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类:《散文小花》25《故乡旧事》 8、举人旗杆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5

《故乡旧事》

    8、举人旗杆

源谷公晚年得膺功名,秋闱高中副举人,光宗耀祖,享誉遐尔。

为旌表举人公的学识、业绩,当时的朱荣户祖宗,在清政府的资助下,于下朱荣村立了两根高大的旗杆,它们是从广济县栗木桥湖边的木排上,买来的湖南大杉树。

两根旗杆立在老祠堂门前东西两侧,东边一根立在现今朱谷生家旁边,西边一根立在现今朱元普家的旁边。那时,两根旗杆上,大清国的黄龙旗迎风招展,确是显赫一时。

西边的一根旗杆,因年代久远,埋入地下的部分腐烂,于民国初年被大风刮倒了。倒了的旗杆没有再竖起来。据举人的四世孙朱启富说,举人的嫡系子孙朱启美(作者的堂兄)用它制作了一架扬谷的风扇和一些家具。

这架风扇笔者不仅见过,七十年代种责任田时,还曾用它扇过稻谷。后来风扇坏了,它的主人把它当柴烧了。

东边的一根旗杆,一直安然无恙。它伴着我这一辈人从儿时直到青壮年时期。

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中,旗杆的模样仍十分清晰。它高耸入云,站在旗杆旁边,要看到它的顶部,必须仰面朝天。它的根部有箩筐粗细,一人难以合抱。两旁有两块大夹石,与旗杆一同埋入地下,紧紧地夹住旗杆。四周用四根粗大的铁链埋入地下绊住。

为了防腐,整个旗杆刷了桐油。旗杆顶上为防雨水淋湿,嵌了一个大磁罐。

这根旗杆是下朱荣显赫的象征,是教育后代子孙耕读传家的宝贵文物。

下朱荣的人,世世代代都把它当作是老祖宗遗物、遗训,倍加珍借,为有它而骄傲。下朱荣的老老少少把这根旗杆当作神灵一般,无比敬畏,连再调皮的小孩子,都不敢随便去触摸它。

竹瓦地区乃至整个蕲春县,都知道下朱荣有一根举人旗杆。

这根旗杆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由于下朱荣一代代人的精心保护,直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它仍傲然挺立,安全无恙。

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撼它不动;残酷的战争,未伤它一根毫毛。

它历经太平军起义,辛亥革命,清王朝倒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民国初年的军混战和北伐战争,未受任何伤害。

抗日战争中,日寇的飞机向下朱荣投下了炸弹,炸倒了一些房屋,有幸未炸着旗杆。三年解放战争,战火多次烧到下朱荣村,但举人旗杆仍完好无损。

只可惜下朱荣的举人旗杆,最终没躲过政治上的风雨。

解放后,土改、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反右斗争、农业合作化、三面红旗、大办钢铁、农业学大寨……历次政治运动,在下朱荣干部、群众的保护下,举人的旗杆仍得以安全保存。

文化大革命,让举人旗杆在劫难逃。一九六六年,四清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接踵而来,当时的村支部书记,领着进村的工作组扫“四旧”,把举人旗杆挖倒并毁了它,乡亲们看着旗杆被毁,内心深处都无比痛惜。

当年为举人立旗杆时,人们用清政府资助的钱,在村前老河上修了一座石桥,在桥的上游处修了一个石锥。

我出世后,石桥巳经坍塌,石锥尚存。我见过石锥,它近两人高,呈空心的圆锥形,用大青石砌成。人们说这是举人拴马的处所。

当时,挖旗杆时,石锥也毁了,举人的遗物便荡然无存了。

                        2015、1、7、凌晨于下朱荣

                                     朱升

2018、11、16、

蕲春县朱升

2021、10、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