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河畔话泰州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凤城河畔话泰州
作者: 杨爱妹,来源: (ID:tsgsc8)
01
泰州史称凤凰城,源于宋时,“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宋时,有专门研究风水的人说过,古海陵是一块宝地,形似一只色彩斑澜的金凤凰,头南尾北,左翼在东,右翼在西,凤胆是十三层宝塔不露天,也有人说是钟楼巷的一口铜钟。
古老而神秘的凤城,层层轻纱覆面。传说,桃园里有一块形如凤凰的石头,那是凤凰姑娘舍生取义、涅槃重生而来。“锣鼓打得格真真,泰州有座凤凰墩,凤凰不落无宝地,墩上墩下长草参……”每到春节,人们总喜欢用竹篾、彩纸扎成一架架象征吉祥的凤凰鸟,敲起锣打起鼓,唱起诙谐有趣的生活小段,来纪念凤凰姑娘。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是的,这是个幸福的小城,以水为脉,以人为魂,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生活缓慢而优雅。从我出生,凤城河就伴随着我成长,河水流淌着四季,流淌着记忆。
02
小时候,我爱玩水,奶奶看不住我,就吓唬我说河水里有“猫猴子”专吃小孩,吓得我哭鼻子。没法子,奶奶就抱着我,依偎河畔,给我讲好多好玩有趣的故事。
奶奶说,凤城河底沉有一钟,名为“飞来钟”。原本有雌雄两钟,一直在天上飞来飞去,后来一起沉落到凤城河中,引发很多奇事。于是人们决定打捞,却是有条件:须同胞兄弟十人齐心协力方可。后来,泰州有一户人家生有九个儿子一个姑娘,于是就带领九个儿子一个女婿冒充十个儿子前去打捞铜钟,瞒天过海之计成功,第一口打捞上来(有人说陈列在泰山公园里)。打捞第二口时,由于已经有点疲劳,其中小儿子喊了声:“姐夫,加油,就快好了”,顿时绳索崩断,水波汹涌,铜钟不可再得。传说,在凤城河行船之时,船家用竹篙偶会碰到河中的铜钟,听到“铛”的一声,后再在原地寻觅,则踪影全无。
奶奶真的知道很多,她会告诉我“望海楼”也叫“望母楼”,是储巏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建,“坡子街”原来是“破子鞋”的谐音,因储巏去祭拜父亲时经过此地,鞋子常被钉柴划破。后来我才知道,确有储巏这个人,在泰州历史上,解元、会元二元及第又殿试二甲第一者,仅储巏一人,五岁读书目成诵,九岁能写文章,号称“神童”。储巏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在朝二十余载,有较好的口碑。他在考核官吏的职位上,善于推荐和选拔人才,又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终年57岁。临终,友人往问后事,已不能言,犹举笔书“国恩未报,亲养未终”八字,无一语及家事。奶奶还会给讲“济公”和尚的故事,也会坐在21寸熊猫彩色电视机前,祖孙俩一块儿乐呵呵地看着、讨论着。奶奶时常自豪地扬起嘴角,说演“济公”和尚的游本昌是我们泰州的。
奶奶的故事讲了很多年,现在我会讲给我的女儿听,走在老街慢慢讲,偶尔也会讲给我的学生听。
03
长大的烦恼堆积成一坨坨:生活方面的,情感方面的,工作方面的,这其间许多是不为人道的。于是,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沿着凤城河畔走一圈,深深吸一口河风,再吐出来,顿时轻松不少,或跳起身来摘两片头顶的叶子,撕开嗅一嗅好闻的青苹果味儿。亦或寻一处静谧,把心情轻诉,听浪花一朵朵拍岸而来,似乎在给自己打气。人生没什么大不了,风雨过后是彩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美,阳光灿烂是美,冰天雪地也是美;清风明月是美,狂风暴雨也是美。
