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头脑信念指导行动感受的感觉你的道……

大家都是用信念在指导行动

我们说格物致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你格物致知你就在改命,境随心转,格物致知在转心,转了心境一定会转,圣人转心不转境。这个地方你看金萍是不是这样做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她在这件事情上她就是圣人了。圣人转心不转境,境是什么?境是她的店铺可能开不下去了,那心是什么?心是我现在各种的情绪,那我现在什么我要转心,我要让我各种的情绪消失,我不转境,店铺能不能经营我不管,但是问题是境会随着心来,依报随着正报转。

当方便提撕,方便就是随缘,提撕就是度化,就是你随着缘分去度他,随缘去度众生。这个话也好理解,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开启迷惑,首先你得自己开了迷惑,如果你想让别人觉悟,你必须自己先觉悟,自觉,觉他。

但是现在很多人他是不自觉的,光想觉他。这个跟大家讲过,灵修界有很多的骗子,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为如果你想开启别人的迷惑,你必须先开启自己的迷惑,佛菩萨也是这么说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就是佛,首先是自觉,再觉他。这个时候你就觉行圆满了

先自觉,我跟大家一直在讲的,在2016年7月份,那时候叫跨过“彻底解脱点”,现在叫“海边悟道”,就类似于王阳明在龙场,“龙场悟道”是一样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他就开始教授圣人之学了有这么一个顿悟的过程,有顿悟的一个阶段,他才开始传法的,否则也是不讲的,这是先自觉再觉他,这个自觉只是指的你明心见性。

那个时候我已经做了1000多个小时的格物致知,我的情绪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我比较清净了,比较清净了,这就是见性了,又顿悟了,明白了一心三藏,又明心了,所以明心见性了。当然我不能说100%,但是比很多人已经明心见性了,尤其是明白一心三藏,明心已经是到达顶点了。

如果你真的认为你的知识很重要,你的经验很重要,你的能力很重要,你的学历很重要,你的学识很重要,那就意味着你的电影胶片信念就很多,你恶的种子就比较多,业、罪就比较多,那这个时候,你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现在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拼命的给孩子增加信念,就是拼命的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文化,拼命的给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理论,拼命的让孩子遵守某些大人认为合理的这些规范,其实都是在给他小小的脑袋里面种信念,本来他是无信念的,也不是完全无信念,他比你少,但是后来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光是你种,学校也种,社会也种,就是各方面都种,最后种的种子、种的信念密密麻麻,孩子这个天性就丧失了。就是说刚开始阳光直接穿越他的头脑,因为他没那么多信念,给他投射一个极乐世界的世界,就是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好的,孩子看什么都高兴,看到蝴蝶高兴,看到泥土高兴,拿个小铲子在那玩沙子高兴。然后随着这个信念不断的加固加固,他看什么都不高兴,到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是用良知来指引自己了,是用信念来指引自己了。所以我跟大家说我们都是把孩子从老人参削成了胡萝卜,就是这个意思了,他老人参的时候是他没那么多信念,成胡萝卜的时候他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信念了,而到了最后,大家都是用信念在指导行动。

信念不同,行动就不同

每个人的信念不同,所以每个人指导行动就不一样。所以对同一个事情,很多人他的反应不同,就是信念不同。我们很多社会的这种现象,或者很多社会的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小我”它的信念一般都是恐惧、抓取、分离、害怕、竞争,所以才会要你死我活,所以才会说你多了我就少了,你有了我就没了,你好了我就坏了,包括家长教导你要考第一啊,你要考北大呀,为什么考北大?潜台词就是自己将来发展好嘛,这就是很严重的分别和竞争意识嘛,就孩子这种信念就越种越强,我要比别人强,我要被别人强,他在用这种信念去指导行为,这就是我说的欲行合一,这不是知行合一,这是人欲,人欲在指导行动,在欲行合一,根本不是知行合一。

凡夫转境不转心

凡夫转境不转心啊,凡夫是怎么转境的呢?店铺开不下去了,我求爷爷告奶奶,店铺开不下去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店铺开不下去了我托各种关系我想各种辙,这是转境但它不是转心呐,为什么呢?因为她各种的情绪,各种焦虑,各种的恐惧,她不去处理,但是问题是境是随着心来转的,你想境改变先改变心,外在都是内在的投射。

