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菊梅:回家的路|散文

冯芙蓉:四件套|散文

文/韦菊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出城回娘家,从家一直往南,娘家在18公里外的小村子,每一次,无论是坐在大巴车上还是自己驱车前往,都有不同的情愫在心有荡漾,从幼年到而立之年,那条路,见证了时光的变迁,也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
90年代,我还年幼,基本没有出过村子,虽说家在路边上,最远也不过是去不远处的小商店而已,再远一点就是去离家两公里的镇上,记得有一年夏天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到那个地方,刚过了一条宽阔的沟渠,我就以为是到城市了,那条路比家门口的路宽了好多,路的两侧栽满了树,洒下一片阴凉来,再往下走,两侧都是商店,还有一个新华书店,父亲给我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语小词典》,记得花了35.5元,当时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父亲为了我们的学习,愿意倾其所有。记得那天我捧着词典,向北看着那条路,那条通往城市的路对我充满了吸引力,我渴望走出去,走到城里去,看看小乡村之外的样子,听人说要想走出农村到城里去,只能靠学习,我以后也要到城里去上学。
高一是在镇上中学上的,但是我的目光已经从镇子转向了18公里以外的城市,从此我也更多了一个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理由。终于在一个春季,我决定要去城市上高中了,一年前的那场中考,成绩好却比不过经济条件好,我以为上高中我就可以去城里,但是贫困的家庭却是阻碍,我安慰自己,成功和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怎么能没有关系呢?城市的优质教育上千人的学校岂能是镇上百人小学校能比的?我的心里像扎了一根刺一样,刺得我自卑的心生生地疼。
我哭着向母亲说出了我的想法,母亲做出了影响我一辈子最让我感动的决定,让我去城市读书,已经是高二,如果努力,还来得及。
那天我乘车去学校,母亲送我上车,就去忙地里的活计,看着她的背影我一阵鼻酸,眼泪不断,不是别离,但却止不住眼泪,那条路好长好长,仿佛我永远都走不出去一样,泪眼朦胧中我只记得途中的树已经抽出了叶子,正努力向上向阳生长。
一路上的树绿了枯了几次,我无数次从那条路上走过,春夏秋冬,回家带着忐忑,回校带着愧疚和父母的希望,我不知道城市会不会包容我的所有。
上大学我去了省城,离开了养我22年的故乡,要去上学的那天,两侧的树木叶子已经有点泛黄了,路也早就拓宽了,车流飞快,跟那些流逝的时光一样,似乎再也回不去了。
每学期放假,我总是迫不及待回家,下火车转公交,直到坐上通向家门口的车我才会心安,车子在那条路上飞驰的时候,我想象着母亲早就已经替我准备好的简单可口的饭菜,真正才知道了有母亲在的地方,才是家。
参加工作后,去了最远的山村,依旧是那条路,不过是城市到家里两倍的距离,向南边一直延伸,周五放学,周一上班,我总是昏昏沉沉,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觉得那条路就跟我的人生一样,除了两侧单调的树木,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呐喊和喝彩,似乎远到没有终点,我看不见我的目标在哪里,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小学校待一辈子?我不甘心,我的人生路啊,该从何处起航?
抱怨?不甘?碌碌无为?夏日午后宁静的校园丝丝凉风,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热情的同事们和我同行,我还年轻,应该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把,奋起,为自己种下一片芬芳!
而后的几个春秋,我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但依然绕不开那条路,尽管在那条路上来回奔波,但再也没有细看过它的变化,我始终觉得自己离城市离家好远,像离开了母亲的孩子,找不见自己的归宿。有了孩子,母亲帮我带孩子,那条路有我太多的牵挂和思念,一头是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一头是我组建的小家,中间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孩子。星期五的下午母亲早早等到路口,我带孩子去城里,母亲开始忙碌干农活,星期一的早晨母亲依旧在路口,从我的怀中把孩子接过去,带着我的思念和牵挂开始新一周的生活。走的次数多了,已经熟悉到了看不见那条路的变化,前几年工作调动,到了新的单位,除了周末假日回娘家,那条路几乎从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出去了。每次行走,车开得飞快,眼睛盯着前方,那条路,终于只是成了路。
好多时候,我习惯了不再开车,坐在车上,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她的变化,以前那条有点颠簸的路更加宽阔平坦了,除了参天的白杨树,也多出一些花花草草了,靠近村镇的地方被住宅楼代替,小区门口景观树,摆放整齐的垃圾桶,俨然已经和城市没有区别了。
如今,每次回娘家,有时也不过呆上半天,和母亲家长里短,絮絮叨叨,要离开的时候总还是有不舍得,城市的发展带走了年轻人,像父亲和母亲那样年迈的老人,一些也已经随着子女搬到小区的住宅楼里去照顾幼小的孙子孙女,只有我的父母亲还守在老院子里,守着他们的土地和儿女们的牵念,不给儿女们增添一点儿负担。
每每要离开的时候,带了大包小包的菜,车子开出去了,母亲还一直站在门口,待转了一道弯,母亲的身影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直到再也看不到家里的房子和站在门口的母亲,我又踏上了那条路,那条路已经不再遥远,在脚下,也在心上。
那条回家的路,幼年时向北,向着城市,如今向南,向着家的方向,从坎坷到如今康庄大道,到香花满路,见证了农村的变化,留下了我成长的回忆,走出了父母的白发,走出了我的新天地。然而无论怎么变化,它始终就像一根风筝线,一头系在我的脚上,一头牵在家里,哪怕我飞再高,走再远,那始终相连斩不断割舍不断的是血浓于水的爱和亲情……

