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善学善思,善谋善为
宋志平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学习永无止境,我们既要善学善思,又要善谋善为。在企业里,宋志平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宋志平的头衔有很多,比如,“央企掌门人”“双料董事长”,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企业领导人不是一步登天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基层起步的,宋志平则是从技术员、销售员一步一步走上管理岗位的,虽然经历丰富,但是管理方面的知识尚需完善,尤其是企业财务知识。
中国的很多企业领导人懂技术、懂销售、懂管理,但是很多人并不懂财务知识,看不懂财务报表,读不懂报表上的数字。
设想,一个国企的领导人如果不懂经济,不懂财务,必然是这个企业的损失。
宋志平的学习经历也是非常丰富的,他不但善于自学,也善于从工作经历中总结经验。早在1979年,国家就将北新建材列为新型建材的试验基地,因为专业对口,宋志平被分配到这个企业,准备在新型材料这一领域大展身手。
初到工厂的新同志一般都会被安排外出实习,宋志平也被派到太原矿棉厂和沈阳石膏板厂实习。
在这里,宋志平遇到了工厂区的一位女师傅,她是从北京的玻璃钢研究所调来的技术骨干。在寒冷的冬夜里,这位女同志始终认真地跑在生产第一线,并认真地做各类笔记。她教育宋志平要干一行爱一行。这么简单、通俗的一句话为宋志平今后的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急需技术人才,当时盛行向西方国家学习。宋志平所在的北新建材是国家的重点新型建材厂,也赶上了对外交流、对外学习的快车。宋志平刚进厂的时候才大学毕业,他学生时期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喜欢上图书馆。
有一天,宋志平照常在晚饭后到办公室学习,正好被厂里的副厂长给撞见了,几天以后宋志平就接到出国培训的通知。原来出国考察团临时空出一个名额,要求有一个人补上,这位副厂长就推荐了宋志平。这就是所谓的“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后,由设计院的工程师、矿棉厂的领导、大学老师、工厂的技术人员以及两位翻译组成的出国考察团就成行了。
出国团的第一站停靠莫斯科,由莫斯科转飞瑞典。在那个年代出国是一件隆重的大事,出发的那天厂里的领导都来送行。在莫斯科转机后,出国团便飞往此行的第一站——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
走在市中心,宋志平第一次看到了超市,觉得非常新奇,当时的中国不要说自由选择商品,就连买日常的生活用品都要靠粮票、油票,没票再有钱也是白搭,这给出国团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他们便飞往实习的目的地——哥德堡。哥德堡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也是北欧著名的工业城市,这里有古老的街区,有美丽的海港,有历史悠久的教堂,是一座让人觉得舒适、惬意的城市。
供应商荣格公司的核心技术只有两种产品,其他设备都从德国采购,原来在欧洲外包这种模式已经非常普遍了。在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参观的时候,开放式办公室又让出国团的成员耳目一新,每个办公桌上摆放一台大电脑,所有的备件库都通过电脑操作,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可是闻所未闻的。
还有一件触动宋志平的事情,就是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的销售人员的学历是硕士,大家都觉得这么高的学历应该成为技术骨干,怎么去做销售呢,其实这也是中西企业观念上的一种冲突,这件事情对宋志平后来从事销售工作有推动的作用。
在瑞典的生活对于出国团的成员来说,充满着新奇与未知,同样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观念上的冲击,不出来走走永远都不知道其他国家的人民生活是什么样的,多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企业、对员工都是非常有益的,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世界,丰富阅历。
结束了瑞典之行,出国团来到南斯拉夫,住在当时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现在已经成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在南斯拉夫的工厂,有的同志被分配到工艺组,有的被分配到电器组,宋志平被分配到实验室,学习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这为以后北新建材的生产线试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是使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采取针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技术管控活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现场生产管理,因此,出国团进驻企业的生产现场,学习现场操作。
实习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其他成员都配有翻译,宋志平所在的实验室没有现场翻译,他只能靠简单的英语跟对方的工作人员交流,而该工作人员的英语也不太好,沟通起来比较费劲。年轻时候走出国门的经历,为宋志平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这扇门,宋志平看到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别,同时也给宋志平带来很多思考。
如何把国外的这些“精华”带回国企,让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助力国企的腾飞,是归国后宋志平心中默念的一件大事。
在中国建材集团工作了多年后,宋志平又深刻体会到了学习MBA的益处,他不仅自己学,还动员企业的年轻干部也参加MBA的学习。宋志平取得了硕士学位后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
可以说,中国建材集团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从最高领导人到普通员工都积极学习,善于思考。
美国的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对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的要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个要点,称之为“五项修炼”:建立共同的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
中国建材就将整个集团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作为一项目标。其中,建立共同的愿景是指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向往,在团体内建立起共同的愿景,充分具备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内在动力,将个体与集体的目标与使命紧密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中去。
加强团队学习指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的智慧,当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认真学习时,不仅集体会取得出色的成果,其个体成员也会得到快速的进步。
在中国建材集团,开会是重要的沟通方式,员工通过开会能够实现团队的互动与交流。宋志平认为有互动、有交谈、有配合的组织才能称之为“团队”,因此,中国建材集团每年的一月份被称为“开会月”,包括各种大会、小会。
这一个月也是宋志平去全国各地奔波的月份,他要参加各个子公司的年会。
员工们也很珍惜开会的机会,在会议上大家面对面交流、总结反思,整个团队统一思想,为来年的经营理清思路、打好基础。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宋志平都会和领导班子开例会,谈心得,聊体会。宋志平把这个做法坚持了二十多年,他认为这是建设领导班子重要的一堂课。
实现自我超越是指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追求的目标,并全身心地投入,创造佳绩、超越自我。春天的北京易刮风,又干燥,人就容易困乏,就容易出问题。
当年在北新建材的时候,宋志平每年都会举办春季运动会,其目的不仅是让员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活跃一下,振奋一下精神,在最枯燥的季节让员工心里高兴,这样大家心思都在工作上,这就不容易出问题了。
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惯性,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进而影响我们所采取的应对行为。改变心智模式要求我们学会去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加以审视。
在建材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资产非常可观,但是利润很薄,其根本性的问题是结构没有调整好,集中度太低不容易出利润。水泥厂的老板都想着要把竞争者打垮,于是就开始了残酷的价格战,几轮下来大家都不赚钱,从而造成整个行业都不赚钱,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因为大家的心智模式大致相同,就是出现竞争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消灭他们而不是与他们联合起来。
中国建材集团为什么能够做大做强,恰恰是宋志平提出的“联合重组”的思想,我们不要做“敌人”,我们要做“友人”,大家一起发展,一起赚钱,让行业的利润率得到保障。
进行系统思考需要充分发挥前四项修炼的积极作用,强调以全员参与、共同创新为使命,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长期而终身的团队学习。把问题放到系统中思考,有利于把思想从局部扩展到全局,扩大思考的范围,更新思维方式。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有利于营造“爱读书,善思考”的学习氛围。
宋志平常说:读书能培养做企业的专注精神。读书能让人坐得住、静下心来,能陶冶人的情操、性格,能锻炼人的耐力、定力,能让人变得安静、淡定、勤于思考,有助于我们快速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