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元起家 8年创业,他将农林废弃物变“神炭” 开创3亿产值公司

   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参编单位征集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织执行2019年第四批国家推荐性标准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20年03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起草推荐性国家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标准的意见回馈、现场调研及研讨会等,并欢迎各企业机构参与起草单位。

     “2021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会议通知

“2021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将于第九届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期间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分会主办,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11月22日上午10点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W5馆现场会议中心开幕,欢迎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企业报名参与。

“2021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11月22日上海举办

我国是世界农林大国,每年秸秆的总产量超过9亿吨,废弃秸秆占用耕地,污染环境,还存在森林火灾的隐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把这么大体量的秸秆有效利用起来呢?创业者刘必衍采取“以废治废”的思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高品质的活性炭产品,被称为是化朽木为“神炭”。

2003年,厦门小伙子刘必衍来到西部城市重庆,身上只带着2000元钱,开始了他的创业梦。创业前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刘必衍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刚开始的一个月,他到处投发简历却四处碰壁,家人和朋友都劝说他回厦门。刘必衍没有动摇决心,终于在一家策划公司入了职,当时月薪1700元,不到在厦门时工资的三分之一。

三年时间里,凭着踏实能干和肯吃苦的劲头,他从一个小员工做到了策划经理,月薪3万。这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辞掉了这份不错的工作,靠着积攒下的10万元,创办了一家环保公司,正式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刘必衍说,环保领域是自己一直看好的方向,也是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这些年,别人买房挣了成倍的钱,而我挣了一堆专利。”刘必衍把钱不断地投入到环保技术研发上,在他看来,做实业只能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他本着“以废治废”的思路,把木屑、果壳还有废弃秸秆等原材料加以利用,碳化为高品质的活性炭,通过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调节,使其吸附力提升至普通活性炭的2倍,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吸附有害物质。在生产活性炭时生成的废弃物,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了100%的全价值。

刘必衍把变废为宝的环保思路不断拓展,他发现重庆江津作为“花椒之乡”,每年这些作物修剪下来枝条的处理都是一个难题,于是他逐步把公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剪掉的花椒枝条利用起来,将其炭化成活性炭原料。刘必衍介绍说,江津有50多万亩花椒基地,每年剪掉废弃的枝条超过20万吨,如果将其全部利用,就可生产出2万吨活性炭成品,按每吨1.5万元计算,就能新增3亿元产值。这样既增加了公司收入,也给农民带来额外收益,同时也把环保问题解决了,一举三得。

8年来,刘必衍执着于环保事业,他带队的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的活性炭企业,参与制订了《室内空气净化活性炭》等国家标准,取得了包括3项发明专利在内的20多项专利技术,其酒用活性炭、食用油用活性炭,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七成以上市场份额。

在《创业英雄汇》节目现场,刘必衍带来了一个小实验,将自己生产的活性炭与普通活性炭相比,呈现出的吸附效果让现场嘉宾为之赞叹,但有投资人临时给他出了一道考题,让他把另外一杯浑浊的水再次进行净化,观察效果。面对挑战,刘必衍的实验结果能否让大家心服口服呢?

特别信息

“2021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11月22日上海举办
协会简介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探索建立规范可行的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与种养殖合作社、收储运环节、再利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平台,探索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地膜及林业废弃物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本网所选文章旨在传递更多高价值信息。欢迎推荐,感谢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