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四字,在经文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如何理解才正确?
问题
“元亨利贞”四字,在经文中出现的频率最多,但也是歧义最多的几个字了。最著名的有四德之说,将元亨利贞四字比于春夏秋冬四季,仁义礼智四德,其说固然精致,但说到底总不能讲楚卦象和卦义。
看上去固然能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但却没有统一连贯的宗旨在里面,读完后也不能心中没有疑惑。所以,我认为这些说法站不住脚。
《周易》在周代是一部筮书,它是实用的,卜师每天都在用它,当人们遭遇到疑难而自己不能解决时便要向卜师卜问,几乎每天也都能接触到它,所以在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眼中它也不可能是什么神秘之物。
只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之后,周代的文化对于春秋战国之后的学者而言才成为不可企及的高峰,由于对这些遗典过分神话而淹没了理智,才最终导致了奇说异议蜂起。
什么象理说,义理说,不过是假借周易的神圣之名,装上自己的内容,号称易学,议论千百万言,其书汗牛充栋,但没有一家能说到点子上。再甚者,干脆就直接宣布其书为神圣之作,普通智慧的人是无法将其参透理解的。
没有实质内容的《周易》和言不能详的易学构成为中华学子面前的弃之可惜究之无实的学问。多少人曾憧憬它,仰慕它,竭一世甚至几世的精力去探究它,试图从中发现一座科学新大陆。
虽然一直没有建设性的结论出现,但却没有人愿意承认它只不过是上古的一个卜筮工具书,其中并不包含什么高深的哲理的事实。
思考
我为什么研究《易经》?就是为了要打破关于它的神话,从而将人们的认识引导到理性上来。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古代的文字作品只是古人通过观察和思考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秩序并从中概括出或总结出的结论,这里有真理的成分但也必然有时代的局限。
西方世界同样有上古社会,有上古哲人和上古文字作品,难道只有我们的文字作品才配得上神圣之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要传承国学就一定不要迷信古人,因为研究世界的终极奥秘最终还是要从观察和思考自然界的实际秩序开始,并需要我们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同时创造出更理性更符合逻辑规律的文字作品。
中国文化的未来方向不是古代经学的方向而是理性的理智地理解自然和社会。
《周易》是周代卜师的工作手册,而不是哲人的玄学学说,它是实用的。卜师就是依据书中的卦画、卦辞、爻辞来论断吉凶休咎,从而为人们解疑释难的。所以,《周易》实质上是卜具的集合。
当人们遭遇到疑难而无法决断时,人们就会去找卜师,为什么人们无法决断的疑难,卜师就能够做出最终仲裁呢?这是因为卜师依据易卦所做出的决断被看作是神明启示的结果。
周代的占卜工具是易经里的六爻卦,而商代的占卜工具则是龟甲和兽骨。相比较而言,龟卜和骨卜更少理性可言,为什么也能够用于帮助人们决策疑难。
所以占卜这类事务,它们之所以具有权威性的根据是它们背后神明的力量,根本与占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原理无关。所以,当人们去找卜师问卜时,他实际上是向神明得指示。
结论
我有疑难需要决断,这实际上是有求于神明,所以当人们前往卜师那里卜卦时,就需要向神明有所贡献。所以,在问卜某卦时,便需要举行一个祭祀的仪式,向神明献上事先准备的供品,以表示对神明的尊重以及求得神明启示的虔诚心意。
由于卜问不同的卦会有不同规格的祭祀要求,所以经文中经常出现的“大亨”、“亨”、“小亨”等字样,就是标志这些不同的祭祀规格。比如,“大亨”,其实就是大享,就是指仪式较为隆重的祭祀,所使用的供品要贵重和丰富。
“亨”即享,是指仪式不是很隆重的祭祀,所要求使用的供品不需要太贵重或太丰富。而“小亨”则是指仪式最简单的祭祀,所需供品也最简单最便宜。随便带上一些东西即可,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所以,“元亨利贞”四字的断句应当是“元亨。利贞”。这是里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断句应当使用句号而不是逗号。这是因为“元亨”两个字写得是卜问该卦所需要的祭祀规格的要求。而“利贞”则讲得是该卦总体的象征意义。
这两者之间语意并不边贯,所以不能使用逗号断句。我们所做出的解释虽然也同样找不到文献的明确证据,但却是合情合理的。反过来讲,传统解释也并没有能够在理解经文内容的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帮助,也没有贡献出有积极意义的意见来。
参考资料:《周易探源》
点击下面卡片并关注,不错过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