记得怀孕的一段时间,先生工作很忙,没空陪我锻炼,我就每天沿着凤城河畔跑上一圈,少说得两个小时,有时候能待上一下午。夏日骄阳似火,可在凤城河边上走一走,穿过桥洞,顿时神清气爽,烦闷的心情便会舒缓。我时常在桥洞附近转悠,河岸边有钓鱼的人拿着鱼竿,在安静的垂钓,我也会安静地看着。时不时有鱼儿上钩,时间久了,有一钓鱼的大爷乐呵呵地送了我几条鲫鱼炖汤,说是缘分,我喜滋滋地收下了,回了大爷一大杯奶茶,大爷摇头笑。
从夏天走到秋天,凤城河边上石榴红通通,煞是可爱,小手似的枫叶,似打碎了的红色颜料,风一吹,把凤城河打扮得诗情画意般。秋游的小朋友们,一张又一张红彤彤的脸蛋儿,也被凤城河映衬得更加红润。而这时候,我的天使也挥着翅膀来到了我身边,做了母亲,心里溢满说不出的甜蜜幸福,从此有了她,有了牵挂与陪伴。
人到中年,心态越来越平和,心境不同,看到的风景,自是不同。早起,沿着凤城河跑步,目的地放在老街,为的是来吃“者者居”的早茶。说不清这家店的味道好在哪里,反正我就是喜欢,“近者乐”“远者来”,心情好比什么都好。
来上一份煮干丝或烫干丝。煮干丝即干丝加火腿丝、笋丝、口蘑丝、木耳丝、银鱼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高档的还要加海参丝或燕窝丝。烫干丝是用洁白大干劈成细丝,用开水烫泡装盘,然后用芽姜切成细丝,覆于盘顶,干丝洁白,姜丝金黄,另加一小撮虾米,浇上黄豆酱油和纯香小磨麻油,一经拌和,黄白相间,一碟食毕,齿颊留香。“菽乳淮南是故乡,乾嘉传世九丝汤,清清淡淡天资美,丝丝缕缕韵味长”,口齿生津,小磨麻油的香挑逗着味蕾。
老街全长600米,好吃的、好玩的、趣味的还真不少:大炉烧饼、鱼汤面、金三麻糕点,在这里你还能看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炸炒米的爷爷。吃着大炉烧饼,感受泰州人的勤劳朴实。瞧,大炉烧饼的炉子砌在墙上,近一人高。贴烧饼的师傅,不管冬夏,都赤裸上身,戴个白布帽子护发。手上沾一点儿水,拿起烧饼坯子左右颠两下,让饼底湿润一下,再往炉里贴。手臂伸进温度很高的炉子,左、右、顶部噼噼啪啪全部贴满,贴出来的大炉烧饼是又脆又香。
走走逛逛老街,品品道道美食,闲暇之余亦可研究研究“梅兰宴”,或与三五好友品尝一番,也未尝不可。“梅兰宴”以淮扬菜风味为主,用料考究,制作严谨,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雅丽、形质兼美。“梅兰宴”是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而研制成,将戏曲与烹饪文化相结合,以梅兰芳先生的18个代表剧目为背景,以戏成菜,喻形或喻意,同时吸收梅先生日常饮食习惯,兼收巡演时期所品泰州名馔,构成该宴清丽多姿、典雅华贵的风格。共有21道菜、9道面点和小吃,其中有18道菜取名于梅兰芳的代表剧,如锦凤还巢、黛玉怜花、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青砖黛瓦,麻石街巷,戏台书场,尽显海陵古城文化底蕴。老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也是一条文化街,泰兴的木偶、姜堰的面塑、泰州的叶雕等地方文化绝活和泰州婚嫁场景等民俗表演,也在这里重现。2.5万平方的老街,浓缩了整个泰州老城的记忆!
04
泰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泰州文化艺术河流中熠熠生辉!
