些宝贵的亲历,与电视转播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观看转播时,耳边传来的永远都是解说员的体验和认知,你不需要花费脑筋去思考,只要轻松地跟着解说员一道看完比赛就行了。比赛结束,关了电视,你还能再回想起那些不经意之间发生的转折吗?还会记得清那些隐藏在镜头和表情背后的情绪波动,准确地说出战术是何时调整,如何调整的吗?事实上,看了电视直播之后,你很可能依旧是一脸茫然,没有丁点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你得到的仅仅是二手的、与自己身体相隔很远的体验。

相信很多球迷和我一样,在微信里订阅了很多网球类的公众号,对于正在发生的重大比赛,我们总是习惯地去看网球资深专家如何解读,教练们又是如何分析,而不需要亲自花心思去独立思考,因为早有人替你思考了,你所要做的就是从一大堆观点中挑选出自己中意的观点,在与球友聊天时说出来将其作为自己的观点,以便将自己装扮得很睿智。当然,如果你的球友也凑巧看了同样的文章,接受了同样的观点,那你们之间的聊天可能真的要成为“尬聊”了。

过于依赖二手知识和二手体验的后果就是,因为对信息和知识逐渐失去了“消化权”,你将生活在一个言论被他人左右、价值观被他人塑造、人生被他人导演的空间。换句话来说,尽管你看了某一场网球比赛的直播,但你并没有与这场比赛真正建立起关联,就如我们看过那么多场电影一样,你事后可能只是记住了其中很少的细节和比赛结果。

所以,对于热爱网球的你来说,请拒绝身边人对比赛结果和过程的剧透,你需要坐到观众席上亲身感受当天的温度和湿度,听闻运动员急促的呼吸声,从他迷茫的眼神中猜测内心的波动,从直播镜头中不可能出现的爆粗口甚至吐痰的不雅举动中感受他面临的压力,陪他一起在阳光下暴晒,体会他的艰辛、努力和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

唯有如此,你才能算得上真正是在看比赛。到现场,去亲历,将自己投身进去、融入进去,事后你一定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曾是某一场伟大对决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李永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