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七十首《江南行》(张潮)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江南行

     【中唐·张潮·七言绝句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拼音版:

cí gū yè làn bié xī wān, lián zǐ huā kāi yóu wèi huán。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qiè mèng bù lí jiāng shuǐ shàng, rén chuán láng zài fèng huáng shān。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作品介绍]

《江南行》是唐代诗人张潮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以一位商人妇直率的口吻,从游子行踪飘忽、归期莫定的角度着笔抒写爱情,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久别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诗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不见人归,然后写梦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笔触比较细腻,写得明快而含蓄,语浅而情深,结尾更是余韵无穷。

[注释]

⑴茨(cí)菰(gū):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可以吃。茨:一作“茈”。西湾: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附近。一说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
⑵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莲子花,即荷花。开:一作“新”。还(huán):回来。
⑶妾:旧时女子自称。水上:一作“上水”。
⑷人传:人们传说。凤凰山:山名,有多处。此处难以确指。

  [译文]

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
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作者介绍]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镇江丹阳市)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赏析

壹/

此诗约作于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间。张潮受当地民歌影响,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于是便写下这首《江南行》以表达商人妇的思想感情。

整体赏析

《全唐诗》中收张潮诗五首,其中《长干行》还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张潮的几首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莲子花开”的时间当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当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让读者去体会。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名家点评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此客游而代闺人之词。

明代李攀龙《唐诗选》:玉遮曰:无限低回。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要知“妾梦”、“人传”总非实境才妙。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李梦阳曰:神思恍惚,词意宛曲,最得闺情。焦竑曰:曲折玲珑,写意宛然,当是绝唱。周启琦曰:乐府逸调,能令陆地生莲。

明代邢昉《唐风定》:风味乃绝体之隽,顾抵之非是。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茨菰”、“莲子”,并切水乡之物,“莲子花”三字酷似妇女声口。因在江上分手,故梦不离此处,不知行人却在凤凰山也。沈休文“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此似化其意用之。顾华玉以浅俗目之,予谓正恐不能浅、不能俗耳。浅到极处,俗到极外,便去《三百篇》不远。难与一切文士道也。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妙得风闻恍惚、惊疑不定之意。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此诗纯是神机,可当一部语录,篇中用字人看去似乎稍俗,而不知题足乐府,语须带质,质近于古,质与俗不可不辨审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总以行踪无定言,在山在水,俱难实指。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黄曰:旨句纪初别之时,次句感怀人之候,第三句通乎别后言之,第四句则总结归期之未定。缠绵曲至,却只如话。“凤凰山”又与“西湾”相映。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是古乐府神理。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三四句即“有梦也难寻觅”(按系《西厢记》语)之意,而语特微婉。“茨菰”、“莲子”纪时令,即就眼前景物写来,得风人之体。

清代刘宏煦《唐诗真趣编》:真情幻景,愈幻愈真,笔致跳脱之甚。

佚名

赏析

贰/

此诗写一女子对离家外出丈夫的思念,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南朝乐府民歌同。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颇多转折。前三句一心写水而后一句突然写山,是诗中最大的转折跌宕处。
        在江南水乡泽国,一对夫妇正在依依惜别。秋尽冬来,慈姑(即茨菰,泽泻科水生草本植物)叶烂,凉气袭人,一片萧瑟;虽然西湾的水可能是平静的,但人心里并不平静。此时此刻送别,身孤意冷……而今满池荷叶田田,芙蕖盛开,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或许恰有并蒂莲花映入眼中,教人如何不浮想联翩! 别离时的凄冷气氛和盼归时的繁茂环境,是两个不同色调的画面,但都同样起到映衬或反衬思妇心情的作用。
        慈姑生长在沼泽地,荷花在池塘开放,丈夫启程之处也是水边的西湾(走的自然是水路),三者都没离开水,于是“水到渠成”地写出第三句诗来:“妾梦不离江上水”。有人说梦是某种愿望的达成,日有所思夜必入梦。正因为丈夫沿水路而去,所以自君别后,在梦中也是顺江水追寻。这里的梦非指一次,甚至可以说从慈姑叶烂时分别到莲子花开时来归,日日思辄夜夜梦。每天都设想丈夫可能行船至一处,每夜就在梦中到某处。梦中人无比自由,无限神通。“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可是结果如何呢?
        第四句“人传郎在凤凰山”,算是回答。夜夜梦君夜夜空! 一般来讲,顺势而下,此句也应以写水为自然,可慰思妇苦思之情。现在诗人作如此大转折,使平缓的常见的思妇盼归故事,陡起波澜,使诗余味无穷。
        山水各异,丈夫在山而自己却一直梦想在江水上与之相见,真是白费了心思。失望,极度的失望。然而山水相连,丈夫既然能由江上到山上,焉知哪一天又从山上回到江上? 我一直“梦不离江上水”,总有一天会寻到他。幻想,痴情的幻想。三、四句构成的这一大跌宕,蕴涵着思妇种种情思,一言难尽;留给读者的印象,情挚意婉,含蓄蕴藉。
        思念,无穷的思念,带着痴情,伴着失望。只要郎不还家,她就要日日思念夜夜梦,山山水水都充满她的思念之情。