王艮,明代哲学家,人称王泰州。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刘熙载,清代文学家,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施耐庵,无需多言,著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世界级文化葵宝。郑板桥,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难得糊涂”便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说起梅兰芳先生,大家都知道先生是一代京剧大师,创“梅派”。其代表作有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孟小冬的故事。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用孟加拉文曾为梅兰芳题诗一首,又亲自译成英文送给梅兰芳。后来经北京大学精通孟加拉文的吴晓铃、石真教授将原诗译成了汉文白话诗。
先生一曲京腔唱响凤城,千年城河灯火处,回声清亮沁入心。说起梅兰芳先生,不得不说一说梅园,梅园坐落在泰州市区东郊、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墩上。梅兰芳公园中有“四绝”最值得一看。梅亭为园中一绝;二绝为梅兰芳大型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厅外水池中间的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大型汉白玉的艺术形象亦称得上第三绝;第四绝则为一座巨型石碑,上书赵朴初先生来泰时所作《踏莎行》词一首。来到这里,感受不一样的泰州文化。
我爱这座小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凤城河流淌着诗情画意,流淌着童年的记忆。年岁越大就越爱在安静的人生中寻求平和,使心境变得豁达开朗。读书写诗,享受美食,或是深入了解一下奶奶的故事里幸福。
“来凤鸣钟,声闻四达”是泰州盛事。史载来凤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钟为南唐永宁宫遗物。现建来凤楼,为宋式八角重檐,匾额篆刻苏州寒山寺性空长老所书“声闻四达”四字,内置由南京晨光集团复制现存光孝寺内的五代铜钟一口,立碑书钟来历。在城河外侧东岸,与望海楼一水之隔,与梅兰芳纪念馆一路相隔。景区内有十余个景点。桃园北部是新垒加高的凤凰墩,墩虽不太高,却林木扶疏,有亭翼然凌于墩上,显出城市山林的风骨神貌。沿山径拾级而上,可达飞来钟楼。我想,奶奶讲的“十兄弟共抬铜钟”的故事,大抵便是源于此。
05
凤舞川上,城坚濠深,城夹水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泰州向来是仁者的好去处。“聆听”过去的故事,感受别样的韵味。
凤城河畔,望海楼、桃园景区内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
望海楼始建于宋,明清重建,更领江淮雄风,国学大师文怀沙老人称其为“江淮第一楼”。极目畅怀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 2016年3月,胡锦涛就是在此向故乡的亲人们挥手致意。
望海楼隔河为桃园景区,取孔尚任寄寓泰州陈庵创作《桃花扇》之意,与泰州梅园戏剧、柳园评话相联,三园一线,形成“戏曲文化三家村”的独特人文旅游景观,徜徉其中,宛若行走于中国戏曲文化之长廊。
美若桃园,园中选种不同种类的桃花品种,春时各色桃花烂漫,桃花涧中水流淙淙,加之岛边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徜徉其中,似身处幽静而自然的世外桃源。这里广植桃树,春风绿岸之时,桃红复含宿雨,花光更染晨旭,一大片明艳的桃林景色,营造出现代城市的一角桃花源。站在这里回望城河,河面开阔,天光水影,恰喜一条小船在波心撒网,让人想起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烟波画意。
桃园的核心景点当数藕花洲向南的陈庵景块。位于桃花岛北,为泰州明清建筑风格,前后三进,恢复原有部分两层楼架构,西侧建有一小花园。配以古明清家具,再现孔尚任著《桃花扇》场景。以文字、图片展示孔尚任、仲振奎以及泰州戏曲历史,作为“戏曲文化三家村”之一,与南北柳园、梅园遥相呼应。清代戏曲家孙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始荣后哀,落魄中寓居陈氏家庵(景中景),在此完成《桃花扇》稿。《桃花扇》剧借侯方域、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构思和戏文均达到新的艺术高度,饮誉梨园。
