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时讯 • 027期 || 李日兴 ​:当了一回烧窑工

1诗文时讯
★ 当了一回烧窑工
者 ‖  李日兴 
改革开放初期,我老家坡心村人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考虑如何改善居住的环境。
挖掉世世代代居住茅草房,兴建砖墙瓦房,是村民强烈的愿望。建新房首先要购买红砖。当时,不少人家的经济压力不小,家里劳动力多的,便自行打砖坯、烧制红砖。村里刘家成利兄弟率先行动,自行打砖坯,烧制红砖,建起了三间砖墙瓦房。
1980年秋天,父母亲看到村里已有几户人家已在村后北面的荒地挖土制砖了,决定请人帮忙制作砖坯,自家即搬砖入窑烧制。
请来的打砖坯工有五、六人,双方议好了每一个砖坯的价格,定好了要打出砖坯的数量,每天干活的时间由他们自行安排。
请来的帮工只负责打砖坯,练泥由自家负责。练泥是制作红砖之前的第一道工序。首先往挖掘出来的粘土泼水,然后反复和炼,或使牛力踩踏,使其变成既软又均的稠泥,翻泥和炼大致要三到四遍,这一工序对最后砖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里养的黄牛成了干练泥活的主力。有时看到黄牛干累了,我和姐姐便进入池里用双脚踩泥。踩一会,歇一会。打砖坯工看着,笑着说:“踩泥肚子会饿得快。”
我说:“干了半天,肚子早就饿了。”
打砖坯工戏谑:“你快踩呀,多踩几下,回家可多吃一碗饭。”
我毫不客气:“你来踩泥吧,这碗饭让给你吃。”
随后是大家一阵乐呵呵的开怀笑声。
有时候,左邻右舍也来帮忙练泥。人多了,力量就大,练泥的活干起来就快了。
我曾几次参加村里几户人家的练泥劳动。劳动繁重的时候,大家该出手时就出手,守望相助,这在村里已成了常态。
练好了泥,便可制作砖坯。
制作砖坯是制作红砖之前的第二道工序,打砖坯工将练好的泥土翻填进木制的制坯模中,压实后,用铁线弓刮去多余的泥,而成棱角分明的砖坯。脱模后的砖坯要整齐地码好,盖上草帘子,以防曝晒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或被雨淋坏,大约阴凉一个月,砖坯干了,随时可以装窑烧制。
砖坯入窑烧制是整个制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用草、树枝等作为燃料慢慢燃烧。烧窑的时间少则二天二夜,多则达三天三夜。有时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烧窑时间会加长,工作更辛苦。
我家烧制红砖时,家住田园村的符林前来帮手。我与他是乡友,也是文友。那时,他高中毕业后回乡,我们都爱好文学,因而走在了一起,成了挚友。他后来改名符骐驿,在省市报刊发表了不少作品,出版了几部个人作品集,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成了湛江知名作家。
夜间烧窑,我怕他吃不消,便说:“你还是不用来吧,这活多辛苦呀!”
他说:“这没什么,农活我又不是没少干过!”
那天子夜,我和他来到窑场,接过父母亲烧窑的活。
野外黑漆漆的,空旷寂静。天上的星星在闪闪烁烁,微凉的风一阵阵吹过。
我们忙着搬柴草,往窑前的火口添柴草。柴草被烧得“辟辟啪啪”直响。
每隔两个小时,我便观察一下火候。看到窑里面发出白炽的光亮,像是流动着的液体,又像似气体,那么的晶莹、耀眼,我知道这是窑内高温达到“白热”的时候,这“白热”竟然如此美妙。
我们在忙碌中,不知不觉,迎来了黎明。
天亮的时候,父母亲来到了窑场。父亲观察了一下窑火,说:“下午可以封窑了。”
我家烧制的第一窑红砖顺利完成,随后不久,我家建起了三间砖瓦房。二年后,又把几间厢房建好。
几年间,村里人还在村前面的荒地和双水溪畔开设几处窑场,烧制自家建新房所需的红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人建新房不再自家烧制红砖,转而到外面购买了。
近几年,村里近八成人家已迁居圩镇或城市,人们在新的环境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来源:中国作家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