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救妈妈,6岁的儿子凌晨跑到派出所求助!

父母吵架,不管最后谁赢,输的都是孩子。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一家两口子吵架,妻子赌气出去寻死。

为了救妈妈,6岁的儿子凌晨跑到派出所求助,幸好警察及时赶到,妈妈被成功营救,母子俩平安回家。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夫妻俩因为儿子写作业的事情吵得很凶,儿子吓得哭着跪在妈妈跟前说:

“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我以后一定听话,好好写作业。”

让一个孩子彻底崩溃的,不是打不是骂,而是爸爸妈妈都不想要这个“家”了。

我们用心爱着孩子,却总因为处理不好夫妻关系,间接伤害到了孩子。

台湾著名哲学博士傅佩荣曾经说过: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

家庭的好坏,是孩子人生的根基,根基不稳,人生形同废墟。

家庭,决定着孩子一生生命的底色。

父母争吵,是对孩子的精神凌掠

曾看过一个新闻:

南宁12岁的男孩,因为常年目睹父母吵架,绝望至极,选择跳楼轻生。

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众人合力,才救下男孩,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而更令人扎心的是,孩子竟然多次有跳楼轻生的念头。

小小年纪,就想结束生命,可见孩子的内心是有多么的绝望。

父母永远都无法体会到自己情绪失控,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杀伤力。

任何一次家庭争端,都可能会成为刺激孩子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而父母争吵的画面,会像惊悚的“恐怖电影”刻入孩子的脑海,刺激孩子的神经,让孩子身心备受伤害。

身边有个朋友,从记事开始,父母就经常吵架,砸东西。

那些恐怖的场面,给她造成的心理创伤,至今都无法走出。

20多岁的她,只要一听到别人大声说话,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童年父母吵架的情形就会立即浮现在脑子里。

而一看见别人吵架,她就会有身体上的不适,心跳加快,止不住地颤抖。

多年来,她无法摆脱曾经的阴影,经常还会做梦哭醒。

对别人来说,家是避风港,对她来说家却是逃不出的噩梦。

在一期《拜托了妈妈》里有专家曾指出:

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情绪紧张、焦虑、抑郁,他的脑袋里会分泌一种压力激素,使得孩子记忆力下降、专注力下降、内心脆弱等等。

目睹父母战争,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紧张的情绪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功能性的失调。

长大后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孩子也无法控制好情绪,身体会出现习惯性的应激反应,一辈子遭受折磨。

父母互不接纳的家庭

培养不出好性格的孩子

身边有对夫妻,结婚后常为鸡毛蒜皮吵架。

时间长了,两人为了不影响孩子,就尽量避免针锋相对。

可是不满和抱怨并没有消失,尽管两人索性互不理睬,但孩子还是敏锐的感觉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剑拔弩张。

一天,孩子问奶奶:“爸爸妈妈两个人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要离婚了?”

于是,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乖,甚至为了调节家庭气氛,经常讲笑话,还替父母传话。

但是,压抑的家庭氛围,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很大,时间长了,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还变得内向,不愿和同学交流,常常一个人在教室发呆。

父母以为停止正面冲突,就能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但那些背后的冷漠、疲惫和疏离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不安。

孩子会以为父母的矛盾是自己造成的,用乖来极力讨好和缓和父母的关系,但这种隐藏的愧疚感,却为孩子的性格发展埋下了祸根。

现代心理学说,性格就是我们童年时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心中的缩影。

父母怎么相处,孩子的性格就是什么样的。

在《我家那小子》里,武艺妈妈回忆起不良的夫妻关系给儿子童年造成的伤害,不禁内疚落泪。

有段时间,他们夫妻感情不好,互相指责的家庭氛围,严重伤害了孩子的情感。

曾经活泼开朗的武艺,变得不爱说话,沉默寡言。

妈妈哽咽地说:“我发现他已经心理有阴影了,特别的心疼。”

长大后的武艺,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身处不和睦的家庭,孩子很难有与父母交心或倾诉的机会,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或沟通交流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慢慢变得不开朗,时常产生孤独感,性格也变得孤僻。

毕淑敏在《家问》有言: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危害孩子的成长,这种负面情绪会一直伴随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为人处世、朋友选择、和婚姻生活。

和睦的家庭

才是孩子人生温暖明亮的底色

周国平曾经说过,家庭和睦、父母相爱,孩子能在有爱和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会有温暖明亮的底色。

想要尽量降低因夫妻关系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家长可以这样做:

1. 在孩子面前尽量不吵架

美国心理学家卡明斯曾经说过,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夫妻之间的和睦,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从现在开始,把直呼伴侣名字,改叫“孩他爸(妈)”,将“你爸妈”改叫“爸妈”,把“为了你”换成“为了我们”,换一个说法,会让伴侣感受到尊重,增进彼此的情感。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妻子即将发火,她拎着一双沾满灰尘的袜子走到老公跟前:“你能不能别乱扔东西。”

老公的2种回答:

第一种:“我上班都这么累了,你揪着小事有意思没?”

第二种:“老婆,我真没有,是他自己长腿跑到沙发底下的。”

你看,第一种会激怒情绪,第二种却让幽默缓解了对方的火气,一句话的作用,真的很大。

婚姻生活,避免不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有好好说话,才能减少冲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环境,给夫妻一次好好相处的机会。

2. 不得已吵架后,及时安抚孩子情绪

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如果不幸发生后,要及时安抚孩子情绪,倾听孩子的感受,然后向孩子表达爱意,并态度诚恳的道歉。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刚才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不要担心哈。

我们刚才都太生气了,没控制住脾气,语气不好,说话很大声,但爸爸妈妈都很爱这个家,更爱你。

这次,爸爸妈妈知道错了,以后会注意,请你帮忙监督爸爸妈妈,好吗?”

及时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才能减轻对孩子的伤害,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

3. 定期开展角色互换游戏,共情对方的感受。

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爱的博弈》中提出:

“情绪协调能力是关系信任与和谐的基石,当伴侣能深层次地相互理解时,并将这些理解用亲切的方式相互表达出来,就会产生亲密感。”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感同身受,学会理解和包容家人的难处。

定期开展角色互换游戏,全家人都参加。

比如:爸爸扮演家庭妇女角色,带孩子,做饭,喂奶;妈妈扮演男主人,换电灯泡和马桶盖。

比如:孩子扮演家长一方,模仿演练吵架,让家长另一方当观众,并记录下感受。

通过角色互换,共情对方当时的感受,体谅对方的不易,学着给家人理解和接纳。

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增进伴侣之间的感情,更能提升亲子关系,陪孩子更好的成长。

当共情对方的处境时,才能从心里真正理解对方,然后用行动去相互表达出来。

懂得理解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好的家庭氛围。

著名小说家德莱塞曾在 《嘉莉妹妹》里写道: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相比在父母争矛盾夹缝中生存的孩子,和睦的氛围更能让一个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童年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气。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彼此多一份理解,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