清风阁为桃园新建最高建筑,三层八角重檐,阁高约二十米,以王安石《清风阁》诗知名,伫立阁中,近可环视桃园美景,远可眺凤城河两岸的绮丽风光。西与望海楼隔河相望,交流景色。一块藕花洲,可谓缩微了泰州的宋代文化史。
凤凰高墩的西侧傍水是藕花洲景块。洲取河岸曲势,多植荷、梅。景块内建有浮香亭、齑汤桥、清风阁,亭阁命名雅致,诗意蕴藉。藕花洲史载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尧所辟。神宗年间,泰州通判黄法曹在此种植梅花并题诗,引来苏轼兄弟等多人唱和,夏夜暗香浮动,颇能领略四贤意趣。南宋泰州知州陈垓又于洲上修“浮香亭”,将苏轼、苏辙等四人《和梅花原韵》诗刻于石壁,称“四贤诗”。现建藕花洲,结合弯曲的河岸,在坡度较陡处置黄石假山,同时在水中种植荷花、莲藕等植物。藕花洲边建齑汤桥,桥畔立石碑,记载宋赵匡胤在泰避难,曾获当地百姓一碗麦糁粥,得天下后回泰州赐“齑汤”桥名的故事。
06
碑苑在秀丽的凤城河边,一片郁郁葱葱的苍翠竹海之中,那些格局迥异的奇石上面,分别刻着上至五代沿至当代精选的名人咏泰州的诗句。有人说,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间人情物理的隽永表达。同时这些诗又由本土籍的书法名流泼墨而就,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艺术佳品。诸多文化名人他们在这里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游宦,或寄寓,但却留下了文笔精炼优美、笔花耀眼四射的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
西晋的左思在《吴都赋》里提到海陵之仓,“窥东山之府,则瑰宝溢目,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陆游《送王仲言卒泰州》绝句中有“豹尾属车留不住,却寻陈迹海陵仓”,有虚指海陵之意,成为古城的一种别称。”唐朝大诗人王维对泰州的写意:“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北宋年间泰州相继出了五位宰相。五相树一树五主干,意喻: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五相,尽显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历史。范仲淹更以雄才大略为民兴利除害,他的不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然而该名句正是源于“泰州文会堂”诗的“君子不独乐”。
“碑苑”中的每一首诗歌又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佳品。这里除明朝的储瓘与当代赵朴初采用的原作之外,其他有来自于京城的傅家宝、高运甲、朱天曙、海上张森、周志高、西子湖畔王冬龄、大名湖边顾庆生、龙城厥长山、省城金陵的陈仲明、吴为山、陆越子、黄明、周积寅、刘灿明、郑奇以及居住本土张舜德、俞振林、戴琦等。他们不管现在安居何地但均清一色的泰州籍。在他们中间有的早已成为当代书法大师的,在书法领域颇为显赫,但为家乡却慷慨应征作品,其作品中不仅表现有阳刚雄浑,还有表现秀逸儒雅,风格各异。正由于这些书法家的二度创作,使这一首首古诗似乎陡然间增加了厚重和灵性。 走进“碑苑”,向历史深处回望,正由于看到两千年流播而不衰的诗词歌赋而看到泰州大地两千年的延续而不息。在这矗立无形的高山怀抱之中,似乎正是承载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记忆,并有了无穷的人文张力,还有了那摄人的神秘……
碑嵌廊中,廊隐林中。置身竹海,放眼望去,纷纷细雨中,更显圆润剔透,娇翠欲滴。脚踩青石板,漫步其中,品味诗词经典,感悟历史厚重。阵阵微风,从竹间巡巡拂来,竹与诗的巧妙结合,让人分不清,到底是竹?还是诗?如此令人沉醉,令人惊悸。
水城泰州,以水为脉,以人为魂,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生活缓慢而优雅。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千年凤城河,哺育世世代代的泰州人。
-作者-
杨爱妹,一个爱诗,爱生活,简约、斯文的女子,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本文首发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如需转载,公众号留言!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