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率20骑据水断桥,为何数千曹军不敢上前,原因并非张飞勇猛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这是三国演义中描述张飞在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军的诗句,但我们今天不讲三国演义,只讲真实的历史,因为正史上,张飞据水断桥的事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三国演义有些夸大张飞个人的作用,但是,张飞确实阻止了曹军继续前进追击刘备。
以下就从正史角度来讲一讲张飞是如何喝退曹军,公元208年7月,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率军南下荆州,8月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成为继任者,随后刘琮在荆州大臣的挟迫下投降了曹操,然后刘琮没有把这一消息告知在镇守樊城的刘备,直到曹操大军到达宛城时,刘备才知道曹操来了,与此同时,刘琮派了一个叫宋忠的人给刘备送信,说是投降了。
张飞
刘备大吃一惊,从当时的宛城到襄阳和樊城不过120公里,也就是一天半的路程,于是刘备急忙率领所有军队即刻南下,渡过汉水时,跟随刘备一起南下的军民达到十余万人,由于百姓众多,拖家带口的,刘备每天只能向南走十几里路。
曹操继续南下襄阳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听说刘备南下准备到江陵去,当时的江陵城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是南郡的重镇,存储了大量的物资、粮食、器械,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率领五千虎豹骑骑兵日夜兼程追赶刘备,阻止刘备到江陵接受那批物资。
猛张飞
曹操五千骑兵一天一夜走了一百多里路,终于在当阳的长坂追上了刘备,刘备手下只有数千步兵,根本无法抵抗曹操的五千虎豹骑,于是刘备大败,军队溃散,数十万百姓都被曹军俘虏,同时刘备还有两个女儿也被曹军俘虏,三国演义中有赵云大战长坂坡的故事,但在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只记载了赵云保护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安全离开,也许赵云与曹军有过交战,也许只在乱军中逃了出来没有交战,反正当时就是一片大乱。
要知道刘备从樊城南下时,步军应该有五千人的,另外还有五千是水军,由关羽率领沿着汉水南下,所以关羽没有参与长坂之战,但是刘备五千步兵还要保护十余万百姓,根本护不过来,曹军虽然打败了刘备,但还要分出一部分人看守十几万百姓,然后剩下的曹军就继续追击刘备,毕竟刘备才是首领。
于是刘备命令张飞带着20多个骑兵负责断后,于是就是有张飞据水断桥的故事。
张飞据水断桥
在《三国志 张飞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首先,张飞用于断后的除了他自己之外,就只有20个骑兵。20个骑兵如何抵抗数千曹军呢?于是张飞就守住河岸,拆毁河桥,怒目圆睁,并且手执长矛对着曹军大声叫道:
我是张益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
这话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三国演义还说张飞喊了三次,还吓死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这当然是虚构的,这里需要注意了,真实的情况是张飞拆毁了河上的桥,在河对岸喊的,曹军要追击刘备,就必须渡过河水,现在河上已经没有桥了,想要渡过河水只有两个办法,要么乘船过去,要么游泳过去,一般来说,有桥的河,河水会比较深一点,宽度也会比大。
万人敌张飞
曹军全部是轻骑兵,根本过不了河,这个无关张飞的武艺,要知道曹操追击刘备的是虎豹骑,这是曹操百里挑一的精锐军队,个个能征惯战,虽然张飞在三国正史上有万人敌的称号,可也不见得虎豹骑的士兵会怕张飞,如果有机会,他们还是会攻打张飞的,可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条河挡住了去路。
翻开地图,长坂桥在今天宜昌市下辖的当阳市,当阳市境内的河流大一点就是沮漳河,沮漳河是沮水和漳水的合称,因为沮水和漳水在当阳市汇合,然后流向长江,当时刘备是向东边逃走的,先是前往江津,然后坐上关羽的船到夏口投靠刘琦,江津就是今天荆州市下辖的钟祥,钟祥境内正好有汉水,关羽与刘备就是在这里汇合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张飞据水断桥时的河就是沮漳河。
沮漳河地图
沮漳河全长322公里,最窄的地方宽度是十几米,最宽的地方宽度是几百米,流经当阳地区的沮漳河宽度也有20~50米不等,这是河的宽度,如果河上有桥的话,现在已经被张飞破坏了,曹军和张飞其实是隔河相望的,有人说,曹军怎么不射箭呢?
因为射箭没有用,曹军是轻骑兵,弓箭的射程最多是100米,有效果射程是50米左右,就算是曹军对着张飞射箭,张飞只要后退个几十米,曹军就不可能射得中,张飞据水断桥成功为刘备断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了地形,利用了河水阻断了曹军,这跟张飞勇猛善战没有太大关系,再说虎豹骑不太可能会被吓住。
沮漳河
曹军过不来,为什么不想办法渡河或者架桥呢?因为曹操追击刘备的目的是阻止刘备到江陵接受物资,因为刘备带着十几万百姓如果到江陵接收了那批物资,对曹操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曹操打败刘备后,当务之急不是继续追击刘备,而是继续南下江陵,控制南郡的重要城池--江陵城,因为控制了江陵就控制了长江中游以及荆南四郡的入口,这才是曹操最优先的任务,所以就放弃追击刘备。
这就是历史上张飞率领20个骑兵据水断桥,为何数千曹军不敢上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张飞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