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王寺街道王寺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西户公路、红光路连接处,东距西安钟楼15公里。大堡子、东堡子、西堡子3个自然村呈“品”字形布局。10个村民小组,610户,2560人,耕地2400余亩。大堡子以张、曹、程、李四姓为主。东堡子张、秦两姓各占半数。西堡子石、师两姓平分秋色。大堡子原有宽约丈余,高约两丈的环村土筑城墙,四周有深约丈余,宽约5丈的城壕。东西两个城门昼开夜闭。
相传周朝时,这里是祭天拜神的皇家寺院,故名王寺村。
村南有镐京观遗址,村东紧邻秦阿房宫前殿遗址。汉唐时代,既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更是朝廷特设的国宾馆。专门接待西来的外使、文武官员和巨商富贾。郿坞岭亦是禁军驻扎之地。
民国18年(1929)遭年馑,三年大旱又逢蝗虫成灾。庄稼连年颗粒无收,紧接着又遇暴雪灾害和瘟疫。仅大堡子就饿、冻、病死五六十人,死绝十多户,不少人卖儿卖女卖妻子。新中国成立前,四乡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有女甭给王寺村,纺线车子抡死人。吃水更比吃油难,人扳辘轳挣断筋。”当年,狭窄坎坷的石子公路沿村而过,遭殃军(国民党军)和土匪横行乡里,高鼻子外国人乘车兜风耀武扬威。村民受尽凌辱,饱尝心酸。
20世纪50年代,国家拓宽西户公路。60年代,国家兴修红光路。70年代,柏油公路代替石子公路。
三年困难时期,几乎家家户户搓绳子,打口袋,背到渭北换棉花、换粮食,渡过艰难的“瓜菜代”岁月。
20世纪70年代,顶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压力,大张旗鼓兴办社队企业,队队办起铸造厂。生产队劳动日值在全县名列前茅,成为长安乡镇企业的先驱。
改革开放后,大队砖厂鸟枪换炮轮窖生产,红红火火20年。修理业、饮食业、服务业应运而生。
1984年,国家决定兴建王寺小城镇。村民争相经商开店搞服务,建厂办企业,购置工程机械包工程,购置车辆跑营运,争相兴办规模鸡场、猪场,成为脱贫致富的先进村。
1985年实施新村规划。1990年实现楼房化。1996年全村街道硬化。2006年,全村完成线网改造。2007年,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打300米深井,终结千百年来吃水难历史。
2008年,建成2公里环村公路,招商引资兴建工业区。同年8月,新颖别致的村委会办公楼落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进入21世纪,绕城高速沿村而过,红光路拓宽改造工程竣工,西安咸阳一体化奏响序曲。如今,笔直宽敞的7条街道全部硬化、绿化,街道两旁整齐漂亮的楼房相映生辉。
200多户乡亲开店经商;80多家企业老板满怀豪情大展宏图;40多台装载机、挖掘机活跃在四面八方的建设工地;100多辆营运车辆奔驰在致富路上;5个万只鸡场打响王寺品牌;4家百头猪场形成规模。新建成的王寺工业区里,30多家建材、钢构、加工等企业安营下寨。
村头更是旧貌换新颜,工商业十字街,四条大街成排的商业门店隔路相望,300多家商店,十多家饭店,数十家客栈,数百辆营运车辆候主。供销社、邮政支局、银行营业所、卫生院、工商所、税务所、文化站、兽医站、派出所等单位一应俱全。白天热闹非凡。入夜灯火辉煌。
重视文化,春节跑竹马、踩柳木腿的历史长达百年,在当地很有名气。
王寺小学历史近百年,为家乡和大古城、小古城、周村、纪杨等邻村培养了大批人才。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有身怀修复陶瓷绝技、乐善好施、誉满百里,被后人建庙塑像永远怀念的张氏家族先贤“弥勒佛”;有武功超群、誉满四乡的“王寺八个娃”;有20世纪60年代在渭北打井舍己救人、壮烈牺牲的王寺八组村民曹汉英;有曾任陕西省边防总队领导的厅级干部石生瑞;
有自学成才,被誉为“新闻奇才”的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张宝贵,更有开国将军张松平。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