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当于活了几辈子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现实肯定是唯物主义的,科学是最靠谱的参考手段。但由于人类的意识至今从历史认知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会制造无数概念,并且完整运转,从而演变成为我们的社会。重要的是,我们不可避免会产生独立且超越物质的体验形式和人生乐趣,一辈子都活在规则内,并由此导出很多不同类型的优势以及弱项来,升华人类以及个体的本质。于是,人类不可避免会在唯物主义以外,还参考一系列唯心主义原理。
我相信人类是复杂的,所以人类不会单方面参考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而是会综合运转。在科学的模型下,精神、思维和智慧这样看起来不存在载体的概念同样加持物质被科普,比如脑电波或者夸克都能解释。我对此是支持的,不过那是宏观范围,需要流传和研究因此较真,在个人生活没必要这么仔细。普通日常使用夸克来对话,确实太小题大做,就算仅限自我陶冶的写作和思考,同样没必要。所以,唯心主义还是可行的引用。
精神、思维和智慧就是现实世界关于唯心主义的主体,至少在我的定义是这样的。人类的活动趋势,精神、后天知识补充以及自我控制等远超本能和习惯,所以心理动态的养成和升级特别重要。有天才,基于家庭教育,读书进行多年素质深造,出国留学或者当个博士,工作上提升能力,诸如此类。除了这些走流程和受益命运外,个体的生活还有很多方面是靠觉悟的,吃灵感,换状态,最终定格每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些模式下,我们对差不多事件的反应和行为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以这样说,我们相当于活了几辈子。这里就可以看出科学的重要性,因为我只需要使用一个悖论就能描述这些十分玄的意识体验,那就是此前说过的哲学命题“忒修斯之船”——当整体完全更新细节后,还是原来的状态吗?用球队和俱乐部来举例就清楚了。任何人事物都一样,不仅是换一圈细胞,大脑接受并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是全新的。
科学定义下的平行宇宙至少从目前看是没有的,但在思维实验下,确实可以引用这个概念。这点我也撰文阐述过,所有人的任何每一秒都会对应无数中可能性,只是大部分都会重叠,个体因此假设能意识到基本只能产生两个选择而已,结果就兑现成后悔、惋惜、庆幸和无所谓等心理。另外,哪怕一天前——当然基本都是按几年算的,我们的人生都是走向另一套发展轨迹的。阅历、生活、现实、命运、交际圈、意外和大背景,在决定我们接人待物的结果。变得成熟,还是对人生更洒脱,或者变成世俗的一部分,可以是同一个人物的不同阶段,这就是“活了几辈子”的含义。
不过这样说是结合意识定义阶段得出的概念而已,只能为个体大概也就对该理论比较熟悉的我设计人生提供参考而已,并非真正科学。所谓“几辈子”,跟轮回转世的文学想象不同,时间还是有限的,最多也就一百岁,而且从主观感受看还越来越快,好像没什么积极痕迹一样。我写这篇文章目的也并非跟传说中达芬奇构建睡眠公式重新定义时间来转移注意力,而是感慨人类的意识就是这样有趣且不真实。还绑定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跟任何老熟人的共同话题正在减少,因为大家基本没有开发出新交集,吃老本确实有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