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为何诸侯联军兵强马壮,拥兵20万,却未能成大事呢?

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汉朝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原因是朝廷中有一个叫做晁错的人向景帝递呈了一份《削藩策》,并希望景帝能够参考其中的内容来进行削藩。景帝觉得晁错所提建议可行,便开始进行削藩。

结果吴王刘濞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势力强,愣是跟景帝对着干起来。为了不让景帝达成削藩的目的,他联合其他诸侯势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谋起反来。按理来说,当时刘濞纠集的诸侯联军兵强马壮,理应成就一番大业。可实际上,情况却恰恰相反——联军差不多三个月就被打败了。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七国之乱缺乏政治优势。

首先,这场叛乱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之所以说它不合法,是因为它的本质属于谋反,这在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的时期,可是绝对不被允许出现的。即便是君王下达的削藩旨意可能会损害到诸侯王的权益,诸侯王也只能服从,而不能进行反抗。一旦诸侯王反抗了,那就属于违法了。

至于说它不合理,原因其实是这样的:在此叛乱爆发前,汉朝刚因为文景二帝的努力变得强大了些,百姓们好不容易过上了几天好日子,此时发生战乱,既会惹怒朝廷,也会惹怒百姓。这样一来,起码从时机方面来分析的话,它的出现是极其不合理的。既然不合法和不合理两样都占了,那又怎么可能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其次,发起此叛乱的人缺乏政治领导能力。古代起事者若想号召众人跟随他,那就得拥有较为尊贵的身份和超强的政治领导能力才行。但此叛乱的发起者刘濞,既不算是正统皇室血脉,又不具有超强的政治领导能力。自然在七国之乱发生以后,那些跟随他的人并没有他想得那样对他忠心。

尤其是在他当众表现出心胸狭小、睚眦必报的一面后,肯潜心效忠于他的人就更少了。而与之相对的朝廷军队,则在汉景帝的领导下,周亚夫的指挥下,势如破竹。既如此,叛乱当然持续不久。

二、七国之乱缺乏军事优势。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此叛乱的领导人刘濞缺乏政治领导能力。但是实际上,他缺乏的并非只有这一种能力,还包括军事领导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给联军制定的作战计划和下达的进攻指令看出来。

若是一开始的时候,他能直接将进攻的矛头对准长安,而并非是在牢不可破的睢阳城前耗费那么多时间的话,那或许这场叛乱还存在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但他偏不这么干,结果愣是将有希望耗成了没希望,实在令人感到无语。

而朝廷方面的军队,在周亚夫这个名将的指挥下,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和有节奏得进行抵御。甚至没过多久,他们还从一开始的单纯抵御变成为主动发起攻击。即便联军的势力和声势都不算小,可照样没有办法按照计划打赢朝廷军队。

尤其是在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逆转之后,叛乱联军阵营中突然发生了临阵倒戈的情况。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本来这场仗就不好打,现在连自己人都投敌了,那以刘濞为首的联军,还有何军事优势可言呢?

三、七国之乱缺乏经济优势。

刘濞为啥和凭什么要造反呢?还不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变得越来越财大气粗?毕竟他所在的封地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凭借这一优势,他逐渐富得流油。

也正因为如此,在看到朝廷已经对某些诸侯王实行了削藩政策后,刘濞便开始谋划起造反的事情来。而造反除了需要有较强的军事实力之外,还得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才行。乍一分析,似乎刘濞在经济方面挺占优势。

但是实际上,情况却并非如此。要知道,他再怎么有钱,也只不过是地方上的一个土豪罢了,哪里能跟拥有全国财富的朝廷相比拟呢?

正因为有上述这些原因存在,七国之乱才会在发生了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镇压了。大部分参与了这场叛乱的诸侯王都被景帝处置掉了,而叛乱的发起者刘濞则在打仗的过程中逃跑了。只是他这个人一点也不幸运,好不容易逃跑了,却轻而易举被人骗出来杀了。就算最后没有死在景帝的手中,他也照样没有能够得到什么好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

  • 西汉七国之乱: “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于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一起起兵叛乱,故又称之为"七王之乱&qu ...

  •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什么没有趁势消灭各个诸侯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什么没有趁势消灭各个诸侯? 周亚夫把叛军主力消灭以后,叛军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为什么没有趁势把各个诸侯王消灭,而不打了呢? 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固然厥功至伟,但也并非他一个人的 ...

  • 第二十五战:七国之乱(6)文帝钦点的真将军

    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 文帝命宗室刘礼为将军,屯军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军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驻守细柳. 三军警备,以防匈奴入侵. 文帝比较厚道,总搞形象工程,亲自去劳军. 到了灞上和棘门,文帝一行 ...

  • 第二十五战:七国之乱(5)景帝削藩

    文帝死后,已经持续了近四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仍在释放着强大的惯性. 因为他将"黄老之术"交棒到了他的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 窦太后不像当年的吕太后那样强势,她对于政策的影响力是依靠持 ...

  • 第二十五战:七国之乱(2)釜底抽薪

    刘恒继位稳定政局后不久,体现他命好的第一个环节出现了,他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贾谊. 这个人,可以说是西汉最终能成功转型的总设计师. 贾谊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三年,但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文 ...

  • 第二十五战:七国之乱(1)新领导如何空降虎狼单位

    这场战争,水平不高,但名气不小. 在人们对西汉历史的印象中,似乎刘邦一死,就是吕后虐情敌,然后大忠臣周勃陈平挽救革命,后来就是周勃他儿子周亚夫再次拯救刘家危局. 说的跟刘家要死一样. 周勃跟周亚夫,这 ...

  • 周亚夫平叛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 年(汉景帝三年),吴.楚等地诸侯王反叛朝廷. 焦急万分之际,汉景帝刘启脑中立即闪过父亲文帝临终前的嘱咐:"我死后,如果国家有什么紧急事故发生,你可派周亚夫统率汉兵,平定乱事.& ...

  • 七国之乱是政治原因,还是皇室私怨?谈七国之乱的深层政治背景

    景帝三年,汉帝国爆发了一场以吴王刘濞为首的,旨在推翻中央政权的藩王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叛乱就被周亚夫平定,时间虽然不长,却暴露了汉帝国初年,中央政府与藩王之间不可调和 ...

  • 七国之乱前,各参与方的战斗力怎么样?

    七国之乱,参与方包括: 1.汉,代表人物:汉景帝. 2.吴,代表人物:刘濞. 3.楚,代表人物:刘戊. 4.诸齐,代表人物:齐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