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钟才||曲阜朝圣
曲阜朝圣
文/郭钟才
曲阜“三孔”万仞宫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人们对孔子有了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历史地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作为儒家经典代表作品的《论语》再次走进了中小学课堂陶冶着莘莘学子。遍及各国的孔子学院的建立,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影响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孔子不仅受到中国人民,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崇。
带着虔诚,带着景仰,带着无限渴盼的心情,我们利用学校组织暑期旅游的机会,走进了这位先哲的故里——曲阜。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它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厚的文化积淀闻名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大成殿
在导游的导引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孔庙。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堂,是三孔中最大也最气派的建筑。它以皇宫的规格建成,规模仅次于故宫,号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当时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又下令大修,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孔庙里建筑雄伟,松柏林立,浓荫蔽日,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
石雕龙柱
整个孔庙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我们从中路的“金声玉振坊”进入,历经“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最后来到了最为壮观的“大成殿”前。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后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更为今名。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径长0.8米,为明代弘治年间徽州工匠刻制。大成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均为云龙浅雕。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珑剔透,龙姿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堪称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据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孔时,孔家就要将石柱用红绫包裹,不敢让皇帝看到,惟恐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游者无不叹为观止。据说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游大成殿时,也为其精妙绝伦的艺术叹服,随即赋《观大成殿》诗一首:“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农老圃自服输.解道乐云岂钟鼓,还明劳教不分途.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大成殿内正中置一巨大雕龙贴金神龛,龛内供奉孔子塑像。其装束打扮并非孔子生前形象,而是根据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虚拟出来的,给人一种被神化了的感觉,倒不如真实的更亲切、更感人。孔子塑像两侧是被称为“四配”的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再两侧为“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面对圣人,我们恭恭敬敬地行下了庄重的一礼。
金声玉振坊
大成殿内外悬3副对联。其中门外一副为清世宗手书: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在大成殿院内,有一方亭名曰“杏坛”。相传孔子当年在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来传为美谈。导游提醒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在这里留影纪念。遗憾的是自己未带相机,由同事给拍了一张,也没有保留下来。
离开孔庙进入孔府,这里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子孙们办公、居住的地方,是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子死后,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更成了统治者巩固其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历代皇家对孔子后人都有封号,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衍圣公,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最后一个衍圣公是1920年袭封的,名叫孔德成,孔德成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子家族嫡长孙自宋仁宗至和二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到孔德成这里,一直延续了八百九十余年。
孔府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其中上联的“富”字头上无点,下联的“章”字中间露头。据导游介绍,该联为清代大文豪纪晓岚手书。两个字的特殊写法,寓意“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孔府内宅
孔府建筑的结构特点是“衙宅合一,前衙后宅”,前衙的中心建筑是“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审理重大案件,举行庄重仪式的地方。从那大堂正中悬挂的钦赐“统摄宗姓”匾上,从那堂内陈列的一品爵位仪仗上,从那披着斑斓虎皮的太师椅上,可以看到当年衍圣公的神圣和威严。据史料记载,衍圣公虽然不是什么官职,但享有极高的威望。不论哪个朝代,曲阜乃至山东的地方官们都不敢怠慢,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衍圣公。而地方上有什么大事,也是要请衍圣公出面主持公道的。历代衍圣公也极力维护孔家的名望,治学、办事极为严谨,深得百姓的拥护。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也叫“冷板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让他一直坐在这条凳上,未予接见。所以这条凳便被称为“冷板凳”了。
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六代含怡”匾
孔家的政治地位不仅体现在至高的爵位和封号上,而且体现在与皇家的姻亲关系上。在孔府三堂,我们看到了一块匾,上书“六代含饴”四个大字,是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导游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乾隆皇帝将他的一位女儿嫁到了孔府,就是孔子七一代孙孔昭焕的高祖母、诰封衍圣公一品夫人黄氏。据说皇家的女儿任性霸道,根本受不了孔府极为严格的清规戒律,屡屡向父皇诉苦。乾隆深知女儿的性格,虽然心疼也不好直接责难孔府,就给孔府赐了一块匾,意思是说,你孔家可以六代人同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也应该对我的女儿好一些。
“五柏抱槐”前留影
游玩了前衙后宅,我们来到了孔府后花园。孔府的后花园布满奇花异草,最神奇的莫过于“五柏抱槐”。说是五柏,实则一松,由于年代久远,或因雷霹或因电打,一松居然分成了五瓣。这还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长出一槐,且都长得郁郁葱葱,生机无限。人们都说,这寓示着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难得的佳地胜景,我急忙让同事举起相机,给我留下一影。
从孔府出来,我们直奔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同时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据导游介绍,林内目前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林
孔林内的主要古迹有:神道、大林门、享殿、子贡庐墓处、孔子墓、孔鲤墓、孔伋墓、孔尚任墓、于氏坊,我们重点瞻仰了孔子及其子孙的墓。瞻仰孔子墓,首先要通过一个长长的甬道进入享殿。享殿是一个祭祀大厅,厅后便是孔子墓。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个大字。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加封,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武帝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据说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子的孙子孔伋(前483--前402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孔子死后,他拜曾子为师,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孔伋的学生又把孔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并对孔子学说进行了发展,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伫立在孔子墓前,我想了很多很多。一个长眠于地下2000多年的人,而他的思想光芒却依然如此灿烂;不少人想把他打倒,而他的影响却越来越大。这样的人,不能不称其为圣人、伟人!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们自己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说过的荒唐的话,做过的荒唐的事,是应该进行反省的。我们要对孔子和孔子思想进行再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孔子,其思想自然有其保守的一面,但我认为,在维护社会秩序,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文明礼让的社会氛围方面,它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人对北宋开国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不以为然,以为从《论语》中找不到治天下的具体方略。我以为《论语》高就高在不讲具体方略,而讲根本思想。治国的根本思想是什么?就是《论语》中讲的“仁”。“仁者爱人。”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不懂得“爱民”,不懂得“以人为本”的国家,不管他采用何种治国方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沉思中蓦然听到导游的呼唤,急忙赶上已走出一段的同事们。眷恋不舍中回首再望,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孔林更显得神圣庄严,
气象万千。
作者简介
郭钟才,山西保德人,退休教师。采菊望山、含饴弄孙之余,偶有诗文发表。著有《闲云斋随笔》。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商务热线:1339350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