知行合一是完成显化的最后一步

然后呢,三天后知行合一指引,三天后知行合一就是那时候她有指引了,她的指引就是她想回店里了,她的指引就是她想看通讯录了,她的指引就是她想跟这个领导说说话了,她的指引是当知道这个领导是市长的时候,她想把自己的问题说给这个领导了,这都是知行合一。这都是知行合一啊。如果没有知行合一呢她也不会有奇迹,这是我们前两天刚讲的知行合一这个课,就跟大家讲的知行合一是启动良知,知行合一是完成显化的最后一步,所有的显化99%在无形世界已经完成了。

真正的知行合一就是你要知道王阳明说的这个“知”是良知。刚才我们拿阳光来比喻嘛,现在你看窗外,至少我现在看到窗外,我是能看到太阳光的,你看到窗外看到太阳光你的感觉是什么?阳光明媚、光明,阳光给你的感觉就是光明的。我们用阳光来比喻良知,王阳明在去世之前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良知光明,所以良知光明你看用阳光来比喻良知很贴切,良知如果光明,就像阳光、光明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它没有黑暗,它没有各种阴暗的角落,它没有这些,这就是良知的特性

良知光明就是没有信念

其实你看那个字叫“忙”,古人造字造得真的非常棒,忙是什么——“心亡”。竖心旁一个“亡”,就是死亡的“亡”,什么叫忙呢?心死为忙,心死了,心死了是什么,道心啊,心死了就是良知它不光明了你知道吧,不要认为忙是个好事,告诉大家为什么很多人他无法觉醒,为什么你会发现儒释道,不管是佛陀、老子、孔子、孟子、王阳明他们都常常会让你干嘛,就是静心。

不要以忙为荣

那就是静心、清心、正心,通常会在心上做文章。也就是他们过的生活是什么?过的生活不是一个字叫忙,你理解吗?他们也会在闹中取静,会在忙中取闲,会知道去养自己的一颗心这是个很关键的。可是现在人呢忙,而且以忙为荣,认为忙是非常棒的,忙是一种成功的标志,然后呢让自己每天像陀螺一样去转,你这种很难让自己静下来的,也就是你很难接触《阳明心学》,很难接触正法,你是心浮气躁的。

闹中取静

大家都有这种感觉,你越忙你的脾气越大,你越忙越烦躁,所以我们都会说忙一段我们要张弛有度,张弛有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你不能一直像陀螺一样,也得让自己松弛下来,所以我们很多人会度假呀,会休息呀,会给自己放松一下呀,健健身呢。但你看我度假,休息,健身包括娱乐,你是想让自己的心放松,可是这个心它在度假休闲娱乐的时候它放松了吗?它没有啊,为什么没放松?因为它情绪没释放。

那如果说你明白这个,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他说的是良知,那良知它是光明的状况,良知光明就是无条件的爱,良知光明就是清净、就是喜悦、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信念了,活在无念的世界当中。什么意思呢?凡所有念,皆是虚妄,你告诉我的任何信念,我都知道它不是真的,我都不相信。你告诉我钱很难赚,哦,好好好,钱很难赚,那是你,不是我,那不是真的;你告诉我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发展不好,哦,那是你的信念,这个信念可以允许啊,但它不是真的,我没有这个信念,我不相信;你告诉我这个人是个坏人,这个人骗了好多好多人,哦,那是你的信念,你这么看,我没有这方面的信念,我不这么看,我不相信。就这样的,就是我所有的念,我都不相信,所有的念我都不在乎,也就是说所有的念都是虚妄,所有的念都是假的。

听良知的

就包括我是个男的,啊!我是个男的,好吧,我是个男的,就这样,但我不相信我是个男的。你看多有意思啊,你还不相信,你不就是个男的吗?对,我是个男的,也就是说我只是知道我是个男的,但我不相信我是个男的,我只是把我当做男的在活着。这很有意思啊,就是所有的念,我说我叫我,这是个念,那我说我叫狗行不行?可以呀,我说我叫猫行不行?可以呀,干嘛非得说我叫我呢?就是每个念都不是真的。那你说每个念都不是真的,那我怎么活——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是阳明四句教第三句话——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就是知行合一,就是既然什么我都不相信,那既然什么都不相信那我到底怎么活——听良知的。

(0)

相关推荐