佚名

赏析

叁/

这是一首反映青年妇女思念外出的丈夫的诗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意缠绵的女子,她深情地回忆着去年秋末冬初,茨菰(即慈姑)叶烂的时候,自己和丈夫在西湾(今扬州市瓜洲镇附近)相别,而如今已是莲子花开的夏日,丈夫却还未归来。去年相别时,寒风萧瑟,水枯叶烂,凄清的风物把离别的愁思烘托得如此浓烈,令人黯然销魂;今年相思处,红莲映日,翠叶临风,美好的景色又把孤居的寂寞反衬得分外难耐;更何况“莲子”的名称历来又往往使多情女子产生“怜子”(爱慕心上人)的联想,我们的女主人公又怎能不凄恻伤神呢?外出的丈夫不但不见归来,而且连确切的音信也没有托人捎来,使这位多情女子魂牵梦萦,寤寐思之。大概是因为丈夫去年是沿江而去的吧,她的梦境总是离不开长江的水,但是有人传来消息却说她丈夫其实是在江宁(今南京市)南门内的凤凰山。梦境中是“水”,传闻却是“山”,梦境中是在远方,传闻却说是在近处,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有的诗人描写闺中女子对征人思念心切,往往写她们身不能飞向亲人所在之地,就寄希望于梦魂能与亲人相聚,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等诗句所咏唱的就是这种心情。张潮这首诗则别开生面,诗中的女主人公说丈夫行踪不定,即便是在梦中追寻他的踪迹,得到的也不是幻中之真,而是幻中之幻,这就把思妇的痛苦写得更加深了一层。因此,“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二句,既包含着这位多情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关切,包含着她听到传闻后的惊疑不定,又隐隐地透露出她为了丈夫的行踪不定、杳无音信而感到委曲,产生埋怨的心情。诗人不去直接刻画她的心理活动,而是让读者从她那含而不露的一番倾诉的袅袅余音中,去揣摩她微妙、婉曲的万千思绪。

这首诗从内容到形色,都带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用水乡风物茨菰、莲子显示时令的变迁,以江南地名西湾、凤凰山(其实对诗中地名不必指实其确切所在)点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以惟妙惟肖的青年女子的口吻咏唱她微婉的心曲,这些都是深得江南民歌神韵的。

佚名

赏析

肆/

张潮,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处士。殷璠曾辑其诗人《丹阳集》,当为开元、天宝时人。工乐府,笔致婉丽。《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的极其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过去有的诗评家认为它妙就妙在迷离恍惚。贺裳《载酒园诗话》:“妙得风闻恍惚,惊疑不定之意。”沈德潜《唐诗别裁》:“总以行踪无定,言在水在山,俱难实指。”唯近人刘拜山讲得颇明确:“江干一别,魂梦犹萦,意其远行,却在近处,所谓‘常叹负情人,郎今果作诈’(《懊侬歌》)也。诗中标举两处地名,正要人从其相近悟入,布局巧妙如此。前人未加深究,未免辜负匠心。”(《千首唐人绝句》)这一分析,颇得诗人用心。

要理解诗人这种匠心之妙,首先在于了解“西湾”和“凤皇山”之所在。宋代苏舜钦的《扬子江观风浪》:“日暮至瓜洲,系舟泊西湾”,可见西湾在今江苏扬州市瓜洲镇附近。凤皇山,据《江宁府志》载:“凤皇山在江宁(今南京市)南门内。”由此可知西湾和凤皇山,仅一江之隔,并不是太远的。其次,在于理解“茨菰叶烂”和“莲子花开”的时间。茨菰夏植秋熟,冬天叶子始烂。莲子花即荷花,于盛夏时开放。这样,第一二两句就是说,第一年的冬天分别,到第二年的秋日还未回还。分别的时间可谓不短,而两处相隔的距离却不远。这个矛盾,一方面使得她更为思念,因而“妾梦不离江上水”——他是从水上离去的,以为他可能飘泊天涯了。另一方面却反映了男方久而无信,近而不回,可能有了异心。郎在凤皇山,也只是靠“人传”,并非他自己捎来了信。“妾梦不离江上水”,还一往情深,执念不舍,可是郎却无影无踪,更听说就近在对江,怎不叫她要失望而怨恨呢!“妾梦”的执着沉迷,和“人传”的似准似误,“江上水”和“凤皇山”的根本对立,把个痴心女子负心郎的意思披沥无遗。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