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今日小暑,温风已觉暑,山水犹未知,养生讲究防暑养心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每年7月上旬进入小暑节气。暑者,《说文》曰:'热也。'
古人认为这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
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时间大概也是入伏的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对付三伏天因暑热、潮湿和贪凉所致的外感风寒,可常按涌泉、极泉和阴陵泉三个穴位。
涌泉:按摩涌泉可滋阴降火,缓解上火症状。涌泉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晨起和睡前用力按揉20~30次,效果更好。
极泉:炎热多汗容易让人心烦气躁,这个时候不妨按摩极泉穴,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极泉穴位于腋下,适度捏拿腋窝,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右掌轻拍左腋下30~50次,再换左手拍打右腋下,重复5遍。
阴陵泉:伏天气候潮湿闷热,湿邪经皮肤侵入人体。按摩阴陵泉有助加强脾胃运化、利水除湿、调理三焦,可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小暑时节正值盛夏,雨水丰富,故湿热交加。北方天气炎热,黄精芡实猪肉汤可消除暑热、补脾除湿;南方气候比较湿热,薄菊翠衣清凉饮是夏季炎热天气的养生茶饮,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
食材:黄精8克,芡实5克,山药5克,薏苡仁5克,猪瘦肉100克,紫菜2.5克,莲藕20克。
制作方法:1.猪肉洗净,切片,焯水。2.莲藕去皮,切成小块,用水煮熟备用。3.紫菜洗净,撕成小片。黄精洗净备用。4.加食用油热锅,下姜片、葱段爆炒。5.将猪肉、紫菜、莲藕、黄精、芡实、山药、薏苡仁、炒姜片葱段、料酒开水加入砂锅,再烧开后慢火炖煮30分钟。6.加入盐、白糖、胡椒粉,撒香菜末拌匀即可。口味咸鲜。
功效:消除暑热,补脾除湿,养血除烦。
适宜人群:暑热内蕴、脾虚怠倦者。
不适宜人群:肥胖、血脂较高、高血压者,舌苔厚腻者。
食材:薄荷3克,菊花2克,蜂蜜10克,西瓜皮100克。
制作方法:1.薄荷、菊花用纯净水浸泡30分钟,上火煮沸3分钟。2.西瓜皮洗净,削去外皮,切成小块。3.将薄荷菊花水、西瓜皮块倒入榨汁机,加入蜂蜜,榨汁后饮用。口味甜香。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解暑,清利头目。
适宜人群:烦躁口渴、咽干不适、容易疲劳、气虚自汗等症状者。
不适宜人群:寒湿体质者。
来源: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