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赵永培《我的追车梦》
文/赵永培
【作者简介】赵永培,光辉学校。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我的家乡在光辉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望江村,那里四周高山环绕,迎面是高大的常家大梁子,站在低处望去,只见青纱似的白云在山顶上飘来飘去;后面是起伏绵延的何家大山,高耸入云;左边是巍迤不断的七架山,由七个高峻的山峰组成,横亘数十里;右侧矗立着插入蓝天的白毛山,高大险峻;这样四面环山,中间形成了一个小小盆地,我的家就在盆地中央。
开门就见山,出门就爬坡,就是家乡的真实写照。只有几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从山脚下盘山而上,与外界相连,通向四面八方。
在我小的时候,上街赶场全是步行。每次赶场时,都要翻山越岭,大人们肩挑、背背各种农副产品,常常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还要在路上休息几次,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场镇。每每看见这样的场景和我每次上街赶场后几天腰酸背痛的感觉,心里就由衷地冒出对车的渴望,要是自己有一辆车多好啊……
那时候对车的概念只停留在自行车上---因为只见过自行车,也只知道有一个人骑自行车---那就是老赖。老赖,五十来岁,他是建设区邮政局的邮递员,专门负责建设到光辉的各种信函的运送工作。
从建设到光辉,必须从我的家门口通过。每当老赖骑着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在家门前崎岖不平的小路上经过时,我和小伙伴听着叮叮当当的铃声,便立刻停止了各种游戏,嘻嘻哈哈地跑过去迎接他的到来,一边跑一边唱着儿歌:“洋马马,跑得快,上面坐个猪八戒……”等他从面前骑过去了,便又向着他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又是一阵打闹和响起的儿歌的声音,和着自行车悠扬的铃声和伙伴们的嘻嘻哈哈的笑声,演奏着一曲动听的乡村乐曲,给静谧的山村增添了许多生机,直到很远很远,只见老赖的身影消失在那小路的尽头,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又开始了小路上的游戏。那时?,我们山里的孩子都认为自行车是最快的交通工具,老赖骑自行车的形象是最帅的,有自行车是最幸福的……自行车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梦想。
时光荏苒,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虽然我已见过各种不同的车辆,但在我们的村子里还没有自行车,自行车仍然是大家的梦中情人,很想得到它。就连男女耍朋友结婚的唯一条件就是要一辆自行车。记得那是一九八二年的事,我的妹妹要结婚了,向男方提出要一辆自行车,“山这么高,出门就爬坡,要它干什么?”这是我妈的声音,进行阻挠;“连路都没有,还要什么自行车?”这是男方家长的回答。总之就是大家都认为山高路又不平,买自行车没有必要。好在妹夫想尽办法,终于借钱买了辆自行车。结婚这天,妹夫组织了二十多辆自行车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来迎亲,一路上叮当叮当的铃声,响彻了整个山村,在冬季早晨的薄雾中盘旋。沿路两边老远的村民也赶来观看,在一片啧啧啧啧的称赞声中,投来羡慕的目光,成为了当时最豪华的迎亲“车队”,也成为了年轻人结婚的榜样。
到了我终于有车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八四年了,我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了一年时间的一百四十多元钱购买了一辆山川牌自行车,实现了自己的追车梦想。“我终于有车了,我终于有车了……”无数次地在心灵深处狂呼,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当刚骑回新买的自行车时,便在村子里转了又转,一路上铃声特别响亮,在我的身后,也有许多的孩子像我们当年跟着老赖一样跟着我跑!
以后的几年里,随着“要致富,先修路”的深入人心,山区的道路己经得到改善,家家也都有了自行车。上街赶场骑车虽然还是很累,但速度已经提高了很多,十多二十分钟也就到达了,自行车成了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
后来,乡村道路越修越宽,也越来越平坦,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到了九十年代初,摩托车出现在乡村的道路上,虽然数量很少,还是被大家称为的“狗驴子”,但当我骑着自行车努力使劲蹬着上坡时,从身后驶来一辆屁股后面冒着黑烟的“狗驴子”从身边一溜烟经过,只留下一路尘土时,脑海里就产生了摩托的联想---要是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就好了。后来妹夫购买了一辆嘉陵七零摩托车,我也好是羡慕,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即使省吃俭用,也一定要购买一辆摩托车,终于在二000年有了自己的嘉陵125型摩托车,现实了自己的摩托车梦想。
随着城乡经济的繁荣,交通状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绵三路,绵盐路,绵遂高速等快速通道从家乡附近通过,村村,社社,家家户户也通了水泥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现在,我已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车,实现了自己轿车梦想。有了车,出行更方便了,无论是开会学习,探亲出差,还是走亲访友,出游旅行,随时都可以来一个说走就走的自由行程,自己一边开着车,一边欣赏着沿路的风景,无比惬意,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