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之美
关于“成熟”,很多作家、名人有过很多的解读,例如,周国平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从而变得世故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该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可见,周老师对于一个人成熟的定义即是“能够如愿以偿地做自己”。
很喜欢的另一位作家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老师眼中的成熟就是“儒家思想之精髓---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即是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追求合适的极致,是一种拿捏的最合适、最得体的度。
而我所理解的成熟是一种心安,心安是一个人找到自己,打开自己、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的具体表现。也即是说成熟前提是心安,而心安的先决条件便是接受自己。能够接受自己的人,才可能有胸襟去容纳他人。
人们常说心安理得,这个成语的逻辑秩序或许颠倒过来解释更加妥帖,即理得以后心方能安定或安详。理便是苦苦追寻的解释以及答案,是一种能够说服自我的原因或理由,也即是佛家说的“究竟”。
心不能安的人,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满对一个人来说不全是坏事,只有有了不满,凡事也才会有积极进取的空间与动力。
然而,一旦不满的情绪这个度无法拿捏好的话,就会导致人们做事的急功近利甚至是不择手段,抑或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不接受自己,要么就是不能容纳他人。
一个成熟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成功也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可以接受自己的富贵,也能接受自己的贫穷,可以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能容忍自己的缺点,接受了自己,也才容纳了他人。
成熟不等于自满,就如随遇而安不等于没有上进心一样。我理解的随遇而安,应该是对于付出努力后的结果,不过度执着。给自己的人生不仅设定了具体的目标,为之付诸努力的同时,也给不可预知和完全掌控的未来,一定的余地和留白,同时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退一步好阔天空的那道台阶。
年轻不懂成熟的美,待到真正懂得以后,才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也许,只有有经历、有过去和真正有故事的人,才懂得欣赏成熟之美,渴望变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