【作者简介】秋水落梅花,原名韦菊梅。中学语文教师,爱好生活,爱好写作。淡淡闲云朦胧月,一程山水看年华,愿在时光的罅隙与你悠然赴老。

(0)

相关推荐

  • “远嫁的女人,最害怕过年”

    文|雪落无尘 过年,本身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可是对于远嫁的女人来说,未必. 因为两地相隔太远,即使是过年也未必能团圆,看着别人阖家欢乐,反观自己孤身一人. 如果自己想回家,丈夫反倒嫌太麻烦. 只能被迫退 ...

  • 两个女儿,一个九年没回娘家过年,一个六年没回,女儿:回不起

    ​两个女儿,一个九年没回娘家过年,一个六年没回,女儿:回不起 每年到过年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在想着要尽快跟父母亲团聚,毕竟在外辛苦工作了一年了,最想见到的人应该就是爸妈,毕竟家应该是每个人无论多难都 ...

  • 肖水清:石榴花开献母亲

    石榴花开 --谨以此篇献给最亲爱的母亲 院边的石榴花开了,一朵,两朵,零星的灿如焰火.每当路过此处,我会不由地抬头仰望,在那茂密的枝叶中挂着几朵迷人的.含苞欲放的花,半放半合,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恰似 ...

  • 高曙光丨我在春天等你

    "走了就不要再回来!"柳子鸣对着路口远去的背影大声喊. "你一定给我记着!"一阵顶头风,这句话被吹了回来,柳子鸣自己听得最清楚,这是她自己的声音,还夹杂了被风扬 ...

  • 读书是路

    母亲是独生女,由于外公早逝,母亲跟外婆相依为命,受尽人世间的沧桑. 母亲和父亲结婚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名子名福.她一年生一个儿子,结婚第九年生下了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儿,就是我,这一年,老实巴交的教书匠父 ...

  • 农村孩子回娘家,帮老母亲剪了新发型,大家看看手艺咋样

    农村孩子回娘家,帮老母亲剪了新发型,大家看看手艺咋样

  • 已婚的女儿,不要断了娘家路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常言说得好:女儿不断娘家路.女儿长大成人,就要找婆家,从原来出生的家庭分离出来,组成自己的新家庭.这并不意味着出嫁女儿与娘家关系的断绝,女儿还 ...

  • 渐行渐远的故乡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勿忘来路是归途! 无法忘记故乡的青石板路和那口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古井. 现在的我们因为工作.学习,各种其他原因背井离乡,越走越远,曾经常常哼的歌谣,如今 ...

  • 离婚了想回娘家住,妈妈说:要问一下嫂子,...

    离婚了想回娘家住,妈妈说:要问一下嫂子,嫂子同意才可以.我瞬间不愿意回去了,于是买了车票去了那个一直想去的城市.原来女孩子长大后是真的没有家的.   我明白父母老了以后,依靠的是哥哥嫂子,他们两个才是 ...

  • 那些悄然逝去的亲人啊

    结婚十年了,这几年每次回娘家总能听到母亲说起村里的哪位老人又 不在了,哪位叔伯又因为得了什么样的病去世了,母亲每次说起总是带着无限的感慨又有着接受宿命似的平静而安然,而我在每次回娘家的时候也明显意识到 ...

  • 长篇《城市阴谋》连载之十二

    长篇小说<城市阴谋>连载之十二,本长篇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由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两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树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先生联袂推荐. 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