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细柳街办石匣口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汉昆明池南岸,因属昆明池进水渠的入口处,且渠岸用石头衬砌而得名石峡口,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洨河西北入石口巷,灌昆明池”。石口巷即今石匣口村。明洪武年间,石口巷改写为石匣口,亦写为石峡口。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石匣口一村。《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分为东西石匣口二村。现为一个行政村,归长安区细柳街道所辖。
现有13个村民小组,970多户,3860人,耕地4300亩。主产小麦、玉米和花卉。包括刘、王、孙、陈、鲜、高、郑、姜、苗、薛等姓氏,其中刘、王、孙、陈四大姓约占总户数的85%。
昆明池是汉都城长安西南的人工蓄水工程,其作用为城市供水、防洪、养鱼、游览、操练水兵等,开凿于汉元狩三年(前120)。其遗址在今石匣村以北,上泉北村及丰镐村的土岭以南,孟家寨、万村以西,马营寨、白家庄之东。清代王森文于嘉庆十一年(1806),在斗门镇北门外见到残石碑记昆明池址为“北极丰镐村,南极石匣,东极园柳坡,西极斗门”,应和现在的遗址相同。2010年5月,昆明池“牛郎织女”传说的爱情故事,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该村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等方面成效显著。王荣琪兴办的石匣工业小园区,占地59亩,有企业5—8家,从业人员60—80人,主要经营建材、化工、装饰材料等,年上缴国家税金数十万元。全村花卉产业共有12家企业,种植雪松、银杏、国槐、桂花、石兰、红枫等众多名贵品种,总面积达1000多亩,产品销售省内外。养殖业方面有养猪场13家,总存栏1100多头。村民王义军于20世纪90年代兴办的长安童装厂,其产品先后被评为西安市乡镇企业优秀产品和陕西省乡镇企业秦龙奖,广销西北五省区,年产值达120万元。
2004年至2005年,筹资100多万元,更换4台变压器和电线的线号,栽高8—10米的水泥电杆230多根,完成全村的低压线路改造。2007年以来,多方筹资220多万元,修14条宽5—6米,总长5100多米的村中道路,安装路灯100多盏。
2008年筹资60多万元,建起9间两层,总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村两委会办公楼。配置卫生室、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器材。2010年筹资100多万元,打200米深井一眼,埋设管道10000多米,2011年6月通水,可解决970多户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先后筹资70多万元,对村小学的危房进行改造,并新建校舍、微机室和电教室,使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