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姓夏还是姓商,在上...

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姓夏还是姓商,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称之为'早商文化',也有学者认为是夏代的遗存。

当1959年徐旭生及助手赴豫西调查'夏墟'发现二里头遗址时,是将其作为汤都西亳对待的。

徐老从古文献资料中,先排除了河南豫东陈留县东北老丘说法。他从史料中探索的结果,觉得有两个区域应特别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颍水谷的上游登封、禹县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霍山以南一带。

徐老将第一区域(河南)分为八个部分。下文重点谈下当时如何寻秘二里头。

'昔伊洛竭而夏亡。'伊水洛水均从西南流过洛阳平原,于今偃师近巩县境处相会。足证伊洛二水与夏后氏有密切的关系。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汭,就是水的湾子,并不专指伊入洛及洛入黄河的地方。此文所指仍应该是洛阳平原区域。

斟鄩,夏桀之居、且亡国之地,有人说它在山东,有人说它在河南。山东之说什么也不能证明,鄩城在巩县西南五十里,一天调查毫无结果。

'高辛故都在治西五里今高庄。'
“辛寨镇以西,皆古亳邑'——《偃师旧志》。

徐旭生等人首先从偃师高庄调查,仅见汉代陶片。然后来到离旧县治西十二里新砦(辛寨)。去新砦3公里,过洛河南,即至二里头村。

二里头在偃师西偏南9公里,洛河从北边流过,遗址在村南。1958年因掘地发现陶片很多,徐老及助手采集的有尊、罐、鼎、豆、石斧、骨锥等器物。估计这一遗址大约属于商代早期,范围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

'尸乡,殷汤所都。”当时徐旭生在此调查商汤都城是顺路看它是否确实。没成想,随着对迄今为止中国可确认的最早的王国都城——二里头遗址考古线索不断更新,考古学家苦苦寻找的文献中的[夏]不只是流于传说!

通过考古发掘,知道了二里头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当时有学者曾先后提出二里头文化内涵的性质,一、二期为夏文化,三、四期为早商文化;一期为夏文化,二至四期为早商文化;一至三期为夏文化,四期为早商文化和俱属夏文化等不同意见。

只到1983年在偃师尸乡沟考古发现遗迹保存完好、文化内涵完整的偃师商城,学者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俱属夏文化、偃师商城为西亳、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才逐步成为主流认识。

聊到这里,问题来了。华夏第一都——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什么被国家权威机构认证为夏晚期都城?

首先,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本来就是来自文献,如果无视文献记载的重要信息,那么也就无从说起。以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为例,学者们首先研究可信的历史文献,更主要的是与考古发现密切结合,以考古发现为第一标准。

20世纪60至7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二里头一号和二号大型宫庙建筑遗址,此外,还发现了30多处夯土建筑基址,发掘了与制陶、铸铜有关的遗存,清理了一批中型墓葬。

80至90年代,二里头遗址中的各类房址、祭祀遗存、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制陶和制骨遗存和墓葬的考古发掘,使学术界对夏代都城遗址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

世纪之交,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在遗址范围、布局形制、宫城和道路的分布、更多宫殿建筑遗址的发掘、多座高等级墓葬的清理、制玉等高级手工业遗址作坊区的发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徐旭生根据历史文献的调查,三代考古人的不邂努力,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王朝都城遗址,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

骠骑想说:当今权威机构与学术界已达成共识,论证二里头文化遗址为夏都城遗址是有充分根据的。众所周知,二里头时代以前的大型聚落山西襄汾陶寺、陕北神木石峁等遗址,其城垣的建造无不因地制宜,不求方正,迄今也未发现其中有集中而排列有序的大型建筑群。

然而,二里头的聚落形态有飞跃性的变化,与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其后的中国古代都城的面貌更为接近,其布局营建规划一脉相承,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2020生机大会# #洛阳头条# #这才是国风#

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并为后来的商文化高度而迅速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给那些所谓的西边民科戎'夏商文化西来说'的谬论以有力的打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