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灵璧的一场文学盛会
灵璧记忆
那年灵璧文学盛会
凡是爱好文学创作的人,大概都还记得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吧,那时灵璧的文学社全国闻名。全县十九个乡镇,竟然先后涌现出大大小小十六个文学社,再加上县城内的学校、厂矿企业的竟然超过二十多,全县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已达上千人,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遍发全国各地大小报刊,获奖连连,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安徽省文学社科院的费良琼老师专门就灵璧文学社壮况写了长篇报告文学《绿色沙龙》发表在上海市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杂志和《安徽文化周报》上,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强烈反响,被称为:皖北文学热潮现象。
九零年的四月二十八日上午,我正在渔沟镇庆云小学里代课,接到了渔沟区(现在叫镇)文化站的书面通知: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到县文化馆参加文学社骨干创作座谈会,时间三天。我向学校领导请了假,校长万仁义同志很热情地给我调了课,安排好学生学习课程。
第二天上午,我们渔沟区的【拓路】文学社的创始人李保璧,闫星云,晏金龙和我,乘坐大巴车来到了灵璧西关桥头。下了车,我和闫星云同志(现任宿州文艺公众号主编)顺着大街一路向东,直奔隅顶口而来。
来到隅顶口放眼一望,这是当时灵城内最繁华的地段,东西路南北路的十字交叉口,路北是土产公司、县政府门楼、百货公司……路南有县人民医院,中国农业银行,新华书店……路东北有工艺店,裁缝店,朝南有凤山旅社、人民剧场…路西有县总工会,照相馆,县文化馆。
我和闫星云同志一起跨进路西文化馆,院内陆上斜放着一块张氏园林石碑,我们直奔北部会议室登记报道。会议室内早就坐满了开会的人,大约有二百人。主席台长桌边坐着两排领导,墙壁上悬挂着红纸黑字条幅:灵璧县文学骨干创作座谈会(这是孙淮宾老师的真迹墨宝)。领导们少数的我认识,大多不认识。有县委宣传部的胡副部长,县广播电台的文化责编,县文化局的唐国碌主席、寿新元老师、青年作家魏强老师。还有县文化馆的戴善晋老师,韩娟老师等。县文化馆的白志功馆长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县文化局陈家满局长的贺信。
当时,会议的所有食宿开支据说是由县文化局专职创作员魏强老师提供赞助的。他当时是县文学界的当红巨星,其中篇小说《那明亮的灯哟》获得“国际和平年青年文学奖”,短小说《青竹》等先后获得国家级报刊征文奖。他在百货公司三楼上开办了广告公司,同时还承包了县人民剧场,其母亲任黄淮酒家饭店及招待所负责人等。
白馆长首先作了开场白,随后县作协主席唐国碌畅谈了国内文学创作的动态,发展前景。紧接着戴善晋老师总结了各个文学社创作的成果。
中午,我们一行人来到黄淮酒家饭店,十人一桌八个大菜聚了餐,午饭后各自回到招待所宿舍休息。
下午两点继续召开座谈会。首先魏强老师介绍了自己小说创作取材过程,并为广大文学创作者指明了写作方向。寿新元老师简述了曲艺方面的创作概论,戴善晋老师讲述了儿童文学创作及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要点说明。会后,与会者进行了讨论交流。
晚上,来自各个乡镇的代表在黄淮酒家欢聚一堂(按会议要求,县城内代表食宿不待)。
第二天早餐是米粥,馒头,四个菜。早餐过后,我们来到文化馆会议室内继续开会。首先是县文学界的名家大腕:周恒、卜献华、黄玲君、高西梅、潘成欢、徐新宏、梁超等等老师先后作了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论述,随后来自各个乡镇的文学代表介绍了自已刊发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文作过程,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记得大庙的一位农民作者畅谈了他发表在《农民日报》上的小说《牛市》的创作体会,让我记忆颇深,只可惜当时不知他贵姓大名,也不知他现在是否健在了?
当年,我坐在戴善晋老师身边。戴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八百度,他透过厚厚的带着螺纹的眼镜看着大家,那慈祥的面容令人难忘。他低头看着我带去的小说《山月儿》,示意我上台去聊聊写作体会。可年轻无知的我,看到许多文学大枷在台前高谈阔论,自卑地始终没敢站上去……
到了晚上,我们漫步地隅顶口的十字街头,华灯初上,歌舞升平,行人匆匆,车水马龙。我们在书报亭前顺手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杂志后,又聚到了洒家饭店把酒言欢了。
今晚特殊,所有与会者全部聚餐。我们酒桌上有来自中医院的周恒,潘成欢老师,有灵一中的徐新宏,尤集的尤浩,王善伦,朱集的马东义,高楼的王增銮等代表,大家相互介绍认识,随后端起酒杯,喝起了钟馗王酒,一切情谊在酒中。
酒足饭饱之后,灵城的代表各自归家休息,我们下面乡镇来的代表喷着酒气,步入剧场看电影。执勤人员把我们安排在观众后面落座后,提醒道:不要大声说话,免得影响大家看电影。
于是,我们酒饮少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宽银幕,看着电影《庐山恋》,有的代表久不谋面私私窃语,还有的代表不胜酒力,酣然入睡。我们在剧场中稍息,直到影毕人散,才步入招待所洗刷入眠。
第三天(五一国际劳动节)上午,戴善晋老师说宿城的《拂晓报》文艺部的刘朝兰老师要来进行诗歌创作讲座。我们每个人早早地来到会议室里,看着文化馆发的《群众文化》杂志,探讨杂志上面刊登的全国文化界,散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的征文大奖赛事宜。到了半晌,才接到通知,刘朝兰老师因事来不了。很是有些遗憾。于是,代表们各自活动,乡下的午饭后回去。
我和同事来到文化馆西后院的美术室,县农民书画家协会主席冉献强,秘书长王书田正在布置首界农民书画作品展。孙淮宾老师为他们题写了报头:“灵璧县农民书画家协家作品展”,墙壁上挂满了各乡镇农民书画家的作品,有书法、美术、剪纸、刺绣、十字绣。我看到了登记册上浍沟镇唐庄一位朋友画的《仕女图》,村姑画得好漂亮,穿着花上衣,扎着一条粗辫子,恰似当年流行歌曲:《小芳》里的小芳……(扯跑题了)。
午饭后,我们乘上开往各个乡镇的客车,奔向四面八方……
这是我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以来,在灵城参加的唯一一次天数最多,人数最多,收获最多的一次文学创作盛会。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时光转眼已逝,但至今想起来,心情依旧是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参会的人,我大多都不认识,他们有的已成名成家了,有的弃笔从商了,有的已经仙逝了……但往事如烟,记忆依旧。
2020年4月27日夜于庆云山下陶庄
刘培银(似水流年)灵璧县渔沟镇庆云村人。1999年县进修学校中师毕业,曾任小学代课教师21年。在山西《学习报》,《安徽消费者报》《拂晓报》上发表过小说散文十多篇并获过奖。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现在嘉美特服饰公司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